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達志通欲》:為了不被中國認為是「夷」,朝鮮相當重視「禮」

中朝之間的達志交聘過程,協助朝鮮處理大小事務的為不為夷,除了被任命為使團正使的被中士大夫階層官員外,還有一群懂得各種中國應對語言的國認翻譯官。除了作為朝鮮使臣的朝鮮翻譯,他們亦同時需為朝鮮使團準備各種禮節安排,相當以維繫著朝鮮為「禮儀之邦」的重視名譽。西嶋定生曾指出傳統中國與周邊地區的達志華夷秩序,區別的為不為夷重點「並非種族或者地域,而是被中對周室之『禮』的體會如何,易言之,國認是朝鮮如何編入以周天子為中心的秩序體制。而區別的相當基準,定於『禮』之有無,重視關聯到後來『東亞世界』的達志形成。」故對於朝鮮來說,無論在交聘的過程還是社會風俗等,禮的合符,成為了重要的考量,因為涉及擺脫被認為「夷」的想像,故無論從政治還是文化上,朝鮮半島歷代政權都對於禮,特別是交聘的賓禮相當重視,而履行有關禮儀工作時,譯官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其實從《周禮》、《禮記》等早期關於中國禮儀問題的典籍中,已經展示出翻譯與禮儀的落實有密切關係。自儒家成為中國文明甚至東亞世界的主要思想來源以後,禮便被視為維繫秩序的概念與方法,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國與國之間,透過禮儀的落實以作為秩序運作的綱領。《禮記‧王制》指出:「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可見中國傳統以來,一直特別關注到譯官協調國家之間溝通過程的官職,而這種官職的安排,正是為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周邊關係與秩序所建構的,而周邊關係秩序的落實過程,則由禮制以及各種禮儀形式去維繫。

《周禮.秋官.象胥》提到象胥,即譯人的工作:「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掌傳王之言而諭說焉,以和親之。若以時入賓,則協其禮與其辭,言傳之。凡其出入送逆之禮節、幣帛、辭令而賓相之。凡國之大喪,詔相國客之禮儀而正其位。凡軍旅、會同,受國客幣而賓禮之。」由此可見,傳統的禮儀經典也說明了譯官擔當的責任不但只是單純的「達其志,通其欲」,也是擔當「協其禮與其辭」的執行與輔助禮儀落實的工作,以展示朝貢國如何履行各種責任,而付出的努力。

제7폭_조양문圖片由作者提供

中國朝貢體系的具體運作,包括清朝時期,禮儀如何落實是重要的課題。關於中國與周邊國家與勢力互動時的禮儀活動以及的種種「賓禮」安排的討論,華文和英文同樣豐富的論述,例如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陳維新所著的《清代對俄外交禮儀體制及藩屬歸屬交涉(1644–1861)》,他主要透過俄國與中國之間的交際過程之中,瞭解到外交禮儀體制之下,所帶出的各種衝突。

而特別是西力東漸的大背景下,各種費正清構想中的「Outer Zone」(外部區)的歐洲各國隨著地理大發現紛紛抵達東亞地區進行各種政治、經濟的活動,改變了東亞世界之中的原來秩序與禮儀體制,亦因此而引發了各種因此而所出現的討論。例如James Hevia(何偉亞)曾引起美國漢學界重大爭議的專著《Cherishing men from afar: Qing guest ritual and the Macartney Embassy of 1793》,便嘗試關注到賓禮如何成為了中國對外關係秩序之中關鍵的因素,儘管Hevia受到Joseph W. Esherick(周錫瑞)猛烈的批評,但是「特殊禮儀對於特殊的政治與社會組織合法化所起的特殊作用。」而不是單純的象徵性禮儀,這一點無疑是帶來新的思考,就是在交往的過程中,過去被視為形式化的外交禮儀,如何背後反映出各種作用或權力關係。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研究都關注於看見明顯變化的「Outer Zone」國家,特別是英人來華後的各種衝擊與變化。相比之下,對於「Sinic Zone」(中華區)與「Inner Asia Zone」(內亞區)的「外藩」,特別是「朝貢國」如何看待賓禮落實及賓禮對於中國與國家之間關係建構的意義,似乎可作更多深刻的探究,特別是如何看到譯官在朝貢禮儀運作的媒介角色。

除了譯官掌握禮儀的角色外,在朝鮮與中國交涉期間,不少使節因語言上的隔閡,未必能夠順利地與中國人溝通,亦未能更深入地認識中國社會,故他們需要依靠譯官,特別是漢語譯官的協助才能在中國順利完成使命,並藉此擴闊他們對中國的認識。透過觀察譯官於中朝交流期間的各種角色及職掌,不但能夠對擔任文化媒介的譯官有更深入的認識,亦有助於理解譯官如何傳遞相關資訊的功能,以及詮釋中國有關的知識予朝鮮王室與士大夫,從而瞭解中朝之間的知識如何生產、傳播與接收的過程。讓該領域從以往著重交流結果的研究,移轉到著重交流的經過及具體情況。

本書將聚焦於譯官於中朝交流之間的功能,包括譯官如何協助朝鮮王朝面向使臣們或其他朝鮮士大夫傳遞的訊息,並非單純的語言翻譯,更包括在文化及政治上透過他們理解並詮釋而成的各種觀點。因此,朝鮮使臣們在交流的過程中所掌握的知識及訊息,與譯 官的行為有相當密切關係。而事實上,在中國與朝鮮過去歷史發展的進程,多次因譯官的活動與工作,改變了外交結果、政治格局甚至是文化取態的轉變,各種從朝鮮與清廷留下來的史料,均可看見相關的事例,說明譯官的一舉一動,都對雙邊關係有很大的影響。

書籍介紹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