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長期博弈》:如何以相對較低的代價,從軍事、經濟與政治上盡可能破壞中國的秩序建立?

文:杜如松(Rush Doshi)

削弱中國秩序

削弱中國秩序的長期從軍戰略,要針對中國在區域與全球層面建構的博弈主要「控制型態」,試圖以不對稱的何相方式來應對。整體而言,對較低的代價的秩美國的事經上盡戰略應是暗中破壞中國在區域建立秩序的成效,其中部分手段是濟與削弱中國行使權力的效果,並且對那些可能被收編到中國秩序的政治中國國家賦予更多能力,讓它們能維持一些不受北京控制的破壞力量。在全球層面,序建類似的長期從軍戰略也能派上用場,但美國的博弈作為必須擴展到針對全球體系次結構的競爭,包括金融、何相科技、對較低的代價的秩資訊和多邊機構等領域。事經上盡一般而言,濟與美國行使削弱戰略是有優勢的,因為要破壞秩序總是比建立與維持秩序容易。

中國是在軍事、經濟、政治的基礎上建立秩序。

在軍事基礎方面,中國在過去十年間逐漸開始建立可進行兩棲作戰、制海、遠洋任務的海軍。具備這些能力的海軍(隨著中國在海外取得無數設施而逐漸擴張至全球)能對其他國家產生軍事影響力,也能奪取或控制遠方島嶼和水域、維護海上交通線、提供安全公共財、干涉他國事務,這些都能幫助中國建立秩序。

在經濟層面,中國則藉由基礎建設的支出(主要範例就是「一帶一路」倡議)與強制性的經濟治國方略來建立秩序。中國也想在全球技術的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取得領導地位,希望實現習近平一再強調的「跨越式發展」,藉此超越西方的競爭對手。

在政治層面,中國想成立為其利益服務的機構,並以強化中國敘事的方式形塑全球的資訊流——它希望建立讓中國強權正當化的基礎,或至少能降低中國因採行某些非自由作為對聲譽造成的損害。

接下來提出的建議則提供一些想法,探究要如何以相對較低的代價來盡可能破壞中國的秩序建立——部分想法直接借鑑中國一九九○至二○○○年代的不對稱戰略劇本。

軍事上的削弱戰略

  • 投資不對稱的拒止武器

第一次波灣戰爭後,中國開始以成本更低的不對稱武器挑戰美國昂貴的戰力投射平台。中國的作為有時稱為「反介入/區域拒止」,包括使用「一系列相互關聯的飛彈、感測器、制導及其他意在阻擋(美國在東亞的)行動自由的科技」。
美國越來越願意借鏡中國的做法,並追求同樣的拒止能力,讓中國的行動自由也受到阻撓——有人將這種作法稱為「拒止性嚇阻」(deterrence by denial),或實現「無人海」(No Man’s Sea)的狀態,亦即沒有任何一方能成功控制第一島鏈的水域或島嶼,也沒有任何一方能在第一島鏈發動兩棲作戰。

美國有精熟的技術可發展這些戰力,而且對於這種作法的大致輪廓已有共識:長程精確打擊能力、無人艦載攻擊機、無人水下航行器、具備大型飛彈有效負載的潛艦、高速打擊武器、水雷作戰能力等都將是重要的優先事項。這些戰力不那麼容易受到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手段的攻擊,也會讓中國在台灣海峽或東海、南海更難實施兩棲作戰,且成本低於中國實施兩棲作戰須仰賴的昂貴資產。

  • 協助盟國與夥伴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

美國也應該為盟友和夥伴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藉此遏制中國的強硬姿態。這方面的努力可能集中於台灣、日本、越南、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和印度——這些對象都可使用與中國阻止美國海軍干預同樣的能力,付出的成本低於中國在兩棲作戰或海上拒止方面的投資。這些戰力的成本或許不高,但中國的鄰國若無美國幫助,不太可能迅速採用。華府也必須幫助這些國家提出與「傳統謀略和領土防禦」不同的新作戰概念,可能側重於「區域拒止、長程火力、網路攻擊、電子戰、縱深移動防禦系統」。

美國要做的可能包括聯合兵棋推演、演習和觀念發展;協助發展和演練在競爭環境中鎖定目標所需的指揮、管制、通信、情報、監視、偵察能力(即C4ISR);支援建置水雷、機動防空與飛彈防禦系統、陸基反艦巡弋飛彈、潛艦、水面和水下無人艦艇。這些作為將使中國在成本比率與戰爭趨勢上處於不利地位,它在軍事脅迫與戰力投射方面的昂貴投資也會較難收效。

  • 破壞中國建立海外基地的高成本努力

美國可以削弱中國建立海外基地與後勤設施的成效,且付出的邊際成本低於中國取得這些設施的成本。這種作法也可以加入借自中國戰略的元素。北京以往利用區域機構來制定準則,或對美國的活動與基地設置提出疑慮,華府也可以效法,對中國可能在柬埔寨或其他地區建立設施表示擔憂。華府也應向那些正考慮讓中國建立設施的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發出警示,提醒他們這些基地可能成為攻擊目標。

美國的政策制定者與外交官通常不願明講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從中國的海外基地發動對美軍的攻擊,將使這些設施暴露於危險之中。美國也可以和盟友夥伴合作,支付工程移轉費用或基礎建設費用,以阻止這些國家允許中國建立設施。雖然這些補償的總金額可能高於中國的投資,不過是由美國的盟友與夥伴共同支付(也許可列入基礎建設支出),因此也是一個採用不對稱手段的機會。

經濟上的削弱戰略

  • 要求將「一帶一路」倡議擴大為多邊計劃並且制度化,讓中國難以進行政治施壓

就如同中國以往將中美貿易制度化,藉此防止公然的經濟脅迫,美國要求將一帶一路計劃多邊化與制度化,可以限制北京主導合約條款的能力,代價又低於以對等貸款方式和北京競爭。一帶一路的危險之處在於它的不透明與它產生的影響力。反之,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多邊化,並參與共同投資一帶一路,藉此換取計劃股權,或規範參與方遵循高標準,並要求提交關鍵事項報告,可防範這些計劃出現令人遺憾的結果,並讓區域各國在這些交易中擁有發言權、使交易具備透明度、並讓北京難以進行政治施壓。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