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Eats於8月31日在台北開設兩家「優市」(雲端超市),瞄準對外宣布進入直營線上超市業務,生鮮商機年底前預計在台北達到5家,外送叫戰台灣第一美食外送平台——foodpanda(熊貓)。開設而截至目前外送龍頭熊貓旗下熊貓超市已經有近30家,直營再翻該公司喊出今(2021)年底要再翻倍,雲端兩大平台將正面對決,超市超市共同瞄準生鮮外送的拚倍商機。
Uber Eats年底前在台北市開設5家優市
4月初,熊貓Uber Eats宣布切入傳統市場生鮮雜貨外送新領域,年底迄今已經快速拓展至雙北、瞄準桃園、生鮮商機新竹、外送台中、開設高雄以及台南6大城市。直營再翻
Uber Eats表示,目前總計21間在地知名的傳統市場合作,其中11間位於台北市,服務範圍已涵蓋台北市近8成,讓台北市12行政區的消費大眾不出門就可以在Uber Eats App上「迺菜市仔」。
Uber Eats台灣新事業副總張祐欣表示,疫情後宅在家成為風潮,消費者靠著手機上的App就可以解決許多生活大小事,未來將擴大30分鐘隨點即送的生鮮雜貨外送至傳統市場新領域。
為了拓展更廣的外送服務,進一步的計畫「優市」的業務,Uber Eats在8月中已於台北市中山區開設第一家優市,並規劃年底前於北部將達到5家的目標。
而台北市中山區成為重要試點地區,Uber Eats說明主要是當地就業人口結構,可以同時接觸到雙北,可看得出不少用戶,下班前就會下單購物帶返家。
Uber Eats全球生鮮雜貨暨新事業副總Raj Beri接受《蘋果日報》訪問表示:「相比Uber Eats已合作的生鮮雜貨品牌,優市透過各區在地化的營運點」。
他強調,將以24小時營運來滿足需要補貨的消費者,主要販售的精選商品為觀察平台中熱銷的生鮮雜貨品項,且即時倉管不用擔心缺貨。
Raj Beri進一步表示,台灣已經成為公司營運最好的地區之一,將持續強化30分鐘到貨的快消費,滿足消費著的需求。他也說明,相比競爭對手foodpanda的月訂閱金額只要99元,Uber Eats更著重使用者體驗,不以價格戰作為競爭策略。
Uber Eats公布數據顯示,訂單完成率達99%;配送效率平均維持在30分鐘以下,台灣是全球最有配送效率的市場,而每一個用戶打開App可以看到472商家,亦是Uber Eats全球領先指標。
熊貓超市現以30家店「再翻倍」為目標
foodpanda零售事業總監何禮旭對《數位時代》表示,Uber Eats進軍雲端超市的消息並非驚喜,但熊貓仍是先行者,他說明:「以一間雲端超市平均成本600萬來計算,我們至少先投入了1.8億元」。
何禮旭表示,雲端超市的前置作業,是不小的開銷,從購買貨架子、冰櫃等設備就佔了大部分的成本,還得再預留採買貨品、人力等預算。
foodpanda自2019年宣布,只做外送的雲端超市服務「pandamart」誕生,默默成長至今約有30間店。面對競爭對手的動作,foodpanda將加緊速度,在今年拼30家店「再翻倍」,一舉突破60間。
foodpanda公共事務協理郭昕宜表示,除了數量翻倍外,開店密度也將強化,持續調整服務客戶的距離,從5公里降至3公里,提升外送品質。何禮旭說明,距離縮短讓商品更快到客戶手上,而短距離也能增加外送人員的意願。
世界最大零售商、美國連鎖超市品牌沃爾瑪(Walmart)於2021年,也展開虛擬廚房的業務,與雲端廚房Ghost Kitchen Brands合作,該計畫中除了少數地點可提供沃爾瑪超市的客戶內用,其他廚房都僅提供非接觸式取貨和送餐服務。
沃爾瑪加拿大高階品牌授權總監Sam Hamam就表示,提供更多可負擔的產品、服務和品牌來改善客戶線上購物體驗,他預估雲端外送的市場只會越來越大,未來也將有更多業者加入。
何禮旭強調,外送平台若要發展生鮮雜貨,最終仍會走向雲端模式,並以約5千左右的商品庫存單位(SKU)為規模發展;雖然此模式需投資大量成本,可掌握度客戶,從商品採購、價格、進貨數量的數據,更有利於公司發展。
延伸閱讀:
- 被疫情和外送平台剝了兩層皮的餐飲業有多慘?150元的便當只能賺到15元
- 外送行為是「承攬」還是「僱傭」?外送平台需要為外送員負責嗎?
- 當「店面」變成一種不必要的奢侈:疫情下私廚、調酒業者怎麼求生路?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