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鴻海Q1認列夏普投資損失173億元,《日經亞洲》:鴻海積極發展電動車,似乎已無心經營面板

鴻海集團(Foxconn Technology Group)首季認列夏普(Sharp)投資損失新台幣173億元,鴻海海積每股盈餘(EPS)達0.93元,列夏未來展望持平,普投而針對夏普大幅虧損,資損洲鴻展電鴻海強調,失億似乎要求夏普提出重大虧損說明,元日已無營面如果有必要,經亞極發鴻海會要求調整管理團隊,動車改善營運。心經

鴻海首季認列夏普投資損失173億元

鴻海舉辦2023年第1季度法說會,鴻海海積營收創下歷史首季新高、列夏毛利率以及營業利益率也呈現雙升,普投不過,資損洲鴻展電受旗下投資公司夏普提列資產減損新台幣173億元,失億似乎導致EPS達0.93元,元日已無營面相較於去(2022)年同期衰退。

鴻海財報顯示,營收達新台幣1.4兆624億元,年增4%、毛利達883億,年增4%、營業淨利405億,年增11%;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及淨利率分別為6.04%、2.77%、0.88%,相較去年同期6.02%、2.61%、2.09%,有顯著成長;EPS達0.93元,較去年年減1.19元。

針對夏普的大幅度虧損。鴻海發布重大訊息回應,基於維護鴻海股東權益,鴻海已經以大股東身分,正式行文夏普,要求夏普提出重大虧損說明,及因應改善方案。如果有必要,鴻海會要求調整管理團隊,來改善夏普的營運。

夏普的重要性正在降低

此外,受到全球市況不佳影響,面板產業也受到衝擊,而外界對鴻海於法說會上的的態度也有不同解讀。《日經亞洲》分析指出,這是夏普被鴻海納入旗下後,首次的營業虧損,兩家公司本似乎出現了隔閡,這和數年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積極併購的態度,呈現鮮明的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法說會上,鴻海財務長(CFO)黃德才還稱必要情況下,將要求更換管理階層。事實上,鴻海集團正在積極向「電動車產業發展」,面板產業似乎已經不是重心。夏普高層人士告訴《日經亞洲》夏普產品主力在家電、手機,而沒有一種產品可以跟純電車沾上邊。

本次夏普虧損的最主要原因是,其子公司堺顯示器(SDP)顯示器價格低迷和市場萎縮的影響,一併拖累整體營運,2022年全年淨損為360億日圓。SDP也是過去夏普陷入財務危機的主因,使得鴻海出手紓困。

面板產業景氣不佳,中國業者崛起

研究調查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表示,疫後需求明顯放緩,加上新產能持續釋放,導致面板市場供需失衡。這意味著,面板產業將面臨供過於求的挑戰,為了解決困境,面板廠自2022下半年開始調降產線稼動率至7成以下,以便有效去化庫存。

另一方面,除了近期的市況不佳以外,中國崛起也是產業面臨重整的關鍵因素。《日經亞洲》引述顯示器供應鏈顧問公司(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亞洲代表田村喜男的說法指出,跟中國業者相比,SDP工廠本身缺乏競爭力。

鴻海集團未來展望持平

至於鴻海對第2季的展望。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疫情創造的高成長階段已經結束,產業也剛好處於庫存調整期間,且第二季又是傳統淡季,預期這一季整體會是季減、年減的表現。

他說,就四大產品來看,除消費性電子產品會有季減的情況,雲端網路以及電腦終端兩個產品持平,至於元件及其他產品則預期可呈現季增。2023全年展望持平,尤其在全球貨幣緊縮,加上地緣政治緊張、通膨等不確定因素下,能見度還是不高,故展望上仍持保守。

此外,針對鴻海在電動車產業的發展。劉揚偉指出,第一季已順利量產首批Monarch Tractor自駕農用曳引車,按目前客戶出貨時程,產能稼動率已往上提升。

劉揚偉強調,未來目標是要找到下一個有潛力的領導廠商,用更創新更有效率的流程來造車,提供給客戶最有競爭力的生產模式,還有電動車平台MODEL C,將於今(2023)年第四季量產並逐步交車給客戶,加速電動車的發展。

延伸閱讀

  • 鴻海與美國電動車新創Lordstown合作生變,54億元投資計畫恐終止
  • 官司纏訟、生產受挫,《彭博社》:鴻海想複製電子製造模式打造電動車供應鏈,非常困難
  • 鴻海、裕隆兩大集團聯手打造電動車產業鏈:以「不做品牌」為原則,當客戶最強的後盾
  • 鴻海攜手美國新創Fisker生產電動車,「台灣製造」供應鏈有望壓低成本
  • 鴻海與Lordstown合資取得俄州廠,打造北美電動皮卡製造重鎮,將引進MIH聯盟服務全球OEM車廠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