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可生化性测定方法及技术展望
1.引言 皮革在制造过程中会加入难降解的工业有机添加剂,造成废水中含有大量难降解的废水方法有机物质,因此会导致废水达标难度加大。可生不达标污废水的化性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加重了水资源的测定短缺。由于制革行业工程工艺的及技特殊性,社会群众逐渐聚焦于工企业生产过程,术展是工业否有毒有害,影响环境及人类健康。废水方法而皮革工业是可生轻工业中的排污大户,当然成为公众关注的化性焦点。分析制革行业造成的测定污染,其原因主要在于原料的及技选择和吸收效率,在加工皮革过程中,术展除开动物皮中25%的工业胶原转变成革之外,剩下未被转化的作为废物直接排放,影响环境;另外在皮革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合成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在相互混合之后会生成各种难降解的有机结构,并且始终存在或者在生化过程中和活性污泥形成新的更加稳定难以去除的有机结构进入尾水中。也正因为这些难降解溶解性有机物(DOM)的残存,造成了一般生化方法难以做到彻底的处理,水质无法回用,甚至难以达标排放。严重的环境污染也迫使新型皮革化学品的研制和开发变得势在必行,皮革化学品也已经成为影响皮革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皮革生产中正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制革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化学添加剂的可生化性进行评价,为制革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提供建议并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指导成为必然。 化学品的降解性在化学品安全评估体系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性质,国内目前考察可生化性的方法有许多种,如测定污水的B/C法、ATP指标法、相对耗氧速率法、CO2生成量测定法摇床或模型试验直接评定法等。通过B/C法、CO2生成量检测法以、厌氧发酵产气法,结合在CO2生成量检测实验中出水COD、TOC以及活性污泥性状的变化等参数作为参考,获得皮革化学品可生化性的信息。 2.废水可生化性测定的方法 2.1.BOD5/CODCr法 该方法是水污染评价指标中的最常用的一个评价指标。其测试指标为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以及BOD5/CODcr等。CODcr的测定较为简单,通常在实验室中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而BOD5通常需要经过数天的测定,目前以5d作为BOD测定的标准时间,简称5日生化需氧量(BOD5)。废水生物降解性评价参考指标见表1。 表1. 废水生物降解性评价参考指标 2.2.ATP指标法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能够表征微生物数量的多少和水质中有机物降解速度。以ATP含量为指标,可间接表征化学品的生物降解性能。ATP法综合评价标准见表2 表2. ATP 法综合评价标准 生物降解性能计算公式见式 1 IA:ATP 综合指数;Ps:待测物 ATP 测试的峰高;Po:内源呼吸 ATP 测试的峰高;PT:待测物 ATP 测试峰高出现的时间,d。 2.3.厌氧发酵产气法 在多种厌氧菌的共同作用下,有机物被分解为CO2,CH4和极少量的H2。根据这一原理,待测化学品与厌氧污泥混合培养后,采用排NaOH溶液法,可测出CH4产生量,从而计算出化学品的厌氧生物降解率。化学品被微生物降解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化学品被微生物降解过程 2.4.CO2生成量测定法 该方法将待测化学品作为唯一碳源供微生物进行好氧呼吸作用,以呼吸作用的CO2生成量为指标进行生物降解性评价。用CO2生成量测定法来表征有机物可降解性是一种直观的办法,可有效反应化学品的无机化程度。 3.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方法 提高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即提高工业废水的B/C值。目前,提高工业废水可生性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添加法等。 3.1.吸附法 吸附法一般是采取一些无后续污染的物理材料制成的吸附剂,将其投入到生化性差的废水中,将废水中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去除,可以达到提高废水中B/C比值的效果。这些吸附材料一般为硅胶、活性炭、煤灰等吸附剂,这些吸附材料均具有细密的孔隙结构,这种特殊的组成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吸附到小孔上。但该方法因大量使用吸附材料,会造成后续废弃后的二次污染,且吸附剂再生技术欠缺,故而没有大规模使用。 3.2.氧化法 目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氧化方法主要有芬顿氧化和臭氧氧化。芬顿氧化即在酸性的条件下催化氧化,在处理池中添加硫酸亚铁和双氧水,通过催化氧化完成对COD的去除,达到提高废水生化性的效果。由于效果良好,目前在含油废水、焦化废水、印染废水、化工废水、含酚废水等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中均得到很广泛的应用。臭氧氧化一般是利用臭氧发生装置经微泡扩散器将臭氧直接通入废水中。随着臭氧生产成本的降低,臭氧氧化法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4.技术展望 4.1.微生物菌剂添加法 高效菌处理法是通过培育和投放有针对性的、专门降解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细菌的一种处理方法。培养高效菌的方法主要是创造特定的环境条件构建和筛选自然突变形成的新菌种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细菌分子结构来培育。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水污染及处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有机物质,三磷酸腺苷,CO2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不会写作文 难题怎么破?
- 早教机构美吉姆董事长失联,总部客服称北京门店独立运营不受影响
- 當代藝術好難懂?藝術鑑賞四步驟,讓門外漢看展也能有收穫
- 福建加大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力度
- 10个关键词 看懂2020年环境监测行业
- 強調九二共識很清楚! 馬英九:沒這東西兩岸怎可能談
- 打造淮南特色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 夺冠将“戴银牵牛”!2023全国“村BA”总决赛奖品公布
- 伟大的决赛,新王的世界杯
- 每一滴水都用在关键处!固原巧用“四水四定”金钥匙解水困之锁
- “送万福进万家”迎新春传递温暖关怀
- 韩国留学生崔瑜珉:在北京上学是如此丰富多彩
- 千人闯入总统府,巴西政局在极右翼阴影下“向左转”?
- 韓國性別不平等 女性「生育罷工」
- 警惕!求职应聘小心这四大骗局
- 太原赖宁雕像迁回原址 工人正在连夜施工
- 2023国考计划招3.71万人 招考向基层和应届生倾斜
- 从幼儿园抓起,广州教师深入镇宁“筑牢”教育基础
- 多彩文化活动点亮群众生活
- 没病不等于身体好——关于亚健康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