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莊子「大瓠之種」:有用無用與人的尊嚴

從小到大,莊大種有尊嚴我們是用無用與否在曾不同階段、不同事件、莊大種有尊嚴面對不同對象時,用無用與都曾經被人無情地質疑過用途?舉例來説:中學時代被母親質疑:「踢足球可以進入大學嗎?」大學時代被女朋友質疑:「讀哲學可以找到工作嗎?」畢業後出來社會工作時被親戚質疑:「做一家小公司職員能夠飛黃騰達嗎?」人到中年時覺得自由可貴嘗試爭取時被不相干的莊大種有尊嚴人質疑:「自由能飽肚嗎?」

上述耳熟能詳的質疑,雖然未必與讀者所遇到的用無用與一樣,但相信仍不會對其覺得陌生。莊大種有尊嚴今日筆者想借莊子與惠子的用無用與一番對話,剖析產生這些質疑的莊大種有尊嚴背後原因,再推展到我們在人生旅途上,用無用與該如何自處。莊大種有尊嚴

對於有用無用的用無用與討論,在《莊子内篇》中其實也有數個不同地方出現。莊大種有尊嚴筆者今次引用的用無用與,是莊大種有尊嚴《莊子内篇•逍遙游》中莊子與惠子關於大瓠之種的對話。爲了方便讀者閲讀,筆者將原來《莊子》所載的文言文,通過自己的理解翻譯成現代語文。對於部分需要引用由其他學者所提出的特別解釋或觀點,筆者將會標示内容出處,以尊重其他學者所付出的努力及方便讀者參考。

大瓠之種(上半部分)

惠子向莊子抱怨,魏王給他賞賜了一些大葫蘆1的種子,惠子成功把種子種成大葫蘆,葫蘆雖有五石(古時容量)大,但因爲那些大葫蘆的質地太脆,無法承受裝水後的自重而裂開;如將其割開造成匙2,又因爲體積太大而無法容納。惠子因此覺得大葫蘆是大而無用而將它打破。

對於惠子的抱怨,莊子説了一個故事作喻:有宋人世世代代製造不龜手之藥亦只能賺數金,一日有客人前來竟以百金來買其藥方,宋人商量後認爲一日能賺百金機會難逢,故將藥方賣給客人。及後客人將藥方呈上給吳王,吳王亦因為此藥而於水戰中大敗越人,客人亦因此得到吳王賞賜封地。莊子是透過藥方換百金,百金換封地的比喻,來説明「所用之異」,意思是指人或事物於不同情況下的應用會體現出不同價值,指出惠子只考慮大葫蘆是否能做盛水器皿或匙,而不考慮用大葫蘆造舟,就斷定大葫蘆就是無用,是矛塞不通的表現3。(《莊子内篇•逍遙游》)

相信聰明的讀者看到這裏,馬上能領會到,莊子或許是想教導我們,人或事物的價值會隨著觀看角度(如身分、時機、用途等)不同而不同。這個「所用之異」,套用到我在文章開首的四個例子,我可以轉換成:踢足球表現優秀可以進入校隊並獲大學取錄;讀哲學可以搞人生課程成爲文青中熱愛的KOL;成爲一家小公司的職員亦可以學習相關技能之後自立門戶;自由可以減少受不公平對待而令我相對地飽肚。

上述的四個例子,無論是轉換前或轉換後,改變的就只有應用方法,最終目標仍然是離不開一個所謂要「出人頭地」的框架。筆者個人認爲,「出人頭地」只是社會價值觀所包裝的一層美麗外衣,如果我參考社會大多數人用財富多少來衡量一個人有多「出人頭地」,那就是露骨的説明:「只有你所作的事能賺取高收入才是有用」。

部分讀者或不認同筆者的推論,認爲「出人頭地」不一定只對應收入,可以是指對社會作出貢獻,又或者是提升自身修養的。如果這樣,筆者其實是感到安慰的,至少社會上原來並不是人人向錢看。但問題是,這樣仍然走不出為人或事物追求「用途」的思維。

我嘗試用符號總括一下:

  • 方法轉換前:方法A→用途A(高收入)
  • 方法轉換後:方法B→用途A(高收入)
  • 目標轉換後:方法X→用途B(對社會有貢獻/提升自身修養)
1024px-玄門十子圖_莊子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對於一向靈活多變的莊子,是否停留在「所用之異」層面就是已經滿足?

大瓠之種(下半部分)

惠子聽到莊子批評自己矛塞不通,就指莊子所言的道理,猶如樗樹一樣,大而無當,是廢話。

莊子回應指,貓因爲捕鼠而卑伏自身體左右亂跳,最終跌入機關而死;又指斄牛身體大得像天邊的雲一樣,雖然不能捉鼠但用途可大4。最後,莊子反問惠子既然有大樹,擔心其無用,何不將大樹植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任由其「逍遙適性」5。(《莊子内篇•逍遙游》)

筆者覺得莊子重點在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据成玄英疏的解釋,意思是指「寬曠無人之處,不問何物,悉皆有無」6,筆者認爲是借托這個地方,比喻人或事物不應受外人的眼光所干擾,與後句「逍遙適性」是互相呼應。

筆者認爲這個「逍遙適性」的觀點,較之前所講的「所用之異」有更深層次的意思:「所用之異」是指我們不應被固有的應用方法及目的,例如是社會賦予的價值觀(例如財富、能力等)捆綁,而去判斷一個人或事物有用還是無用。而「逍遙適性」的觀點,則提醒我們爲何總是要為一個人或事物去找「用途」,為何不可以該人或事物本身就是一個「用途」(筆者反對這個找用途的行為,只是如果硬要一個「用途」,那筆者就說他本身就是「用途」方便理解)。

從有用無用看人的尊嚴

筆者寫本文,是希望分享,人生在世,我們不需為每一個人或事物找一個「用途」而將其合理化並賦予價值。就算我們無法擺脫找價值的慣性行爲,至少都需要考慮社會上所謂的種種價值觀,與你有多相關,又是否與你的價值觀一致。

對於天生有殘障的小朋友,例如是智力問題或者身體結構問題,他們當然因爲天生殘障所以競爭力不如常人,如果我們以社會常途價值觀來看待他們,他們很可能是被歸類為「無用」的人,甚至會被視爲社會的負累。如果我們用「所用之異」來看待他們,假設一個天生有自閉症的小朋友,他的母親對其他人說:「雖然他有自閉症,但可能他在數學或音樂獨當一面呢!」。這不仍是為這個小朋友在找「用途」找價值嗎?筆者對這樣的描述非常反對。筆者反問,如果該自閉症小朋友最終的確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按他的母親所講,是否他就連最後的希望都沒有,最終被判斷為「無用」,就因此沒有價值呢?我們又能否做到如莊子所教導,抛開有用無用的慣性思維,讓他們「逍遙適性」,純粹用心地愛護着他們呢?

參考來源:

  1. 陳鼓應注譯(1983),《莊子今注今譯》,北京:中華書局。:第27頁。
  2. 郭慶藩撰,王考魚點校(1985),《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第36頁。
  3. 《莊子今注今譯》:第29頁。
  4. 《莊子今注今譯》:第31頁。
  5. 《莊子集釋》:第41頁。
  6. 《莊子集釋》:第41頁。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