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專訪】開拓動漫祭執行長蘇微希:見證台漫三十年起落——台灣為什麼無法出現《鬼滅之刃》?

文:賴柔蒨
攝影:陳佩芸

被粉絲暱稱為「FF」的開拓動漫祭是國內指標性動漫慶典之一,執行長蘇微希是專訪證台個不折不扣的動漫人,她在漫畫的開拓陪伴下成長,受漫畫引領選填大學志願,動漫大學在動漫聖地打混,祭執混成了經典動漫雜誌——《先鋒動畫》、行長希見現鬼《神奇地帶》的蘇微寫手。此後,漫年麼無滅蘇微希的起落人生與動漫脫不了關係。

解嚴後,台灣漫畫便利屋開張

生長於戒嚴、法出電視只有老三台的年代,蘇微希從小熱愛閱讀,專訪證台「只要是開拓紙,翻開來上面有字就抓來看」,動漫小時候一度夢想成為文學少女,念中文系、當作家。讀物裡當然包含漫畫,國中之前,父母甚至買過漫畫送她,但就和大部分人一樣,一旦進入唯有「升學」二字的慘綠青春期,漫畫只能躲著看。

為了能讀懂原文漫畫和最新動漫情報,蘇微希選填日文系。聯考完的那個暑假,女孩終於從升學壓力中解脫,忍耐六年的漫畫魂爆發,她開始卯起來畫畫,插畫、漫畫,形式不拘,「畫得昏天黑地,從早畫到晚,每天畫個兩三張,去美術社拼命買各式各樣畫材」。

那是1989年,剛解嚴不久的台灣社會迎來出版自由,漫長的漫畫審查制度也終告結束,全台第一間「漫畫便利屋」(阿克ACCO)在台北天母開張,銷售來自日本的漫畫、動漫周邊、漫畫用具等產品。

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網路社群的年代,漫畫便利屋很快吸引了一票漫畫迷和漫畫家聚集,那個夏天,18歲的蘇微希每個禮拜從中和騎腳踏車翻過一座橋,跨越新店溪來回天母,到漫畫便利屋報到。

漫畫便利屋的老闆,即大然文化創辦人呂墩建,看準了動畫錄影帶商機,決定出資創刊《先鋒動畫》。雜誌主編認為,每期內容除了翻譯日本動畫資訊,應該也要有台灣觀點,但彼時台灣並沒有「動漫評論人」。

主編看向時常泡在漫畫便利屋的蘇微希,問她,「你好像會寫東西?要不要寫寫看動畫評論?」蘇微希還記得自己第一篇評論主題是《惡魔的新娘》動畫,她笑稱,現在回頭看就是黑歷史啊,想對當時的自己說,「這種程度的東西,你也敢拿出來寫!」

動漫情報誌《神奇地帶》創刊發行

亦在1989年,「HGA精製動畫坊」開張。由於老闆黃垣澤十分講究動畫錄影帶的翻譯品質,「動畫買精製」成為當時內行人的通則,小小的店面塞滿錄影帶、周邊商品與模型,成為另一個熱門聚會點,包含「傻呼嚕同盟」的Jo-Jo、談璞、AIplus,以及唐先智、J.T.Comix、Group、許經夌等人都經常在此出沒。

連同蘇微希在內,這群當年二十歲上下,混精製動畫坊的青年,成為1990年創刊,尖端出版《神奇地帶》動漫情報誌的寫手與顧問。他們可說是台灣第一批引進日本動漫資訊的寫手群,為國內讀者帶來故事背後的設定與深度解析。

1666848395852Photo Credit: 文策院提供

例如唐先智與駱英毅的「GUNDAM研究所」專欄,分析《機動戰士鋼彈》每場抗爭戰役所使用的兵器及其成效,拆解故事裡的機械設定與現實的差別;「鋼彈再造計畫」則是請讀者投稿,在有限的機動戰士世界觀內,設計自創的機動戰士(MS)。

而喜歡各種神怪事務的J.T.Comix解析《孔雀王》的密/咒法,將漫畫中的密法與現實日本佛教密宗做比較,或專文討論密咒法「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列舉此密咒的由來,以及出現在哪些動漫作品裡,在不同作品裡有怎樣不同的效果,而在密宗裡又具有什麼意義。在這群台清交理工科高材生、研究生宅男之中,日文系的蘇微希主攻少女漫畫,書寫那些兒女情長與羅曼蒂克的想像。

1666848452453Photo Credit: 文策院提供

除了撰文,他們還向尖端出版推薦動漫作品,包含引進世界觀複雜的硬蕊漫畫《五星物語》,發行《五星物語設定大全集》;在《福星小子》中,為了呈現日文字詞背後的含義而發展了「頁下註釋」,「被一些講究漫畫閱讀概念的人,斥之為破壞閱讀節奏的東西。」

蘇微希說,這群人的學院派背景,很自然地將學校的研究訓練用於動漫的翻譯和解析。「我其實很感謝尖端的黃鎮隆執行長,他真的就是隨我們玩,他的心真的很寬大,願意讓我們這些死小孩在那邊大放厥詞。」

大學四年,一邊唸書一邊接稿,蘇微希在最頂峰時曾一個月幫六本雜誌寫稿,介紹不同的動漫畫,分析日本動漫潮流。就像走進動漫的精神時光屋,這段期間她像海綿一樣吸收最前沿的動漫文化,並在這魔幻時刻中,瞥見隱約成形的台灣動漫產業雛形,「我覺得我是運氣比較好啦,生逢其時。」

九〇年代,台漫生機乍現

八〇年代末台灣漫畫產業曾有一波浪潮,源自於《少年快報》的風潮。當時台灣尚未建立版權觀念,《少年快報》翻印版於1989年問世,曾創下單期20至30萬本的銷量。

蘇微希說,當時盛傳《少年快報》出版的隔天,連玉山上的柑仔店都買得到,「《少年快報》替台灣漫畫打下閱讀基礎,人們習慣花錢買漫畫回來看。消費習慣對產業發展來說,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動漫周邊也因此被帶動,前述相關的「文創商品」也才相應出現,而本地漫畫家的舞台也悄悄升起。

鄭問《黑豹戰士》、《東周英雄傳》,林政德《YOUNG GUNS》,游素蘭《火王》、《傾國怨伶》,高永《梵天變》,李勉之《百無禁忌 Miss阿性》等,都是九〇年代受歡迎的台漫作品。

除了因漫畫閱讀風潮正盛,蘇微希還談到一項關鍵——1990年台灣開始進入版權時代,出版商與日方談授權,雙方合議了「提攜制」,明訂台版漫畫周刊裡的日漫、台漫比例,此舉帶動本土原創漫畫的發展。她正色道,台漫當時是有機會的,「就差臨門一腳」。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