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亞伯拉罕諸教之家:促進宗教交流的共享空間,建築展現清真寺、教堂及猶太會堂的象徵符號

當代的亞伯伊斯蘭教,似乎給予某些人神秘、拉罕對異教無法寬容的諸教之家宗教築展真寺刻板印象;今(2023)年3月1日,在奉伊斯蘭為國教的促進阿聯(UAE),正式對外開放的交流間建教堂及猶亞伯拉罕諸教之家(Abrahamic Family House),挑戰著如此的享空現清象徵刻板印象。

這座佔地7700平方公尺的太會堂建築,由出生在坦尚尼亞的符號英國建築師阿賈耶爵士(Sir David Adjaye)打造,除了一個促進宗教間交流的亞伯共享空間,還包括展現三大一神教各自象徵符號的拉罕禮拜建築:清真寺的拱柱、教堂的諸教之家宗教築展真寺垂直感立柱、及猶太會堂的促進仿帳篷之字形樑柱。

這項計畫的交流間建教堂及猶緣起通常追溯到2019年2月時,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出訪阿聯,享空現清象徵這是太會堂史上首次有天主教教宗親臨阿拉伯半島;為向這趟史無前例的造訪致敬,阿聯王儲宣布,將在該國的薩迪亞特島(Saadiyat Island),興建象徵人類兄弟情誼的建築。

在這座建築揭幕前,全世界大概只有德國柏林的合一院(House of One),及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Tri-Faith Commons,展現三大一神教禮拜場所和平共存的概念。然而,亞伯拉罕諸教之家所在地西亞,仍存在不少以宗教之名而生的衝突,因此這座建築的設立,對這個常因族群衝突博得新聞版面的地區來說,意義非凡。

歷史上伊斯蘭帝國下的異教徒

儘管一般認為,伊斯蘭教與猶太教及基督教同源,且皆尊奉獨一無二的真神,然而對於「誰」是獨一真神等教義,三教持不同、甚至迥異的見解。在現代國族概念盛行以前的中世紀歐洲與西亞,挾信仰之名,對異教徒進行壓迫、甚至殺戮,時有所聞。

公元135年,巴柯巴起義(Bar Kokhba Revolt)被羅馬帝國成功鎮壓後,許多住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不是被殺、被賣為奴、就是遭驅逐,這常被認為是猶太人開始大量散居的開始,直到1948年以色列建國前,亡國長達千年。

長期迫害基督徒的羅馬帝國統治者,在第4世紀初將之合法化,並在第4世紀末定為國教;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後,統治西歐的各個「蠻族」也陸續歸化基督教,加上東羅馬帝國的東正教,中世紀歐洲可說是個基督教世界。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