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关于首届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的访谈
峨嵋彩虹 王澄琳 摄 打造摄影的打造的中的访中华语境 ——关于首届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的访谈 嘉宾/庄跃成 李树峰 采访/阳丽君 阳丽君(以下简称“阳”):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已举办四届,并于今年首次设立了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摄影庄主任、华语华摄树峰老师,境关届海请分别谈谈你们对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的于首影奖认识。 庄跃成(以下简称“庄”):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属于两岸交流项目,峡两既然是岸中交流,就要在两岸之间找到一个共同点,打造的中的访而两岸之间最大的摄影共同点是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华语华摄中华文化是境关届海我们共同的基因,而文化在摄影创作中的于首影奖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峡两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岸中首先致力于推动打造摄影的打造的中的访中华语境。这既立足于文化自信,也立足于文化的发展和推动建设现代中华文明。摄影是一个群众性的活动,以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为着力点开展海峡两岸摄影文化交流,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在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通过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这个载体,向世界传播摄影的中国语言。摄影术是舶来品,这些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摄影事业发展很快,但在摄影领域的话语权上,总体格局还是西强中弱。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一是现代文明是开放式的文明,做两岸交流,且要形成品牌,需要具备全局眼光,在全局中找到自己的支点,从一定意义上看,民族的往往就是世界的;二是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在这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摄影作为一种文化表征,是我们向世界传播中国语言的重要途径。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提供的正是这样一个契机,两岸中国人可一起携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 豆腐岩 林进成(台湾地区) 摄 李树峰(以下简称“李”):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以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的相关阐释,我拜读过,有一些提法很有价值,也有理论性,对我很有启发,但关于二者相对完善的系统性阐释,具体的内在含义、要点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客观来讲,现在为止,我还在学习、思考过程中。 我认为,打造摄影美学的中国语境,其实是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中华语境首先是以两岸摄影创作活动、理论研究为基础,最终是全球性的,是在两岸摄影的基础上,面向全球华人摄影打造中华语境。其次,中华语境应该是以全球华人摄影为基础,面向其他文化,体现着我们的主体性,带有中华文化特征的作品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主要内容,最终任务是建构全球的中华语境,这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任务和使命。 技术是摄影语言体系的基础。摄影在传入中国之初,就有能工巧匠动手制造照相机,邹伯奇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材料缺乏、工艺受限的情况下,他克服重重阻碍,独立制造出相机,并获得影像。在摄影的基础属性—技术性的探索中,海鸥、凤凰(包括凤凰-潘福莱WP617宽幅相机等)、红旗等国产相机品牌,乐凯、公元等中国品牌胶卷工艺,以及十几年前杭州超艺公司对超亿像素的数码图像采集、存储技术的探索等,相机的民族工业探索一直没有中断。著名摄影家张印泉也一直从事摄影理论研究和摄影器材研制工作,在一次采访中,他孙女张国灵曾说,爷爷可以制作木制镜头外框、套嵌玻璃镜片,并手工打磨、组装。因此,中国人对摄影技术语言、技术体系的探索并没有放松,且一直在坚持自主研发,这种志气跟现在华为手机的创新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城际美景 沈国栋 摄 深山藏古寺 朱饶平 摄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摄影的语言体系也直接体现在观看方式上,而观看方式直接影响着看什么、怎么看的问题。在看什么的问题上,中国人一开始便有自己的选择,没有完全追随西方。中国人热爱山水,因此,中国自古便有看山水、画山水的传统,并力求在大自然的徜徉、流连中达到天人合一、物我无间的美学境界。中国人的生存哲学、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美学,万殊一辙,这是我的认识。在中国人早期关于山水、关于人生的摄影创作中,老焱若的《一肩风雪》(1928)、吴印咸的《难兄难弟》(1933)、张印泉《力挽狂澜》(1935)、陈复礼的《搏斗》(1967)等作品,都表达了中国人关于看什么的主体性和自觉性,非常鲜明。在一百多年来的摄影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沿袭了这样的观看,逐步积累了区别于西方的内容体系。 在怎么看的问题上,我们也有自己的方式。风光摄影方面,郎静山的集锦摄影采用了我们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进行画意融合,完全区别于相机本来的焦点透视,这不正是中国怎么看语言方式的体现吗?中国摄影人心里始终贯穿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这实际是儒家思想中“仁”的体现,好的摄影人都是仁者。 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征集和评选活动如何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和弘扬中华文化,这是一个长远的大课题。目前至少要从三个方面拓展和开掘。一是创作上,两岸的摄影人都要在创作中更加充分、自信、大胆地表达、寄寓我们中国的文化,澎湃、充沛地表达我们中国人的情怀,理直气壮、当仁不让地体现我们的主体性。我们不必也不能一直匍匐在某种观看方式和某种表达方式前,自我轻视、自我否定,而是要充分体现我们民族的自主性、文化的自主性、个人的主体性;二是在理论研究上,要着力于中国摄影史研究,加大对摄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表达的探究,建构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的摄影理论体系;三是要在国际传播中以影像方式努力传播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这三个方面要有意识地组织和培养人才去做具体的事情,空谈无用。 大国建造(组照之一) 王娟 摄 静静的渔港 黄小杭 摄 庄:我完全赞成你的观点。两岸摄影交流活动中,摄影是载体,作品内涵和表现体现着海峡两岸深度的文化认同。 