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向獨裁者說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談社群媒體,拉普勒新聞網如何以新科技「造浪」

文: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

第六章 創造出改變的向獨新聞新科波瀾

《拉普勒》(Rappler)創立後的頭幾年可說費盡心力快速做出各種改變,不過我們真正想要實驗的諾貝是:在解決國家的治理問題時,若使用全社會一體的爾和手段(whole-of-society approach)會有什麼結果?此外,我們打算根據實驗結果修改我們的平獎普勒工作流程──而在進行這一切的同時,我們的得主調查記者也一直努力在向當權者問責。

在剛起步的瑞薩一年半內,《拉普勒》就成為菲律賓排名前三的談社體拉新聞網站。在我們創立的群媒前三年內,我們的網何觸及數及收益就從100%成長到300%。這些成功背後有一些關鍵因素。技造其中一個因素是向獨新聞新科,在其他媒體開始改變之前,諾貝我們的爾和調查報導就開始以影像為主要焦點,當時距離臉書和Youtube讓影片變得隨處可見的平獎普勒年代還有好長一段時間。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得主,我們利用社會網路分析來理解訊息是如何從《拉普勒》網站流動到大眾眼前,另外當然也包括反向流動的過程。最後,我們透過情緒來聯繫大家的參與熱度,這讓我們可以看見一篇報導是如何透過情緒從我們的社會中擴散出去。

事實上,在臉書引進表情符號(emoji)的將近四年前,我們就已經推出情緒儀表(mood meter)和情緒風向標(mood navigator)的功能。

Rappler_Mood_MeterPhoto Credit:RapplerPublic Domain
Rappler情緒風向標(mood navigator)的功能

社會地圖學(social cartography)分析社會網路對人類行為所造成的衝擊。透過這樣的概念,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動的資訊生態系中,我們開始用社群媒體來預測可能出現的突現行為。我很確定我們無論做什麼,都可以用上這項資訊:無論是推動我們網站的發展、幫助打擊政治上的貪汙,還是透過由下往上的模式打造更多以公民為基礎的建制。

新科技讓記者擁有新力量。我們不害怕新聞產業要面對的巨大變動,反而決定嘗試利用這個變動來解決一些長年的問題;一旦解決了,我們就有辦法不只是進行單純的新聞報導,而是進行群眾外包及社群建立的工作。媒體擁有很大的威力,但我們能否利用新科技,來精確測試這個威力的強度?在菲律賓這樣的國家,各種機構的建制都體質不良,貪汙更是國內大肆流行的病灶,我們用情緒儀表捕捉到這個社會感到無比挫敗的時代精神。所以,我們可不可以用某種方式來使用這些正確的報導及資訊,促使人們在真實世界採取行動?比如去投票、幫助一個慘遭洪水肆虐的村莊,抑或是舉報出貪汙的惡行?有研究指出,我們有80%到95%的決定都不是基於理性的想法,而是感性的感受。

我把這種情況想像成一座冰山: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頂部是你可以讀到、看到的報導(有可以測量的績效度量),可是每篇報導都乘載著情緒,而這些情緒會在社會網路中傳遞──如今,這股情緒力量在社群媒體上傳遞的強度已是實體世界的四倍。隨著時間過去,我們的理論也持續獲得驗證:理性和感性的綜合結果可以改變人類的行為。如果我們可以把這些網路的流動方式記錄下來,就能大致理解伴隨報導而來的情緒在社會中傳遞並改變人類行為的方式及原因。

截圖_2022-10-25_上午11_38_32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Abby Huang 攝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菲律賓新聞網站拉普勒新聞網(Rappler)創辦人瑞薩(Maria Ressa)出席2022世界民主運動大會。

至於報導是如何挑起讀者情緒,以及這些情緒在社會中如何傳遞,我們用來評測的工具就是情緒儀表。要讓人們針對報導表達感受的最立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他們選按自己的情緒。如果我們在每篇報導內建一個讓讀者可以選按的情緒儀表,再加總所有讀者針對情緒的投票數,就能透過情緒風向標去計算,並排列出網站上的前十大新聞,另外還會顯示出當天讀者反映出的整體情緒為何。隨著時間過去,讀者的狀態會呈現出明顯趨勢,我們也能更深入理解我們的受眾。而且我們理解的不只是他們的感受,還包括他們最在意的議題種類。

我們針對冰山頂部去測量三個數值──不重複使用者、單頁點閱率,還有在網站上花費的時間──不過我在處理這些資訊時非常小心,絕對不會讓我們的記者看到所有數據。畢竟要是他們看到了,會不會因此不再做那些重要的報導,反而只去做流量高的題材呢?這種情況會導致記者不再想做有品質的新聞,反而只想追著點閱率跑。我們也希望可以培養出一種彼此合作的文化,而追逐線上流量可能會導致惡性競爭。

可是我們確實還是會針對情緒儀表做出年度報導:「各種情緒交織的一年」(The Year in Moods)。我們就是因此得知,在大宣傳戰於2016年開始之前,「快樂」在我們的使用者之中連續五年壓倒性地成為大家普遍擁有的情緒。然而隨著時間過去,虛假訊息網路開始利用臉書和Youtube的貪婪,而我們會即時看見人們的行為如何產生改變,其中許多資訊作戰攻擊靠著人工操作強制拉高「憤怒」的票數,並藉此創造出一個新常態。

每日的情緒風向標也幫助我們理解,社會是如何過濾我們每日做出的新聞報導。情緒風向標也會揭露這個國家的既得利益,比如有些政治人物或公司會不停重複選按同一種心情。我們會追蹤這些試圖操弄輿論的紀錄,有時還公諸於世。總之我們開始追蹤網站上的各種趨勢,而且一追蹤就是好幾個月。

《拉普勒》進行的第一次選舉報導是2013年5月13日的期中選舉。如果檢視網站在那個月的心情紀錄,你會發現主要的情緒從「快樂」變成「憤怒」和「煩惱」──不過那次是因為我們在民調封關後的報導選舉結果過程中出現一些小疏失。而在那個月底出現的憤怒高峰則是因為敵對電視網公司的藝人針對一位記者開了有關強暴的笑話,還對那個記者進行了肥胖羞辱。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