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解剖看不到的「屍體」——《仇恨透視》的現實社會和超現實野獸

《仇恨透視》(R.M.N.)以小見大,以羅馬尼亞一個偏遠小鎮作為世界縮影,解剖顯示了全球化與民族民粹主義之間難以化解的到的的現矛盾。最引人注目的屍體實社實野獸是一場村民大會的戲,一鏡直落長達17分鐘,仇恨超現從族群政治說到階級衝突,透視諷刺宗教傳統和現代民主,會和質疑歐盟政策以致生態保育。主持會議的解剖民選村長再三重複「不要離題」,其實導演Christian Mungiu正是到的的現要勾勒出這些事情怎樣環環相扣。

片名指磁力共振掃描,屍體實社實野獸也是仇恨超現羅馬尼亞的縮寫。男主角馬提給他病重的透視父親檢查腦中病變,看著那幾幅掃描影像,會和也是束手無策。

Screenshot_2023-08-21_at_4_41_03_PM圖片來源:電影《仇恨透視》海報

若這是一個隱喻,明顯的意思就是,問題出於「內部」的狀況,和人們的思想有關,需要檢驗一下。《紐約時報》的評論人Manohla Dargis稱此片為「人類狀況之解剖」(an anatomy of the human condition);而那一場村民大會,則更是一次「驗屍」(autopsy)。如果是驗屍,那死去的是甚麼呢?

Christian Mungiu以冷靜的、保持距離的現實主義美學為人稱頌,擅於運用中、長距離的鏡頭呈現社會狀況和人物的困境。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2020年在羅馬小鎮Ditrău,村民投票驅逐三名來自斯里蘭卡的麵包廠工人。然而《仇恨透視》的「寫實」卻在變得超現實的結尾顯得模棱兩可,引起了美學上的爭議。但這結局正呼應著開場佈下的懸念:小男孩在樹林目睹可怕的事物,從此沉默失語。觀眾不知他看到了甚麼,在之後的情節中也難以確定——他的母親透過孩子的畫推斷他看到了一個被吊死了的人,卻無法印證(反成了另一人的死亡預兆)。直至結局,小男孩的父親馬提在樹林彷彿看到了一頭棕熊——但這頭熊是真實的嗎?馬提為何不逃命,只是靜靜轉身?

導演在離題與點題之間、實與虛之間,解剖一個看不到的「屍體」。

死去的,可能是歐洲一體化和全球化的願景,一個經濟活動和人自由流通,在健全的制度下運作良好,甚至可以兼顧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想像。這從來都不是現實,而村民的排外反應只是戳破了這個肥皂泡。因為環境和經濟狀況的轉變,這個小鎮的礦場停產,缺乏本地經濟活動,很多人外出打工。馬提去了德國工作,被歧視而傷人,才逃回家鄉。他的匈牙利裔情人在那裡管理麵包廠,是個自由派、受過良好教育、享受小資情趣的進步女子。麵包廠的工資太低,請不到當地工人,唯有聘請外勞,引起了風波。

Screenshot_2023-08-21_at_4_46_03_PM圖片來源:電影《仇恨透視》劇照

村民大會最初在教堂舉行,之後遷到市政廳。其實沒有甚麼分別:傳統的基督宗教和現代民主都成了反諷的對象,脆弱不堪,美好的言辭都成了空話。即使斯里蘭卡工人是基督徒,來教堂參與禮拜卻被趕走。民主制度脫離了法治、人權和理性,也成了「多數人的暴政」。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