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羅・布倫(Paul Bloom)
自我懲罰的有多影獲伊德行為
我在本書中將BDSM視為正常慾望的正常表達形式。這正確嗎?
佛洛伊德認為非性慾的多值得格道陰得此定高某些受虐癖很正常,但他同時主張性層面的迴響受虐癖代表心理疾病(或變態,他是佛洛這麼說的),參與這類活動的有多影獲伊德人其實是將施虐癖發揮在自己身上。後來精神分析學派將受虐癖連結到很多領域,多值得格道陰得此定高從犯罪、迴響癲癇、佛洛少年愛到戀屍癖和吸血這種東西都有。有多影獲伊德甚至有位學者表示在那些族群身邊彷彿「身處地獄」。多值得格道陰得此定高
若能更瞭解BDSM族群會更好,迴響可惜優秀的佛洛研究少見,數據也不夠一致。有多影獲伊德某項電話調查詢問受訪者是多值得格道陰得此定高否在過去一年內參與過BDSM的活動,僅百分之一點三的迴響受訪女性、百分之二點二的受訪男性給予正面回應,比例非常低。然而,二○一五年另一項研究將問題改為性幻想,六成五的受訪女性與五成三的受訪男性回答想過在性愛中扮演臣服方;四成七的女性與六成男性幻想過扮演支配方。底下其實應該能繼續細分,最低是完全沒有,略高一些是言語羞辱,再來是輕度的捆縛扮演,然後是(合意下的)窒息、摑臀、扯髮,更進階則有密室、鞭打、火烤,應該還有很多花招。
重點在於若BDSM是一種疾病,應該能連結到其他心理問題,而目前看來並非如此。參與者的憂鬱程度可能低於平均,通常性格外向、認真生活、比較快樂,而且理所當然屬於較不排斥新鮮體驗的類型。唯一能和BDSM放在一塊兒的負面特徵,是參與者通常自戀程度較高,親和度比未參與的人來得低。
最輕微的BDSM形式是根本不去實際體驗,單純幻想而已。《格雷的五十道陰影》(Fifty Shades of Grey)裡的兩位主角分別是年輕美麗卻又非常單純的女學生安娜塔希婭.史迪爾,以及英俊多金且早已不再單純的克里斯欽.格雷。男主角帶領女主角進入BDSM的世界,小說是這麼敘述的:「兩人攜手探索克里斯欽的黑暗過往,揭露深沉的祕密和火熱的性愛。」市場反應非常好,是二○一○年代的暢銷榜冠軍。第二名是誰?它的續集《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束縛》(Fifty Shades Darker)。第三名?完結篇《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自由》(Fifty Shades Freed)。後來改編電影版,票房也相當出色。
這部作品將讀者放在女主角安娜塔希婭的位置上。小說和電影獲得如此迴響,佛洛伊德一定很高興,因為他始終認為受虐是女性人格的一部分,是女性真正想要的東西。部分評論者如凱蒂.洛芙(Katie Roiphe)則認為格雷系列具有獨特的魅力,原因或許是故事內容呈現出女性擁有更多機會,反映現代社會的樣貌。「但為什麼自由意志會是一種負擔,尤其對女性而言?為什麼採取被動姿態來思考會吸引人?為什麼臣服或扮演臣服者會有趣?或許握有權力並不總是舒適,對生來就有權力的人依舊如此。或許我們只想在特定的時間、空間、場域中追求平等。或許權力和命令他人是無聊的事。」
這個論點很有趣,而且呼應了鮑梅斯特所謂的逃離自我。然而這類型的社會學評論通常有個問題在於缺乏資料佐證。根據洛芙的說法,《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之所以成功似乎和時代有關(上面那段話發表於二○一二年),可是她無法證明該系列作品若放到五十年或一百年前,引發的熱潮注定小得多,即使當時女性自由受到諸多限制。
再者,洛芙那篇評論從女性的慾望出發,可是男性世界也有類似的幻想。我很好奇《格雷的五十道陰影》這種題材如果性別逆轉會得到怎樣的市場反應——年輕且未經世事的英俊男性遇上稍微年長、事業有成的女性後被對方征服,成為她的性奴隸。也許這位女主人是Google高層也說不定!這樣的小說能和《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一樣暢銷嗎?會不會有個尚未開發的男性客層存在?要是有讀者決定動筆然後成為暢銷作家,可別忘記原始靈感出自本書。
雖然前面段落將BDSM當作正常慾望呈現,並不代表每個人都該嘗試,或者不這麼做的人就不健康。就像吃辣很正常沒錯,但有人不吃辣同樣很正常。問題在於並非所有自願選擇的痛苦都健康;某些有害的行為與BDSM乍看相似,卻不該將兩者相提並論。
其中之一是自殘,專業上稱之為「非自殺性自殘」(NSSI, non-suicidal selfinjury)。自殘者刻意傷害身體(不同於只是製造短暫的疼痛)卻沒有致命的意圖。這種情況通常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回報有過自殘行為的青少年介於百分之十三到四十五之間。(與其他調查一樣,統計數據會根據問題和樣本族群而變動。)
典型的自殘是以利器切割,主要針對手臂、腿、腹部,其他還有搔抓、燒灼,或者以安全別針之類物體刺入皮膚。除此之外,也有較極端的手法。阿曼多.費瓦札(Armando Favazza)在《遭受圍攻的身體》(Bodies under Siege)書中談了截指、挖眼和搗碎睪丸,中間幾個章節標題分別是「頭和上面的器官」、「四肢」、「皮膚」、「生殖器」(而且裡面有很多照片)。聖經故事裡,被魔鬼附身的人會「一邊哭喊,一邊拿石頭割傷自己」,要靠耶穌驅魔才能得到治癒。
雖然和BDSM一樣都是自願選擇痛苦,非自殺性自殘的特點是單獨進行、不涉及性,而且是生活遭遇嚴重問題時會出現的反應,所以目的並非追求愉悅。人通常是經歷強烈的自我厭惡、受到心理創傷後,才會出現自殘行為。一項針對住院病患的研究發現,自殘是一種十分迅速的心智過程,做出決定的幾秒內就會付諸實行,事發當下行為者多半沒有濫用藥物或酒精,而且神智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