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美軍井然有序地撤離阿富汗,並非如外界所說是「西貢淪陷」翻版

阿富汗重新陷落到塔利班手中,美軍這其實是有序讓原先中亞的戰略格局又回到了911之前。

阿富汗舉國陷落速度之快,地撤遠超過各國預期,離阿淪陷美國是富汗翻版否臉面無光,這個見仁見智;不過從戰略層面來說,並非美國其實穩住了陣腳,外界頂多只是所說在戰術層面,塔利班過快的西貢佔領了阿富汗全境,但這其實對美國本身是美軍毫無損失的。

阿富汗情勢比較圖

很多人把這次阿富汗的撤離,跟越南當初西貢大使館撤離當翻版。地撤這個類比只有同樣用直升機撤離的離阿淪陷畫面差可比擬,其他部分全然不同。富汗翻版

越戰基本上是並非一場民主陣營對抗共產主義的全面戰爭,北越的背後得到了中國跟蘇聯的全力支持,例如說當時知名的「胡志明小徑」,許多中國跟蘇聯援助的物資都從這邊往南部運送,小徑的範圍還延伸到了寮國跟柬埔寨,並在在這兩國當中也爆發了戰爭。

阿富汗戰爭並不同,美國之所以發動攻擊是為了911事件,簡單講就是美國自己的恩怨。各國雖然有支援,但本質是維持秩序,對抗的也是阿富汗當地的塔利班游擊隊。美國在阿富汗期間,是有穩定的壓制住塔利班的勢力,幾乎在大城市跟首都皆能維持「美國治下的和平」,對美軍最困擾的不是塔利班主力,而是路邊的土製炸彈(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IED)也就是說,如果美軍不撤離,靠塔利班的游擊隊是無法全面擊潰美國的。

這跟越戰截然不同,北越當時還能發起1968年的「春節攻勢」,一口氣有30萬北越正規軍配合越共游擊隊,對南越超過200座城市發動總攻擊,當時雖然被美軍勉強擊退,但是僅僅隔了4個月,北越又恢復大規模動員跟作戰。當時美軍的陣亡人數達到1萬6000人、負傷近10萬人。美國之所以倉皇退出越南,是美國面臨國內反彈加上戰鬥不力,不得不然的保命舉動。

阿富汗戰爭從2001年10月打到現在,美國數度發動清剿,但都捉不到藏匿到山中的塔利班主力,跟越戰一樣打了20年,美軍死亡人數只有2000多人、受傷2萬多人,跟越戰對比相對輕微很多,美軍主力在阿富汗也沒有遭遇致命性的打擊。

美國要撤出阿富汗也不是新鮮事,歐巴馬(Barack Obama)任內就已經決定2011年要撤軍,當時是阿富汗總統甘尼(Ashraf Ghani),就是這次逃走的那位,千拜託萬懇求,美軍才留下來。後來在川普(Donald Trump)任內,也一再有撤兵的說法傳出;拜登(Joe Biden)上任後,在2021年4月宣布於5月1日撤軍,要在9月11日完全撤出。到7月2日,美軍正式撤出阿富汗最大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Bagram Air Base),至今一切井然有序,全體安全撤出。

美國在阿富汗是自己選擇離開,在越戰是被倉促趕走,意義完全不同。

所以在喀布爾的機場人滿為患,都是阿富汗當地人,但是美國已經預先將跟美國親善的阿富汗人轉移到鄰近國家,包括阿爾巴尼亞跟科索沃,都同意讓美國先安置這些難民,就能看出美國這次撤退是規劃好的,不是一夕之間翻盤的決策。

至於阿富汗被美國放棄,是否會影響美國的全球威信?答案是不會,美國的戰略部署是基於美國自己的國家利益,沒有一個國家會天真以為美國真的是救世主。

這幾年被美國放棄的包括了伊拉克、阿富汗還有庫德族,我們可以譴責美國沒有道義,但是不能否認這些地方的失去,是因為當地已經不再有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選擇放棄了這些地方,也證明這些地方失去後,並沒有對美國利益造成進一步的危害。

對台灣的啟示是什麼?這首先要確認美國的戰略利益到底是什麼?如果遏制中國是美國這個世紀最重要的課題,那台灣的確有長期性的戰略利益。從現實主義的角度,台灣應該要確保,美國的戰略利益裡面不能缺少台灣,這才能確保美國持續維護台灣。

不過長期來看,中國的國力如果持續增強,讓美國必須退出第一島鏈,那台灣就有可能陷入孤立的局面。對美國來說,失去台灣,可以往後撤退,把戰線延後到關島或是夏威夷島,但是台灣島就在這裡,如果美國鞭長莫及,那台灣就可能陷入孤立的局面。

有人以1948年到1949年的柏林封鎖,來比喻台灣的地位,也認為美國會像當年一樣,用空投來維持西柏林的自由。這個狀況差別很大,基本上柏林雖然在東德境內,但是歐洲大陸是連在一片的大陸,美軍可以直接從西德起飛空投,但是台灣可不一樣,台灣是個孤島,就算從沖繩運送物資過來也要一個多小時。而且當時柏林只有250萬人口,台灣是十倍,有2300萬人口。

如果中國已經有能力封鎖台灣自己的物資輸送能力,期望美國能突破封鎖送東西過來,是有點強美國所難。別忘了,金門砲戰的時候,美軍只協助運送物資,但是拒絕直接參戰。

延伸閱讀

  • 除了塔利班,阿富汗百萬人民還面臨極端乾旱與糧食短缺的威脅
  • 隨著西方紛紛撤軍阿富汗,「輸出民主」的天真想法也該告終了
  • 美國撤軍、塔利班崛起,中國為其利益將不得不插手阿富汗事務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