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倘若我們不再假裝
最近,甘蔗該求管道我在自學界的兩頭朋友,大部分都是甜自提供途徑希望透過特殊選材的方式進入到自己理想中的大學和校系,我曾參與過幾項探討實驗教育學生所遇到的學生現困境的工作坊,其中最常被提到議題之一就是不應,希望大學端能夠提供更符合實驗教育學生所需的大學入學管道。
有鑑於並不是升學所有人都是實驗教育學生,因此在進入正文前,入學我將花一些篇幅介紹我國現行的甘蔗該求管道實驗教育制度,並簡述實驗教育學生為何會遇到要進入現有的兩頭升學導向的教育體制。
我國實驗教育制度簡述及自學生所遇到的甜自提供途徑困境
自民國103年我國通過實驗教育三法,實驗教育正式合法化以來,學生現實驗教育的不應人數不斷的在增加,其中實驗教育可分成三種: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大學公辦民營實驗教育、升學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三者之中與傳統體制內教育差異最大者,可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又可分為:個人自學、團體自學、機構自學,參與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學生就是大眾較為熟悉的自學生。目前我國提供的實驗教育從國民教育(國小、國中)階段至高級中等(高中職)階段,尚未提供高等教育(大專院校)以上的實驗教育學程,因此實驗教育學生若想要繼續深造,除了家境允許出國留學的情況,大部分學生仍然得面對重返升學體制的銜接問題。
實驗教育學生不應該要求大學提供現有的升學管道以外的入學途徑
由於參與實驗教育的自學生,在國民教育及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習的內容,通常與體制內學習的國英數自社、藝能/體育課有所區別,自學生在提交實驗教育計畫申請書的時候,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興趣等,設計自己想要、需要的課程,一般來說,除了那些跟不上學校進度或者是進度大幅超前的學生,而選擇自學以符合自己的學習進度的學生,一般的自學生的課表通常是與學校的科目較無關聯的,有的實驗教育學生可能對人類學特別有興趣,因此他的課表中可能排滿的是閱讀民族誌、學習少數民族語言等,有的則是對體育特別有熱忱,因此他的課表是練習他有興趣的運動等,這些課程也許能增加學生對這個領域的理解,但對於升學通常幫助是較為薄弱。
如前文所述,由於我國目前尚未提供高等教育的實驗教育學程,因此許多學生若想繼續求學,是必須返回現行的升學導向的教育體制的,根據親子天下對於曾參與實驗教育的畢業生做的調查顯示,有86%的實驗教育學生在離開實驗教育後,曾返回體制內,但由於學習的科目與體制內學生不同,因此實驗教育學生大多會希望大學端能夠開設一個專門給自學生的升學管道,目前與他們想像最接近的是特殊選才的管道。
然而,許多實驗教育學生仍不滿足,認為特殊選才的招生條件並不符合自學生的需求,但我想說的是現有的大學入學管道相較於前一個世代的高中職學生,這個世代的高中職生的選擇多了好多種,除了傳統的指考(聯考)以外,現在的學生還可以透過申請入學、繁星、特殊選才等管道,而我國實驗教育沒有提供高等教育也是人盡皆知的事實,既然當初要選擇走實驗教育,而非傳統的升學體制,那麼以培育學術研究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的大學,如果要收的是擅長考試,或者是與學科能力相關的學生,那麼實驗教育學生憑什麼因為自己學的東西不是體制內教的,而要求大學端要另開管道給他們呢?這樣對於每天都在學校裡學習的學生,難道公平嗎?當初既然選擇了實驗教育,選擇了自學,也在自學的課表中安排了非學科能力相關的課程,那麼就應該要承擔可能沒有辦法念大學的風險。
再者,如上文中所提及的,大學法中的第一條第一項所提及的,大學以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既然是以「研究學術」為首的宗旨,那麼就代表,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念大學,而實驗教育合法化最初的目的,除了為了保障學生學習權及家長的教育選擇權,許多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和家長,當初也是希望孩子能夠適性揚才,適性發展,既然是為了適性發展,也安排了有別於學科以外的課程,那麼是否也暗示了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透過念大學來培養他所需要的能力,那實驗教育學生一股腦地爭取要大學開設獨立的招生管道,是否也只是為了符合社會所期待的去取得一張大學的文憑,而非真正知道自己想要在大學中獲得什麼,這恰恰違背了實驗教育的初衷。
倘若我們不再假裝
我認為,實驗教育學生要求大專院校提供現有的升學管道是不合理的,這之中包含了,當初既然選擇了實驗教育,選擇了不同的課程安排,那就要承擔相對的風險,同時,我認為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點,那即是也許自學生該打開眼睛看一看社會的現實,而非只是躲在烏托邦中,用理想的眼鏡來看這個社會運作的模式,自學生現在遇到的困境無非就是既想要在學校以外的環境享受著可以讀自己喜歡的書、做自己喜歡的事,又想要就讀體制內的頂大以獲得一張文憑。
然而甘蔗沒有兩頭甜,自學生不可能兩邊的好處通通都想要,現在是自學生想要進入體制內的大學就讀,而非體制內的大學求著自學生來就讀,那麼自學生就應該看清楚現實,了解到是自己有求於大學,那自然就要按照大學入學的遊戲規則來玩,而不是雖然有求於人,卻要求別人跟著自己的方式來做事。
延伸閱讀
- 德國智庫讚「台灣教育DNA」(上):在歐洲專家眼中,台灣教育有這兩大優勢
- 德國智庫讚「台灣教育DNA」(下):台灣絕對有成為「世界教育實驗之島」的潛能
- 教育部通過首例「實驗大學」,惇敘申請設立「復興藝術實驗學院」培育美術與舞蹈人才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