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高先電影朋友說過基本上成年忙到冇入過戲院睇戲,唔捱演技橋段唔識講,貴樓與其說愛情地理學,遠啲緣路《緣路山旮旯》可能更值得講嘅係一種這個城市正在默默冒起的山旮居住地理學。
除咗討論岑珈其「毒男樣」,旯與劇中唔單止係play with距離愈遠是香港學否就愈難發生戀情的問題,同時都幾認真咁講緊今日香港,居住唔捱貴樓住得遠啲,地理其實得唔得?
近年香港有無法逆轉的離港潮,也留意到同步開始出現青年返鄉潮,貴樓住村做鄉民、遠啲緣路搬島做島民,山旮有些只是旯與想遠離一點,有些則是香港學自建社群、重新出發。居住如果從最初階的人口地理學來說,大抵就係推力(市區租金、地產壟斷、重建拆遷、密度惡化、物價騰飛)及拉力(提升居住空間、發展人生新目標、以距離換來開闊環境,租金/物價較平、經營鄉郊事業、重拾社群關係、更易接觸自然等)使然。
當然囤緊山旮旯農地嘅地產商唔係咁諗,香港做城市規劃愈來愈向利益傾斜同倒退,根本已跟唔上世代的節奏,最需要睇呢套戲嘅可能係做房屋規劃青年乜乜嘅政策制訂者。
如果住喺一個地方唔係只係為咗番工同訓覺等番工,重要有好似劇中要養病、避世、創作、扎根、自給、私密、承傳歷史、搵番生活真實感、整理自己人生嘅空間需要,一個地方嘅規劃就必須保障尊重唔同種生活環境嘅權利,唔可以話變哂40至50層高皇后山俾間納米樓單位你就話解決咗土地問題。
再白啲講,揀住一條古村、住離島、住寮屋、住故居、住禁區、住山旮旯,呢個唔係純粹good to have的癖好問題,而係個城市居住權嘅選擇問題。
現實畢竟像個魔咒,劇中嘅山旮旯居住地,幾乎全部都出緊事,大澳建議直駁港珠澳大橋、沙頭角攪港深大鵬灣一站多程旅遊、下白泥旁建議攪私人參與北部都會區捷運系統、長實澄碧邨別墅模式隨時大規模複製離島、400年茶果嶺村即將拆剩3件舊建築聊以供奉,係得沙頭角梅子林復鄉工作暫時順順利利,近日沙田個個梅子林已在非法搭橋想起丁屋,可能不到十年,好多山旮旯都唔再山旮旯,這亦是大家見到講「香港真係好靚」值得注意嘅事,所謂「必然」城市發展並非不能逆轉。
或者對比海外,香港就算俾去到東龍島可能都係山未夠僻,海未夠深,我自己個再偏僻啲嘅隱世生活check list,可能會係周公島、蒲台島、蓮麻坑、蕉徑同高流灣 (可能不夠十年又是另一個光境),但這種城郊如此緊密的proximity,正正是香港特有的本土地理,發展出一種非常香港的生活方式。
不只因為疫情,山旮旯的確是個好題材,打開咗一個未係好充分討論嘅城市課題,反映新世代對當今城市發展的生存策略與回應。推介嘅原因係,可能大家各自會睇到香港重有另一種地理。
利申:自己是真九龍中心主義者,同高先係鄰居同lift口撞過岑珈其。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可見於作者Facebook。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