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印尼粽子面面觀:各族群肉粽自有特色,還藏著華人的身世密碼

端午節將至,印尼有特想起兒時在印尼,粽面粽自每到端午節前夕,面觀碼華人家庭忙著準備包肉粽。各族

印尼80-90年代,群肉彼時沒有網路、色還世密外送、藏著代購服務,華人想吃肉粽,印尼有特得自己包,粽面粽自或者由親友贈送,面觀碼每至端午節,各族華人社區總是群肉粽香洋溢。

肉粽的色還世密印尼文稱為Bakcang或Bacang,名稱取自福建話「肉粽」的藏著發音。而印尼文的端午節則是Hari Raya Bakcang,即「肉粽節」又稱Peh Cun,源自閩南語「扒船」的音譯,也就是「扒龍船」的簡稱。

移居印尼的華人祖籍多來自福建、廣東省,故印尼華人主要族群為閩南人、廣府人、潮州人、客家人、海南人,如加上土生華人(Cina Peranakan或Tionghoa peranakan),印尼華人總計分為六大族群。

每到端午節,各族群包的肉粽自有特色。肉粽包甚麼?怎麼包?怎麼煮?藏著印尼華人的身世密碼。

若是祖籍來自福建如漳州、泉州、廈門、莆田、福清的華人,包的是「福建粽」,印尼文名稱Bakcang Hokkian或Bakcang Hokkien,又因為福建人大量聚集在印尼北蘇門答臘省棉蘭市,所以福建粽一般人常說Bakcang Medan(棉蘭粽)。

shutterstock_2022671261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福建粽」在印尼文名稱是Bakcang Hokkian

福建粽和台灣人常見的燒肉粽相似,內餡有三層肉、香腸、鹹蛋黃或鵪鶉蛋、雞蛋、栗子、花生、乾香菇、蝦米等。棉蘭粽煮法採用台灣南部粽的方式,將包好的肉粽,浸泡在高湯或水中煮熟,口感和南部粽一樣黏Q,但口味偏鹹偏甜。在印尼華人六大族群中,閩南人佔多數,福建粽因此成了印尼主流肉粽。甚至,間接影響其他華人族群的肉粽形式、口感等。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