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給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的妳》:比較是一種危險的毒藥,女性之間互相厭惡是迷思還是事實?

文:伊麗莎白.卡多赫(Elisabeth Cadoche)、給總安娜.德蒙塔爾洛(Anne De Montarlot)

女性之間的認為互相厭惡:是迷思還是事實?

張牙舞爪

「如果你們想要見識人類情感的渣滓敗類,就從培養出女性對其他女性態度的自己情感去找:面對那麼多的虛偽、嫉妒、不夠壞心眼,妳比以及卑鄙,較種間互你可是危險會嚇得發抖呢。」這是藥女法國作家艾蜜莉.諾彤的說法。長久以來,性之相厭女性嫉妒彼此、惡迷互相批評,思還事實甚至以不客氣的給總眼光審視對方,這已是認為公認之事。要是自己讓兩個女人坦承對彼此的看法,她們最後只會以「張牙舞爪」終結,不夠兩人大打出手。

這種源來已久的敵對競爭,來自於女性除了找到如意郎君之外,便無事可做的一個年代。因此,在自己身旁的任何女人都會是情敵。文學裡多的是嫉妒的故事,尤其是姊妹之間的嫉妒。因此,在法國十七世紀的《女學究》(Les Femmes savantes)這部喜劇作品中,作家莫里哀(Molière)寫了如此一段話:

雅蒙德:
在無知的世界之中,這並非一樁事實。願克里坦爾德為我深深地嘆息。

翁麗耶特:
是啊,不過所有對您的嘆息都只是徒勞。
您清高,您永遠放棄了結婚的念頭,哲學是您全部的愛;
因此您的心中對克里坦爾德毫無任何打算,
別人如何想關您什麼事呢?

雅蒙德:
在這座由理性掌管肉慾的王國,別放棄奉承的溫柔,
我們可以為了配偶放棄一項功績,
可以追隨仰慕者。

翁麗耶特:
他的仰慕之心繼續不停,
儘管您不願意,但我只是接受了以愛向我致意之人。

這段文字寫於一九六二年。幸好時代早已不同,道德風俗也已改變,只不過某些態度、某些早已灌輸在腦海中的話語,依然存在不去。在三個世紀之後,著名的電視影集《六人行》的第六季第十三集「妹妹與他約會」中,姊妹成為情敵這件事讓我們的主角心煩意亂。在這一集中,主角瑞秋的妹妹來到紐約,並且想與瑞秋的前男友羅斯約會,而瑞秋無法想像自己的前男友與自己的妹妹在一起。這是一個心照不宣的鐵則:男性不得追求為姊妹的兩人。

女性都是凶惡的怪物?

男性友誼,已經變成了我們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每個人都聽過大仲馬作品《三劍客》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名言,也知道《人鼠之間》(一九三七年美國短篇小說,為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家約翰.史坦貝克的作品)中藍尼與喬治之間的友誼,以及亞蘭.傅尼葉(Alain-Fournier)《非凡的夢然》(Le Grand Meaulnes)中,流浪者與夢然(Meaulnes)之間的堅定情誼。

而在電影中,從美國西部片《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到法國電影《文森、弗朗索瓦、保羅與其他人》(Vincent, François, Paul et les autres)、《大象騙人》(Un éléphant ça trompe énormément)或是《男人心》(Le Coeur des hommes),男性之間的友誼也令我們感動。

想要在女性之間找到同等的情誼,就得等到美國電影《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上映,或是美國作家喬伊斯.奧茲(Joyce Carol Oate)的著作《狐火:一個少女幫派的自白》(Foxfire: Confessions of a Girl Gang)出版。只不過,令人印象深刻的真實女性友誼故事則是在電視劇之中。《欲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二○○一年的第四季第一集中,四位女主角宣布她們有靈魂姊妹。「或許,我們的女性朋友都是我們的靈魂姊妹,而男性只有與他們共度一段好時光的人。」

這部電視劇造成了相當可觀的影響,不只是因為這是女性首次談論性愛與欲望——儘管她們有時也絕望地追求愛情,卻仍對自己有自信,而且這是呈現女性友誼更討喜的一種版本。

為何《欲望城市》會打中眾多女性的心?原因是劇集呈現女性友誼的方式。這似乎與預期相反,因為原本主打的是尋找好對象,但整部劇集對於女性自身展現無條件之愛的方式,可說是非常理想化。

是非常理想化、強烈地樂觀,還是無意的實際寫照?思念友人與思念情人,都會令人心傷。女生並非全是相互嫉妒的貪婪怪物,她們也時常彼此支持、互相喜愛,並且也看重對方。

此外,美國影集《女孩我最大》(Girls)的創作者莉娜.丹恩(Lena Dunham)飽受抨擊,因為她利用劇中女性主角們談論女性友誼不堪一擊的偏見。透過其中一個角色之口,她解釋這種友誼令人筋疲力盡、厭惡,而且還充滿自戀。結果,在《女孩我最大》的最後一季中,根植人心的卻是「女孩之間的友誼是虛偽的」這種有害的思想。一名英國女性記者分析這種思想倒退的表現:

《女孩我最大》本來能作為一個真實呈現女性友誼的重要機會:我們的女生朋友在我們的人生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當中的情緒起伏,以及這段友誼隨著時間轉化的方式;中學時期裡的濃烈友情,後來會轉化為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後期的自在深情,結果《女孩我最大》反而將女性友誼簡化為最糟糕的刻板印象,自私、自戀,或只要和某位男生交往有關,就只希望其他女生去死。

比較作為一種危險的毒藥

過度與他人比較,是一種摧毀自信的有害態度,也是我們內在最具毀滅性的小小聲音之一。當我們看著別人,然後轉頭就與自己進行比較時,無論是自己比較好或比較差,都會引發一種提高的自我價值(我比較好),或是在羨慕的同時降低自尊的感受。

多數的時間裡,與他人比較不僅會導致不安的情緒,更會在我們與外界之間築起一道高牆,將我們隔絕於我們有時自我價值有信心誤判的過程之中(如「這件事,我做得比她好太多了」、「她做得亂七八糟的」等),但是我們在過程中其實更常會貶低自己;事實上,我們只不過將針對自己的負面批評推給別人(「大家一定認為我沒什麼有意思的話好說的」或是「大家一定認為我長得很醜」等。)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