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克里斯.佛斯(Chris 談通常談判Voss)、塔爾.拉茲(Tahl Raz)
小心「YES」——掌握「NO」的判協藝術
以下是所有人都有過的經驗:我們人在家,正準備吃晚餐,商術說電話響了。專家知道o之正接起來,對方果然是後接電訪推銷,想叫人訂雜誌、下來買淨水器、談通常談判吃阿根廷冷凍牛肉——老實講,判協對方賣什麼都沒差,商術說因為劇本千篇一律。專家知道o之正先是對方亂念我們的名字,一點都不真心地寒暄客套一番,後接接著就開始賣東西。下來
強迫推銷的談通常談判下一個步驟,就是靠預設好的流程,把我們逼上一條無路可退、沒有出口、只能回答「Yes」的死路。「您喜歡偶爾來一杯乾淨的水嗎?」「嗯,是的,可是……」「我也是。我猜您跟我一樣,喜歡喝起來不會有一股化學味道、新鮮乾淨的水,就像大地之母的恩惠。」「嗯,是的,可是……」
我們心想,這個聲音裡帶著假笑的人到底是誰?居然以為可以用這種方法,就騙我們買不想要的產品?我們肌肉緊繃,聲音開始戒心十足,並且心跳加速。
我們感覺自己是對方的獵物,的確是!
我們根本不想回答「是的」,可惜沒別的答案了。「您喝水嗎?」雖然此時不情願地回答「是」,只是在說實話,但我們覺得被設計。如果能說「No」,則感覺像是被綠洲拯救。雖然答案顯然不是「No」,我們非常想說「No」,很想聽見「No」那個甜美的音節。「不,我不需要喝水,不管有沒有碳過濾都不需要。我是駱駝!」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電話推銷的技巧。電話推銷的手法,是不惜一切讓接電話的人說「Yes」,就好像說「No」世界會毀滅一樣。對許多人來說,「No」有眾多負面意涵。說「No」是在拒絕,我們很怕聽到「No」。「No」是世上最負面的字。
然而,「Yes」常常是無意義的回答。人們嘴上說「Yes」,其實心裡在拒絕(「也許」是比「Yes」更委婉的回答)。逼人說「Yes」,並不會讓談判者離勝利更近,只會惹惱對方。
如果說「Yes」令人如此不舒服,說「No」則讓人大大鬆一口氣,為什麼大家把「Yes」當成至寶,「No」則是天底下最討厭的東西?
我們不一樣。對談判高手來說,「No」這個否定詞太棒了,給了我們、也給了對方大好機會,讓我們得以靠著刪去「不要什麼」,說清楚究竟想要什麼。「No」是可以維持現狀的安全選擇,給人一時如救命綠洲的掌控感。
所有的談判者一路增進功力時,最終會掌握「No」的藝術。明白「No」背後真正的人性心理後,各位會愛上這個字,不再害怕聽到,還會懂「No」帶來的好處,以及如何靠著「No」成交。
「Yes」和「也許」通常是無意義的回答,「No」反而永遠能扭轉對話。
有了「No」,就能開啟真正的談判
我展開談判生涯前的幾個月,因為一場對話,自此對「No」的藝術感到著迷。
我進FBI時,一開始是匹茲堡分部的霹靂小組成員,不過大約兩年後,被調到紐約,進入冒險刺激的聯合反恐特遣隊。隊上會花數天數夜追蹤恐怖嫌疑犯,調查通聯記錄,評估對方是否可能展開恐怖攻擊、手法又是什麼。我們在全美最大的城市,化解人類的戾氣,做出生死攸關的決定,判斷誰是真正的危險人物,誰只是在說大話。一切的一切,令人感到目眩神迷。
我第一天加入FBI後,就對危機處理十分感興趣。命懸一線、超高賭注的緊急事件,刺激萬分,令我深深著迷。
人類的情緒很複雜,不斷變化,而且經常自相矛盾。若要讓人質被安全釋放,談判人員必須看穿歹徒的動機、心態、聰明程度,以及他們的心理強弱項。談判人員同時是流氓、調解人員、執法者、救星、聆聽告解的神父、調查人員與和平人員——此外還扮演著更多、更多角色。
我覺得自己完全能勝任那些角色。
我抵達曼哈頓幾週後,跑到FBI紐約市危機談判小組長艾美・邦德羅(Amy Bonderow)桌前。我對談判一無所知,因此打開天窗說亮話。
「我想當人質談判人員。」我說。
「每個人都想——受過訓練嗎?」她問。
「No。」我說。
「有相關資格嗎?」
「No。」我回答。
「有任何經驗嗎?」她問。
「No。」我回答。
「你有心理學、社會學,或是任何與談判有關的學位嗎?」
「No。」
「聽起來你回答了自己的問題。答案是No,現在給我滾。」
「滾?」我抗議,「真的嗎?」
「沒錯,不要再來煩我。每個人都想當人質談判人員,你沒相關背景,沒經驗,沒談判技巧。如果你跟我一樣是負責人,你會怎麼回答?你會回答:No。」
我當著艾美的面,停下來想了想。我的談判生涯不能就這樣結束,我可是嚇退過恐怖分子的人,不能就這樣離開。
「別這樣,」我說,「一定有什麼我能做的。」
愛美搖頭,給了我一個冷笑,那種「你這輩子就別想了」的笑。
「這樣吧,沒錯,的確有你能做的事:到自殺熱線當義工。當完再回來找我,不過不保證我就會讓你當談判人員,懂了嗎?」她說,「好了,現在給我滾出去。」
我和艾美講完話之後,發現我們之間的對話,藏著許多複雜的言外之意。某些字詞帶有強大的力量,表面上意思明顯的對話,底下其實有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情緒。
許多人掉進的陷阱,就是把別人表面上說的話當真。我開始留意到人們雖然會玩對話的遊戲,然而重點其實是遊戲底下的遊戲。很少人參與遊戲中的遊戲,然而真正的施力點就在那裡。
我和艾美的閒聊,讓我明白「No」表面上是明確、直接的答案,但其實沒那麼簡單。這些年來,我一直回想當年那場對話,在腦中重複播放艾美是如何一遍又一遍快速拒絕我。然而她的「No」其實是通往「Yes」的道路。「No」給了她——也給了我——轉圜、調整與再次檢視方向的時間,甚至提供了最重要的「Yes」能夠出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