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歐文亞隆《生命的禮物》導讀:所謂心理治療,乃是重返倫理關係的現場

文:余德慧(前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歐文撰文時任東華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教授兼主任)

【導讀一】生命禮物

這本書的亞隆主要讀者應是心理治療界的心理師,但對心理治療剛入門的生命學子卻更重要,因為存在治療涉及許多心理治療非常基礎的禮讀所的現探問,而且其清除初學者的物導謂心困惑比較徹底,也容易幫助入門的理治療乃倫理心理師或準心理師建立堅實的地基。對那些正在接受心理治療的重返人來說,這本書可以幫助他善用心理治療,關係甚至可以幫他鑑別他的歐文治療師心性的高度。

存在心理治療的亞隆興起

心理治療一直是等待演變的流體,從來沒有一種固定不變的生命心理治療,也沒有不經改變的禮讀所的現心理治療。在歷經百年的物導謂心心理治療史,心理治療的理治療乃倫理流派就宛若一條長河,在瞬息萬變的重返時間流逝裡蜿蜒地反照著人性的觀點,閃閃爍爍。亞隆教授的「存在心理治療」 就是這條蜿蜒大河的暗流。

想要直接從存在主義哲學套用到心理治療是不可能的事,充其量也只能吸取一些核心概念。真正促發亞隆教授去發展存在治療,應該從他帶著癌末病人的團體時,讓他看到人類心理非常底層的真實,也看到人心充滿了自己製造的謊言,甚至連心理治療者本身也參與其中。

心理治療這個行業比演藝界更容易成為墮落的行業,主要在於心理治療者對自己的謊言習而不察,治療者不自覺地隱藏自己對他人的冷漠,庸俗的價值卻賦予高貴的理由,自詡為他人的改變者,卻對自己的頑固不冥毫無所覺。並不是心理治療者天生就如此,而是社會賦予他助人的權柄,使他得以隱身在受苦者的幕後,在受苦的心靈的乞求之下,不自覺地提升到謊言者的位置。

存在心理治療很清楚地看到這種處境性的危險,為了對治這種不自覺的謊言,心理治療者必須「自降」,也就是謙卑地臣服於人類受苦心靈,這不僅僅是將自己降到存在的底層,去發現自己與受苦者都在同樣的處境,他還需透過存在的底層,主動地拉著受苦者的手,不是去引導他,而是共同修行──受苦心靈的鍛鍊,就是修行。

亞隆教授將心理治療者與病人稱作「旅程中的同伴」,也就是同修,他說:「治療師與病人都注定不但要體驗愉快人生,也必然要經歷人生的黑暗──理想的幻滅,年老、疾病、孤獨、失落、缺乏意義、痛苦的選擇與死亡」(第三章),因此,實在沒有任何理由將兩者分立。任何治療師要感恩的往往是他最無法幫助的病人,因為無助才讓治療師發現自己與病人同在一個處境,這就是亞隆所說的「要愛那些提出難題的人」。

心理治療乃是重返倫理關係的現場

存在心理治療首在承認「所謂心理治療乃是重返倫理關係的現場」,而不是醫療的客戶關係,所以治療者與病人之間的親密與關懷是最根本的存有,是不能被化約成角色關係。亞隆的心理治療是「我與病人如何看待對方的每一個細微差異:病人今天看起來是不是有點冷淡?好強?不注意我說的話?他是否私下運用我說的話,卻拒絕公開承認我的幫助?她對我是否過度恭敬?諂媚?太少表達反對或不同的意見?疏離或多疑?他是否夢見我,或是把我放在白日夢的情節中?他在幻想時,對我說了什麼話?這些都是我想知道的,而且多多益善。」(第四章)

在這種「去專業化」而恢復生活倫理的意義底下,亞隆的一句話可說令人振聾啟聵,他問道:「病人多年後回顧治療的經驗時,會記得什麼?」答案:「不是洞察力,也不是治療師的詮釋,他們記得的多半是治療師所說的正向支持的話。」(第五章)亦即,不是治療師的精微思考或設想,而是治療師在生活界裡的倫理行動,就如同亞隆的病人金妮「她根本沒有聽進我精練高明的詮釋,她重視的是我幾乎沒有注意到的小動作」(第六章)。而治療師之所以「必須倫理地為病人」,乃因為「治療師的最大力量有部分是出於得以參與病人最私密的生活事件、想法和幻想,得到一個知你甚深的人的接納和支持,是非常大的肯定力量。」(第五章)

通常,心理治療一開始,治療師與病人其實都在兩個不同的世界,有著非常不同的夙緣與心思,當治療者自詡要對病人發展同理心之際,亞隆也強調「教病人也發展同理心」,這是存有治療的「同修」概念:我們一起走,一起影響、一起改變,心理治療不是單方面的事情。亞隆對這一點相當貫徹,他不但與病人一起寫「彼此的印象」,也分享彼此的心思,力求坦誠。這樣的治療者猶若修行人,盡量將自己的性格透明化。但是,坦誠有幾千層,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最徹底的坦誠,而亞隆採用的是「倫理的坦誠」,亦即,在彼此堪受範圍的坦誠,但何謂「堪受」就值得玩味了,亞隆的存有倫理就在其中衡量體察,幾乎到了一再試誤、一再矯正的地步。

存有治療是以現場為基調的當下治療。所謂「現場」就是現象學裡所謂的「統覺」(apperception),也就是亞隆強調的「此時此地」的現場,直接給出交接的效果。本書的第一部幾乎都在討論這些問題,而且很奇怪的,存在治療的當下性配合「同修」的概念,許多治療的僵硬都可以化解,治療者會變得更柔軟,治療的篤定心情更深厚。

AP_655001959454_(1)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存在的底線:終極關懷

存在治療的另一基調就建於靈性領域。過去許多主要的心理治療都以俗世自我所發生的難題為主,當然,自我本身的根源之處就充滿受苦的本質,人類只要端起自我,魔鬼就會降臨,地獄之門就會開啟。近代新興的心理治療學派多少已經發現,施以俗世的問題解決或性格改變的治療,對受苦的緩解效果其實相當有限,治療者最好把自己的立足點放到世界之外,在靈性領域建立支點,然後再伸進世界,會獲得迅速轉化的效果。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