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劉邦一介草寇開歷史先河祭孔,當然是張良這一班賢臣予以獻策

雖然劉邦肚子裡沒有墨水,劉邦歷史再加上是介草祭孔個不折不扣的粗俗人,但有一點是寇開別的帝王所沒有的,那便是先河賢臣他的豪邁氣度和容納異己的肚量。如果他發掘是張良這班個人才,那即便他有些許的予獻缺失或舉止態度不當,他也全然不在意,劉邦歷史一笑置之。介草祭孔我舉了上面這些小事,寇開你再去了解,先河賢臣可以得知我國第一個提出祭拜孔子的張良這班人竟然是劉邦這位老兄,這不是予獻很大的矛盾和諷刺嗎?

事實上,劉邦是劉邦歷史真應該感謝天下的儒生。在他十二年當皇帝的介草祭孔期間,之所以可以平定諸侯各國得到統一,寇開並且登基,之後也是張良提供他各方面的策略,無論是軍事上或政治上,還有他在未穩定前,多次的危險也都是仰賴張良這位飽讀詩書的軍師,他才有辦法安穩地取得天下,包括後來定都在長安,也都是張良的建議。

張良,春秋戰國時代人物,歷史上大家都知道他把所有的家當變賣,買了大力士當殺手。在這段時間裡,他接觸到許多的三教九流人物及異人,如黃石公便是一個例子,關於黃石公在歷史上鮮少有他的資料,因此,許多時候會被認為是虛構的名字,但是在山東卻有一座紀念他的祠,而後代也有人專門為他寫過略傳簡介,似乎這世間真的有黃石公曾經駐留過。

話說張良巧遇黃石公一事,這在中國只要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張良當初通過黃石老人對他的考驗後,接著便傳授給張良一部帝王之學,並且告訴他:「你如果好好地研讀此書,十年以內你不但可以成為帝王之師,並且可以一舉成名,天下皆知,到那個時候再經過三年,你會在穀城山下找到我。」

後來張良果然依照黃石老人所說的,真的成為劉邦的軍師,他一直記得黃石老人所講的十三年後會再相遇這件事情。結果卻是遍尋不著,只有在他所說的一座山下看到了一塊奇異的黃石,張良見到石頭便拜,並且命令部屬取出此塊黃石,無論到哪都頂禮膜拜,最後張良往生前,還命令後代一定要將此石和他合葬同穴。

先且不論黃石公是否真有此人,或是道教把他列為神仙人物描述,但張良的確是一位文韜武略、智慧過人的將相輔佐人物,劉邦若無張良的輔佐,他的江山恐怕無法安穩。許多研究漢代歷史的人都會覺得為什麼張良可以倖免於難,不受劉邦的逼害,懂得權術的人當然深諳「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更何況張良是劉邦最重要的心腹大臣,劉邦生性多疑善妒,一旦得位之後便是像過去的一些歷史君主一般,排除異己之有功臣子。

張良早就知道劉邦的個性,所以在他還未大權在握的時候,便用計謀和劉邦漸行漸遠,經常托病不赴或者裝聾作啞,讓劉邦覺得他無心於政事,終日埋首於研究儒道之學,有時還經常遷移居處,旅遊於全國勝處和景點。一代軍師最後是在旅遊的過程當中結識了道家宗師赤松子,兩人曾經長時結伴同遊,品茶論道,最後死於他處。

原本劉邦初得天下時,表面上論功行賞,劉邦也給了張良極大的好處和封地,張良原本不接受,最後和劉邦商量可否給他沛縣作為他的封地,劉邦聽了心中其實很感高興,因為沛縣是他和張良初期相逢之處,於是劉邦就封他為留侯。但事後張良看著身邊一個一個大臣都被劉邦用莫須有之理由給除去,尤其是韓信等相繼也都被迫害,這讓他更加心寒意冷,最後才會終日寄情於山水和黃老之學。

張良曾經在尋找黃石公的過程中,在張師山建立了一處隱居之所,取名為「良山道觀」,還成立了一所書院。後來當地的人為了紀念張良,便為張良整修了當時他碰到黃石公的圯橋,並且修造了一座石墓。

其實,在劉邦的心中,張良是一個例外,呂后也經常在劉邦耳邊講述張良對他們的貢獻,皇后常常會跟劉邦聊到當年在鴻門宴上如果不是有張良的暗助,劉邦早就被項羽給取了項上人頭。再說,江山初定之時,許許多多自認為對劉邦有貢獻的臣子都埋怨劉邦的分配不均,有些人甚至有謀反之心,要不是張良不斷地獻策疏通,劉邦的王位也不一定保得住。

另外,呂雉也很感恩張良幫太子解圍,使得太子之位仍舊保住,這點呂雉到晚年仍然是感恩難以忘懷。另外,除了呂后大力保全張良的性命之外,張良本身便早有做退隱保命的打算,從劉邦的軍師一路退降至毫無任何的官銜,漸漸地忘情山水之中,他的處世哲學完全是因為遵守疏不間親的原則,才能明哲保身全身而退。

前面說過,以劉邦一介草寇而且是一個大文盲,卻能夠開歷史之先河,做為中華民族祭拜孔子的第一人,這當然是有張良等這一班賢臣予以獻策,否則,以這樣子的一位大老粗怎可能做出這麼大的舉動。祭孔為劉邦帶來的好處是一反天下子民對他流氓皇帝的觀感,普天之下只要有華人的地方沒有人不尊孔重儒的。

當時張良等這班大臣不斷地鼓吹劉邦建國立國要首重教育,天下文化的潮流非得要以儒家思想為主,而孔學的教主便是孔子,因此,絕對不能輕視或不尊重孔子以下的讀書人,並且主張推廣儒學,認為這會給劉邦帶來極大的影響力量。經過朝臣們的建議之後,劉邦便答應祭祀孔子,從此以後孔子的思想學說便開始在有華人的地方蔓延開來,這也是祭孔典禮由來的濫觴。

孔子往生後,魯哀公雖然也曾在孔子住過的地方陳設了祭堂,但祭祀的地方是孔子的故居,這和劉邦以身為國君,並且舉國上下為之舉辦盛大慶典來祭祀孔子,意義上又大不相同。所以,劉邦在歷史上如果對中國人有貢獻的話,可能祭孔會是極重要的一個項目,雖然當初的用意只是為了作為文化改革的一場秀而已,沒想到卻起了這麼大的歷史效應。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