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涂憶君
雖說去年以來的長榮貨櫃三雄大行情,曾經歷幾次股價劇烈的陽明變化,但都沒有7月這一波來得驚心動魄,萬海對後勢的當沖影響也相當大。
先是比居因為長榮被列為處置股票、美國總統拜登傳出將打壓運價、高不櫃雄股價陽明詢圈現增掀棄購潮等負面訊息當道,下貨向何讓三雄股價短時間暴跌3成、接下跌破月線;投資人原本到處秀的來駛7、8位數獲利對帳單,長榮突然變成認賠出場的陽明討拍文。接下來情況又驟變,萬海隨著陽明法說、當沖萬海與長榮股東會、比居長榮恢復正常交易,高不櫃雄股價多方訊息主導盤面,三雄股價從15日開始止跌反彈,又重燃股民信心。
不過,經過這一次的高檔重挫,市場對於「船票」是既愛又怕,未來信心面恐怕凌駕於基本面;而信心面有很大一部分跟大戶籌碼有關。尤其是台股的資金翹翹板是否開始往科技股傾斜,將是貨櫃三雄僅止於反彈、或是強勢走出回升行情的重要關鍵。
運價續創新高,基本面無虞
根據貨櫃航運業大老和多位法人說法,相較起股價波動前後,貨櫃航運市場情況與獲利預期其實毫無改變,甚至漸入佳境。7月15日,德魯里世界集裝箱指數(WCI)週漲1%,7月16日,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週漲3.1%,雙雙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市場的報復性拉貨需求與旺季行情仍然持續。
至於日前瘋傳拜登將出手打壓國際運價,後來也被導正為只是針對美國的「滯箱費」和「滯港費」啟動調查。但此舉無助於舒緩全球缺船、缺櫃,甚至有法人評估,如果真的成功壓低滯期費,恐怕引發貨櫃停留在陸地的時間更長,演變成全球更缺櫃的盛況。因此,多數法人機構對於貨櫃三雄今年每股盈餘從30元起跳的看法沒有改變。
然而,此波貨櫃三雄股價分別從200、300元的高檔急速下殺,導致部分股民重傷,還能吸引多少信心回籠?
「今年3月底陽明公布1月自結每股盈餘2.32元,當時股價才30多元,我的直覺反應就是股價非常便宜!但最近公告5月自結每股盈餘3.15元,對比200元、甚至上看300元的股價,我偏向短打且戰且走。」這是一位資深投資公司操盤人的真實心聲。
也就是說,股價位階來到高檔,對於大戶賺波段的吸引力已經開始降低;加上第三季是台股電子股旺季,兩大因素都有可能導致資金移動到股價相對低基期的電子產業,貨櫃三雄股價要重新挑戰新高,就更需要另一批資金換手拉抬。「從基本面來看,貨櫃三雄評價還是很低,股價應該可以過前高,但還是要看資金和氣氛埋不埋單。」資深操盤手分析。
當沖玩得起勁,籌碼不穩定
尤其7月15日,貨櫃三雄跌深反彈全數亮燈漲停當天,盤後籌碼卻見以鎖漲停、隔日沖手法聞名的「凱基台北」分點大舉進駐的足跡,資本雄厚到對三雄買進張數,都位居券商分點前二大,尤其買入陽明2.8萬張最多。雖然這些買盤不見得全都是隔日沖的作手買入,但投資人仍得警覺,部分波段大戶開始選擇打帶跑,專業當沖客積極進場,不穩定的籌碼仍是影響貨櫃三雄股價走勢的重要因素。
不過,市場傳出深諳貨櫃產業變動的台驊投控董事長顏益財以個人名義,參與陽明詢圈現增,加上陽明的現增新股在7月20日釋出,大戶套利的賣盤逐漸消化,也有法人認為,陽明的現增價182元,有機會成為近期的「地板價」。
因此,面對基本面仍持續高峰的貨櫃三雄,加上短線融資浮額已清洗、大戶籌碼歸隊,法人認為,7、8月多方勝出的機率較高;如果重新觸及前波高點附近,投資人可先適量下船,再視當時市場氛圍決定剩餘持股的去留,因為貨櫃三雄仍不排除能靠著多方氣勢,重新啟動第5波上漲的機會。
但必須注意的是,「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當沖的突襲還有多殺多的壓力,隨時都會造成貨櫃三雄股價大幅震盪,投資人仍應做好資金風險控管。
本文經財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更多《財訊》文章
- 紅色資本入侵1》獨家揭祕!誰掐住台灣半導體物流命脈?科學城物流從國營變中資 高科技業機密資料全都露
- 紅色資本入侵2》官股交易疑雲幢幢 誰是幕後高層?吹哨者直指國策顧問秦嘉鴻涉入喬事
延伸閱讀
- 拜登出手管制運價對付全球三大航運聯盟壟斷,台灣貨櫃三雄跌停作收
- 【台灣氣候風險與機會】全球企業都在追逐「淨零」,高耗能的鋼鐵人與航海王跟上了嗎?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