阳:现在,我们着力构建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建设开展较多,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的设立则是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的努力。 庄: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既要关注摄影本身,也要关注以摄影媒介为载体推动两岸交流的初衷,旨在通过交流沟通两岸人民心灵,通过对中华文化的共振共鸣实现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这是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作为两岸交流活动的定位与立足点。 大国建造(组照之一) 王娟 摄 三峡泄洪 郑坤 摄 阳: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为首次设立,来稿及入选作品质量还是不错的。 庄:作为两岸影像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备受瞩目,在短短1个多月内征集到了来自海峡两岸摄影人的3万多幅/组作品,可见两岸同胞参与的踊跃性,通过评选,最终产生4个金奖、10个银奖、112个入选奖。 纪实类金奖作品《逐梦新时代》记录了上海中心大厦从奠基到最后落成的过程,历时八年,是这一上海地标建筑的珍贵影像;另一组纪实类金奖作品《红水河》拍摄了高原地区复杂地质地貌中笔直贯通的高速公路。某种程度上,这两件作品体现了改革开放后国家取得的建设成就及实力的不断增强。艺术类金奖作品《烽燧传颂长城魂》由18×18的照片矩阵、共345个不同的长城烽燧图片拼合构成,以嘉峪关城关影像为中心,涉及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沿线等地,耗时三年。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长城属于古代封建中原王朝防御体系,因此,长城精神中贯彻着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理念。另一件艺术类金奖作品《桂山漓水一梦还》是以黑白影调对中国传统山水意象的表现,从选题到表现无不彰显着对中国山水画中以笔墨为基础、以意境为宗旨的极致追求。四件金奖作品均指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度契合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的初衷和预想。 无惧 张鑫(台湾地区) 摄 火热村 BA 辛培玲 摄 阳:树峰老师,作为首届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的艺术指导,你怎么看待这次的作品及呈现? 李:我全程参加了此次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的评选,非常同意刚才庄主任对于金奖作品的解读。总体来看,这次评选作品在内容上反映了这些年海峡两岸社会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人民精神风貌等,每一幅作品都能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包含了地域、季节、气候等方方面面,应有尽有,形象、直观、丰富、全面地折射了时代发展。形式上,近些年流行的无人机航拍得到了充分运用,视角出其不意,这成为时代转折中技术更新带来的视觉拓展,在一项项新技术的支撑下,新视觉也频频涌现,令人期待。 展览在浙江美术馆展出,制作精细把控,布展结构明快、有张有弛,不同内容的衔接、呼应得当,整体非常专业、规范。 无惧 张鑫(台湾地区) 摄 龙的传人 朱饶平 摄 阳: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还设立了特别奖,这个奖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庄: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是经过六年影像交流的实践创设的。最早,浙江·台湾合作周做过三年的摄影展,类似邀请展,但这样的展出缺少自己的特色,于是创设了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并将弘扬中华文化、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作为活动的引领。这样又做了三年,大家希望最好能设立一个奖项,吸引两岸摄影人长期参与,所以申报设立了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特别奖是对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主展览的沿袭,意在瞄准最高水准开展交流,并把弘扬中华文化作为引领两岸摄影发展的重要目标。社会征稿展现的是大众创作风貌,类似于大赛评奖。此外,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还设立了新秀奖,把结合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开展的海峡两岸大学生摄影大赛的金奖作品,同时作为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的新秀奖,旨在激励两岸大学生参与到摄影交流活动中来。总之,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以推动两岸交流为出发点、立足点。 现实的边缘(组照之一) 丁进阳 摄 阳:首届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推进顺利,之后会在哪些方面进行递进? 庄:今年,首次增设了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并围绕推动两岸交流开始着手打造一个可以坚持的长效机制,很多工作是在摸索中实践、逐步完善的。 此次征集,大陆来稿比较多元。台湾地区来稿风光类、民俗类较多。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现设有艺术、纪实两类,接下来的征稿类别会根据今年来稿情况再商议。总体思路,是站稳两岸摄影文化交流的定位,吸引更多两岸同胞参与。 李:从艺术角度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宣传和传播中国文化、中国人的形象很重要。中国人勤劳、善良、仁爱,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强烈,这都可以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得以流传,而摄影是传播中国人形象和社会面貌的有效媒介,我们一步步开展、一点点推进。 大地风骨·八卦山水中看人间大道(组照之一) 钱洪鹰 摄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科学家培育出耐热浪珊瑚
- 存零股取代定存、選股看紀念品?零股投資必懂的五個正確觀念|天下雜誌
- “润物无声”泉州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启动
- 前8个月泉州外贸进出口比增49.1%增速 居全省首位
- 各地中小学陆续确定暑假时间 假期生活将迎哪些变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加州沿海再發巨浪警報 居民急撤、海灘關閉
- 俄羅斯發動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空襲烏克蘭 英國急援數百枚防空飛彈
- 上海市塑料工程技术学会关于批准发布 《抗菌塑料(复合)软包装》团体标准公告
- 以軍查獲超級地道 規模龐大直通加薩
- 市場首見癌症達文西保單,你需要嗎?跟一般癌症險差在哪?|天下雜誌
- 暖心!成都9岁男孩用压岁钱给封控小区买了两车柑橘
- 伊朗一大巴車翻車起火 至少35人死亡
- 旗帜鲜明讲政治 全力以赴谋发展
- 應該不會過還要申請 中國試圖加入CPTPP,背後意義是?|天下雜誌
- 始为财富 成于梦想 终为责任
- 巴黎奧運︱意大利男排逆轉日本隊 晉級半決賽
- 引發300億美元大拋售 讓瑞信、野村重挫,誰是神秘比爾黃|天下雜誌
- 泉商捐钱捐物支援家乡 爱心企业助力泉州战疫
- 天下晨間新聞 IBM獨步全球公布2奈米製程技術,什麼意思?|天下雜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