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2021諾貝爾化學獎】美德化學家共享殊榮,「不對稱有機催化」改善製藥過程金屬殘留問題

今(2021)年的諾貝諾貝爾化學獎由德國化學家李斯特(Benjamin List)以及美國化學家麥克米倫(David MacMillan)共獲殊榮,他們發現了建構分子的爾化新方式——「不對稱有機催化」(asymmetric organocatalysis),為人類社會帶來重大貢獻。學獎享殊

5日公佈的美德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日本氣象學家真鍋淑郎、化學德國物理學家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以及義大利物理學家帕里西(Giorgio Parisi)。家共金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對稱則在今(6)日瑞典時間上午揭曉。有機

李斯特與麥克米倫「不對稱有機催化」,催化殘留貢獻藥品研發與化學領域

負責評審諾貝爾化學獎的改善過程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這次李斯特與麥克米倫研發「不對稱有機催化」,製藥他們的問題研究不但對藥學帶來重大貢獻,也讓化學研究領域「更為環保」。諾貝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爾化許多研究領域與產業都仰賴化學家建構分子的學獎享殊能力,比如研發材料、電池、藥物都需要。而要建構分子,催化劑不可或缺,可以用催化劑控制化學反應的速率,且本身不會成為最終產物。過去學者使用的催化劑只有兩種,分別是金屬和酶。不過李斯特與麥克米倫在2000年,就分別投入研發第三種催化方式:不對稱有機催化。

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主席艾克維斯特(Johan Åqvist)表示:「不對稱有機催化的概念很單純巧妙,讓許多人很詫異,為什麼沒有早一點想到這個概念。」

諾貝爾委員會在接受記者提問時,則以簡單的方式形容李斯特及麥克米倫的發現:像是引進了新的下棋方式,引導化學界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新的方式來「思考棋路」。

中研院化學所陳榮傑副研究員則表示,其實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就將獎項頒給研發「不對稱催化反應」的三位學者。當時不對稱催化反應主要結合金屬,效率很高,不過用在藥物上可能會有金屬殘留。不過這次李斯特與麥克米倫的「不對稱有機催化」,不但把有機催化的效率提高到可以商業化的程度,更不會有金屬殘留的問題。

他以藥品為例,表示製藥過程中,因為擔心金屬殘留,所以往往只用有機催化,但效率不如不對稱催化反應好。不過這次兩位得主的「不對稱有機催化」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陳榮傑也說,其實很久之前就有相關研究,兩位得主的貢獻應該是把這個領域發揚光大,並且做得更好。

李斯特:我沒想過會獲獎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斯特和麥克米倫,現年均為53歲。李斯特目前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 für Kohlenforschung)所長,麥克米倫則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教授。

值得注意的是,麥克米倫是中研院化學所2006年周大紓有機化學獎得主,李斯特則是2017年周大紓有機化學獎得主。

由於目前諾貝爾獎還無法聯繫到麥克米倫,今天主要由李斯特接受記者提問。當被問及是否預期會獲獎時,李斯特表示,其實當初在做研究時,並不知道到遠在美國的麥克米倫也在做一樣的研究。而當初在進行研究時,也一度覺得也許不是個好主意,後來研究出來時,才覺得可能會是個大發現,不過其實沒有預期會獲獎。他也說,其實接到獲獎通知時「嚇了一大跳」,以為是玩笑。

諾貝爾獎是依瑞典炸藥發明人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囑所設,1901年開始頒發,今年是120週年。

受COVID-19疫情影響,諾貝爾獎連續第2年取消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現場頒獎典禮,改為電視和網路直播得主在各國領獎。

延伸閱讀

  • 【2021諾貝爾物理獎】三學者獲獎,氣象學家證明人類碳排造成大氣溫度升高
  • 【2021諾貝爾生醫獎】眾所矚目mRNA技術落馬,美國2學者發現人體「感知」機制共同獲獎

新聞來源

  • Press release: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21(The Nobel Prize press release)

核稿編輯:羅元祺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