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茜
第一位吵架專家伽利略,找到宗師爭辯最終被封鎖
科學家成為一個真正的強項職業,只有300多年歷史。偏才派科學研究從業餘愛好轉為專業工作,也會是變天白目從各類學會和學院的成立開始。那正是才伽法蘭西斯.培根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時候,從那時起,利略研究科學的跟人人們開始聚集,增加了彼此之間溝通和交流的問題機會,當然也就增加了吵架的幾乎主觀需求和客觀可能。
歷史上第一個正式的輸過學會是義大利的猞猁之眼學院,很快發展成一個論壇——不是找到宗師爭辯網路上的虛擬平臺,而是強項實體論壇,大家圍在一起談論問題,偏才派真人過招,也會每一句話都是實名制。史上第一位赫赫有名的吵架專家伽利略,就是從猞猁之眼學院出道,練就一身舌戰群儒的好功夫。
伽利略是「你白目」派的宗師,跟人爭辯問題幾乎沒有輸過。不過,伽利略有一個最大的缺點是過於激進,辯論起來窮追猛打,不到「號令江湖莫敢不從」就不肯停手。一方面是因為科學不講人情世故,在真理面前,一切都要靠邊站;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伽利略那時家裡經濟境況窘迫,急於成名——有了名望才有錢賺,不論哪個時代都一樣。
結果他能量太強,最終被教廷軟禁,不許出書、不許教學生,相當於被版主封鎖、黑名單,被迫金盆洗手,退出江湖。
綜合看來,伽利略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雖然他一個人改變了天文學(用望遠鏡)和物理學(用實驗)的樣貌,但全歐洲的科學家都跟他有交情而無友情。有個小八卦或許可以作為他桀驁、急躁性情的註解:佛羅倫斯的伽利略博物館,至今仍保留他的右手中指在館中展覽,而且是豎著擺放。
不過,一個人孤軍奮戰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就是團體作戰、一統江湖的時代了。
想吵贏?得比誰活得久
倫敦的皇家學會和巴黎的法蘭西科學院都已建立,科學家開始有組織;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巨星之一,也在伽利略去世的同一年來到人間。艾薩克.牛頓一手改變科學界的同時,也帶來了科學爭辯的腥風血雨。而英倫三島與歐洲大陸、孤立與聯合、英國與法國,這之間地理、文化與政治上的差異與矛盾,也為接下來將要上演的史上第一混戰添了一把柴火。
平心而論,當我們用現代的眼光回顧過去時,往往容易忽略當事人身處的環境,而做出並不公平的結論。參加爭論有時並不代表什麼,比方說你的臉書首頁被某一話題洗版,你的每個朋友都針對那個問題,跟別人長篇大論爭吵,很少人能忍住不參與評論;而一旦你下了評論,就無法抽身了。因為筆戰這件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說的,是這場爭論中的最後一句話,好像就代表自己獲得勝利。
當然,每場爭論必定會有人說最後一句話,但那跟你的勝利和正確與否,幾乎沒有關係。決定勝負的關鍵要素,是你得成為這群人裡活得最久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牛頓可是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贏家,他雖然曾經是個險些夭折的早產兒,卻活到了85歲,在那個年代來說,這絕對是高壽。那個時候,他的絕大多數對手和夥伴(但是和伽利略一樣,牛頓的朋友實在不多)都早已離開人世,不能辯駁他說的任何一句話了——這是文雅一點的說法。通俗一點說,就是他們一直吵架,吵到死。
當然,牛頓並不是一生下來戰鬥力就這麼剽悍,他也需要「打怪升級」,一開始也吃過不小的虧。如果按時間順序,翻閱牛頓的書信集,就能夠明顯看出他從筆戰新手,進階到一代宗師的過程。
皇家學會的祕書羅伯特.虎克(按:Robert Hooke,因首先提出「細胞」一詞而知名)是牛頓遇到的第一個大魔王。虎克稱得上是「你抄襲」派的開山祖師,據說他在皇家學會裡的口頭禪就是「這我早就想到了!」每次有誰發表什麼新發現,他都要跳出來說這一句,可想而知,他在皇家學會裡的人緣不會太好。而且,這種話說多了就變成「狼來了」的故事。
後來,他真的在牛頓之前發現了平方反比定律(按:任何物理定律中,某個物理量的分布或強度,會依距離的平方反比而下降,就可稱為平方反比定律。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即為一種),卻沒人相信。
說起來牛頓也不是省油的燈,虎克說平方反比定律我早就想到了,牛頓是借鑑了我的筆記!牛頓就把《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引用虎克研究的說明全都刪除。
此外,牛頓有句名言你一定聽過:「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可說是牛頓在虎克這一關的通關宣言,人們常把這句話理解為牛頓的謙虛之言,其實,牛頓可能是在諷刺虎克的身高。
而且,牛頓還有個巨大的優勢:長壽,所以他發言機會總比對手多太多。
虎克比牛頓早死24年,身後連一幅畫像都沒留下,據說就是被牛頓撤下,他甚至還試圖把虎克留下來的手稿和筆記都燒掉。看來,想徹底惹火一位科學家,最快速的辦法就是指著他的成果說:「這是抄我的。」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找到強項,偏才也會變天才:重考、被當、失敗、轉行 頂尖科學家也曾被人唱衰看輕 他們如何化解、何時開竅?》,任性出版
作者:劉茜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天文學家哥白尼,原本是醫生,從醫一陣子後才在天文領域發光。
◎達文西是畫家、數學家、解剖學家、工程師,但他根本沒上過大學。
◎發明麻疹疫苗的科學家恩德斯,在別人都已開始工作的33歲,他才讀完博士。
課本裡的科學家,總給人嚴肅、聰明、學習力極高的印象,但他們的求學過程,都這麼順遂與優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