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social與KEPIOS攜手合作,台灣台下每年初皆會發布一份詳盡的社群社群誰各數位報告,針對全球各國的平台數位使用情形,進行全面的指南數據調查。最新一期《Digital 2022: TAIWAN》報告,霸主已在2月15日出爐,類品上一篇文章,項適我們已經就台灣數位使用概況,合平整理出八大重點;本篇文章,廣告將更進一步,台灣台下聚焦於社群使用的社群社群誰各重點數據與洞察。話不多說,平台一起來看看吧:
一、指南社群行銷為什麼重要?品牌探索、霸主評估都在這
數據指出,類品全台有2172萬的網路用者,約佔91%人口數;而活躍的社群平台用戶則高達2135萬,佔全台89.4%,比例驚人;成長率方面,網路使用者較去年增長1.3%,社群用戶則增長了8.4%,幅度明顯超前;此外,國民每日平均聯網時間為8小時7分鐘,其中有四分之一的時間(2小時4分鐘)都用於社群媒體,可見台灣網路用戶社群活躍度之高。

台灣人愛用社群媒體不稀奇,更重要的是,社群網路確實在消費者的購物旅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調查顯示,27%用戶透過社群平台來探索品牌資訊;四分之一的社群用戶,在平台上尋找好玩、好買的事物。
另一項調查指出,將近三分之一的消費者,透過社群平台廣告,接觸、認識到新的品牌;而當進一步評估品牌或產品、決定要不要購買時,更有44.2%的網路使用者,會透過社群來做功課。因此,無論品牌的主力販售通路放在線上或實體,都必須透過社群平台做好行銷佈局,提升品牌的能見度、深化品牌印象,不論是投遞廣告進行曝光、導流,或是導入網紅合作、累積口碑好評等,都是可行的方向。
二、社群霸主是誰?LINE奪第一、TikTok潛力高
社群行銷很重要,但想佈局重點平台,該怎麼選?
從平台使用人數來看,第一到四名分別為:LINE、Facebook、Instagram以及Facebook Messenger(註:本年度報告未列入YouTube排名數據,2021年報告顯示YouTube以89.6%使用率位居第一)。
其中,LINE的使用率高達了95.7%,排名第二的Facebook,用戶數也覆蓋了全台9成網路使用人口,Instagram則以70.6%覆蓋率位居第三。品牌主規劃社群行銷策略,若想追求曝光、觸及最大化,不可忽略上述的主流平台;又或是行銷預算有限,也可先從用戶基數最多的社群媒體開始投遞廣告。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風靡全球的短影音平台TikTok,使用率已從去年的21.3%增長至今年的35.2%,相當於全台每三個網路使用者,就有一位TikTok用戶,超車Twitter,順利成為LINE與Meta家族以外,在台使用率最高的社群媒體;去年未上榜的Discord,也因為NFT等虛擬貨幣盛行,而首度入列,以10.7%使用率位居第14名。
此外,標榜加密、隱私而聞名的Telegram,使用率則從去年的9%翻倍成長至18%。建議品牌主若有餘裕,可針對受眾特性,撥出部分預算/心力投入新興媒體,搶佔平台紅利。
三、重點社群平台分析,用戶性別、廣告覆蓋率比一比
除了社群使用習慣、平台用戶佔比外,報告也進一步列出Facebook、Instagram、YouTube、TikTok四大媒體的用戶性別、廣告覆蓋率等指標,以提供行銷人客觀的數據洞察:
1. 潛在廣告受眾人數與輪廓
根據Meta官方數據指出,可透過臉書廣告觸及的用戶人數約為1635萬人,佔全國68.5%人口,若聚焦於13歲以上人口,則有77%的覆蓋率。至於廣告受眾性別組成,表現相當平均、男女各半(50%)。

2. 用戶裝置使用偏好
當今投放數位廣告,特別強調「手機體驗」,代理商多會建議品牌主,製作廣告素材時,將行動裝置的觀看情境納入考量,也必須完善官網的響應式設計。Facebook提供的用戶裝置使用數據,也加強了上述建議的必要性:高達98.5%臉書用戶,透過手機造訪平台,且在所有用戶中,僅透過電腦使用Facebook的用戶比例只有1.5%,然而,僅透過手機上臉書的用戶比例則高達63.3%,剩下的35.2%用戶則是電腦與手機併用。

3. 用戶互動情形
「那麼用心做內容,為什麼都沒人按讚⋯⋯」先別氣餒,數據顯示,臉書用戶平均一個月僅會按讚8篇的貼文,相當於每4天才貢獻出一個寶貴的讚數;若將這個數字與兩年前相比,更下滑了2個單位。至於留言、分享,情況更為淒涼,分別僅有3次與1次。

從互動率來看,2020年臉書整體貼文互動率平均為4.82%;兩年過去,今年數據低至0.11%——小編們艱困中求生存,哪種格式的貼文能見度較高呢?調查顯示,「照片」以0.27%大幅勝出,其他格式依序為:影片(0.09%)、純文字(0.08%)以及連結貼文(0.06%)。

Instagram可透過廣告觸及的用戶人數較去年增長了170萬人(+18.5%),來到1055萬人,佔全國44.2%人口;若聚焦於13歲以上人口,則有49.7%的覆蓋率。至於廣告受眾性別組成,則以女性(53.8%)為多數,比男性高出7.6%。因此,若是美妝、時尚等產業,主打女性受眾,Instagram是絕佳的選擇。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