編按:本文接續於《疫情下的疫情有人峇裡島(上):國際旅客進不來讓本島人斷炊,留下的峇里困境外島人也因存款歸零推遲返鄉》
擔任公務員、出租房子養家的島下Ayu
Ibu Ayu是峇里島的媽媽,如同大部分的中有助窮自種找峇里島家庭,都是人送人也女人撐起一個家。Ayu有三個還在讀書的便當孩子,兩個老人(其中一個只能長年臥床),蔬菜生活而她的簡單老公則因為曾經受過傷而行動不便,所以常年不工作。疫情有人一家七口加上一條狗,峇里困境都落在Ayu一個婦女的島下身上。
需要養活一大家子,中有助窮自種找Ayu必須要十項全能來賺錢。人送人也Ayu是便當峇里島的公務員,私底下還有自己經營一些小本生意,蔬菜生活譬如在市場買賣衣服、把自己家的多餘空間改造成數個套房租給打工的人,以及把自己家門面靠近大馬路的屋頂改造成一個二樓餐廳。
跟大部分依靠遊客收入的本地人來比,Ayu的公務員身份則讓她保有相對穩定的薪水,但她表示,薪水是沒有變,但公務員的福利全部都受到疫情減少了。而公務員薪水其實遠低於她其他工作的來源(她不便透露數字,我預估是250萬到350萬印尼盾月薪)。
而她其他副業全部都是跟旅遊業環環相扣,近乎全數陣亡。疫情前剛剛貸款裝潢的二樓餐廳,只有非常慘淡經營兩個月就草草收場。賣衣服的市場也如同絕大部分商舖一樣,因為沒有遊客而關門。
Ayu原本最大筆收入是靠房租,每月的房租總收入約8(約新台幣18000元),總共有8個套房,因為地理位置優勢和價格合理,是打工人的熱門選擇,疫情前都是一房難求狀態,如果有人退租,半天就會有新房客搬進來。
而現在則是因為有些打工人也失業搬走,Ayu的8間套房有3間房退租,半年內都無人問津,剩下5間,她也是體恤老房客降了25%租金。這筆房租收入,除了要支付家裡開銷,也要支付當年跟銀行貸款蓋房子的款項。
收入驟減的Ayu,在家裡後面空地開始自己種菜養雞。為了省錢,他們家以前每週去超市採買,現在則改為半年去一次超市。所有的食材都只去物廉價美的早上傳統市場跟農民購買,而且只挑便宜的本地蔬菜,如1000印尼盾就可買到的通菜等。作為中產階層的他們家,現在為了省錢,也不是常吃肉,因為肉的價錢真的比菜貴非常多。Ayu笑言,多吃蔬菜,不就是讓自己更健康!
有些時候為了省錢,Ayu則採取一餐半餐或禁食(註:在印尼,伊斯蘭齋戒月和印度教安靜日都有因宗教信仰而採取禁食)。她樂觀的表示,禁食也很好呀,因為禁食也可以更健康,肚子餓就去睡覺。
我問Ayu,是不是現在壓力更大了?她說,以前也是有快樂、有壓力,現在亦然,只是快樂和壓力的來源不一樣了,以前收入比較多,工作量也比較多,壓力也很大;現在收入少了,但降低自己生活開銷和成本,不致於活不下去,相對的則多了更多時間,可以讓生活慢下來、多陪家人。
「跟隨信仰、隨遇而安」,是她最常掛在嘴邊的話。無論是不是受到疫情影響,即便生活品質改變,但他們都可以怡然自得的從容面對生活。
疫情後得以回家的Agung
對於峇里島人而言,印度教信仰是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們花在大大小小的祭拜儀式上的錢,就高達生活總開銷的20-40%;在疫情前,一個家庭平均每月花在信仰上的費用就多達80萬到200萬印尼盾(約新台幣1500元到4000元)。
Ayu和Pak Agung都提到,現在為了省錢,祭拜儀式都只能從簡,祭拜貢品也是能省則省,現在一個家庭一個月在信仰上的花費,預估低於40萬到50萬印尼盾(約新台幣800元到1000元)。
Agung是峇里島本地人,原本在大型飯店當經理。雖然家在峇里島,但因為飯店離家有將近2至3小時車程,而峇里島在疫情前的每日生活相當忙碌,因此Agung每週也只有一天能回家見家人。
現在因為疫情,原本的飯店也沒有客源,收入也自然驟減。Agung換了離家更近的另一個中小型飯店當經理,而現在有了更多的時間陪家人,因為即便在新的飯店,所有員工的工作量也從原本的月休一日,變成現在一個月只有3天工作。他說,比他層級更低的房務工作者只能拿到原本35%的月薪,大概是40萬到50萬印尼盾(約台幣780元到970元)。
Agung說,疫情前的別墅是一晚90萬到150萬印尼盾(約新台幣1800元到3000元),旺季時幾乎每天都客滿,而現在只能以月租400萬到600萬的價格(約新台幣7800元到9800元)的方式租出去。相對大部分空置一年多的峇里島民宿和飯店,他們的別墅都還有50%常租客入住率,入住率算很高。但他說,對他們集團而言,這筆收入只能算聊勝於無,以抵銷掉大部分固定支出。
送便當救濟窮人的Lani
Ibu Lani是在鬧區開自助餐便當店的媽媽,她的客群幾乎是這一區打工的本地人。失業潮讓打工一族有了大量多餘時間,卻少了大量的收入,所以她的客群幾乎都居家自己煮飯,她的餐飲生意受到旅遊業波及,門可羅雀。
Lani說,以前一天要煮6-9公斤的米飯,可以供應85到130份便當,而現在一天最多煮3公斤的米飯,而且還有很大機率賣不出去。
Lani的先生跟Bimo一樣是畫家,靠賣畫為生。疫情前,Lani的餐廳收入就可以支付一家四口的開銷,她的先生成功賣出每一幅畫就有一筆巨額收入。而疫情來臨,先生的境遇跟Bimo一樣,靠藝術為生的變成徹底失業。
而Lani在去年疫情最嚴重的時間,把便當店關了4個月,如同大部分選擇歇業的餐廳,因為一個客人都沒有。他們兩夫妻靠當清潔工和園丁打零工方式賺取收入來支付日常開銷。對他們而言,因為疫情,孩子必須要居家上網課,他們花了最大一筆開銷就是幫孩子添購了一台筆電以及網路費。為了支付這一筆額外教育開銷,加上收入慘淡的生意,他們一家這一年半內,停止了所有娛樂活動,沒有外食、不再去商場、看電影或旅行等消費行為,唯一娛樂是帶孩子去免費的山區或溪邊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