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卜洛克《死亡藍調》書評:每個人在死亡之前,都得混雜地過活

文:臥斧

每個人在死亡之前,卜洛都得混雜地過活——關於《死亡藍調》

有些時候,克死推理小說裡的亡藍正方不完全會是「好人」。

在以正反雙方鬥智解謎為主的調書都得地過古典推理當中,擔任神探的個人正方角色或許會有些怪癖,這些怪癖可能讓周遭角色覺得困擾,死亡但讀者大多只會覺得有趣,混雜活不大在意;作者們設計這些怪癖的卜洛理由有時會與案件有關,更多時候的克死重點則是藉以塑造、凸顯角色特性。亡藍

但在不完全著重在解謎的調書都得地過推理小說裡,正方角色擁有的個人可能就不只是怪癖。

美國的死亡冷硬派、日本的混雜活社會派,或者犯罪、卜洛幫派、間諜活動或警察程序等等被納入廣義推理小說範疇的故事裡,正方角色不時會出現一些問題,常見的像是酗酒、因為與家人相處不睦而獨居,也有不少本身涉及犯罪事件,例如搶劫鬥毆,例如賄賂栽贓,有些偵探角色與罪犯是朋友,有些偵探角色自己就是罪犯,而且不只小偷小盜,甚至還會殺人。

這些角色不是全然的「好人」、但仍被讀者視為「正方」,有幾個原因。

身為引領情節前進的主要角色,重點不在角色必須是「好人」,而在他/她身上必須具備某些讀者能夠認同、支持的設定,進而使讀者願意跟隨這些角色經歷故事。多數情況下,作者會讓讀者發現,這些角色的「惡」常是不得不為——那可能是他們處於某種情境下的身不由己,或者他們在故事裡可能得對抗更大的惡勢力,所以他們為惡是可以理解的、可以體諒的,甚或是可以鼓勵的。讀者認同了主要角色,就容易把他們視為「正方」、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就算這些角色是罪犯,「反方」才是代表公權力與道德標準的警方或偵探,讀者也會希望這些角色在結局前能夠全身而退。

不過有些作者會做出更巧妙的設計。

例如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的「雷普利」(The "Ripliad")系列。系列作主角雷普利(Tom Ripley)在首作《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登場時就明顯不是好人,不是殺人越貨的大盜,但充滿小奸小惡的思考。那些劣性平凡到絕大多數讀者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絕大多數人也會設法壓抑或控制這些惡念,不至於付諸行動,不過雷普利會真的動手。

如此設計讓讀者在閱讀時出現奇妙的感受。

雷普利不是好人,讀者也很難把他視為「正方」,每回他做了壞事、出現事跡敗露的情節或察覺異狀的角色時,讀者都會希望雷普利被繩之以法。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讀者也常會明白:雷普利做的,就是讀者自己曾經想做但沒做的事;這麼一來,或多或少,又會暗暗希望雷普利逃過制裁。在道德判準與罪惡快感交錯出現的過程中,讀者一方面在小說裡讀到真實的人性,一方面經由這些反應,在現實中審視自己。優秀的小說常是人性刻劃精準的小說。即使重點看來是破案解謎的故事,也不例外。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的《死亡藍調》(Dead Girl Blues)也屬於這樣的故事。

卜洛克的系列推理作品當中,主角大多不是純粹的「好人」——「雅賊」(Bernie Rhodenbarr)系列的主角是個慣竊,「殺手」(Keller)系列的主角自然是個殺手,而冊數最多、寫得也最好的「史卡德」(Matthew Scudder)系列,主角雖然是個自警界離職的偵探,但除了前述的酗酒獨居等等問題之外,行賄鬥毆、與罪犯交友、動私刑和殺人等事,他都幹過。讀者喜歡這些角色、認同這些角色,閱讀的時候,會將他們視為「正方」。

可是《死亡藍調》的主角不同。

故事開始不久,主角就殺了一名女孩,姦汙屍體,棄屍逃逸;屍體幾天後被發現,但沒人查到主角身上。許多年後,主角取得了新身分、在他鄉安居,擁有穩定的工作,成立美滿的家庭。他與家人相處融洽、彼此敬愛,對生活沒有什麼不滿;只是他明白,自己內心深處並未遺忘殺戮的快感,雖在腦中一再重溫,但他也渴望實際執行。與此同時,因為科技發達,一些陳年舊案被重新檢視、翻案或破案;主角的孩子因故對過往產生興趣,開始進行調查。

自身的欲求和周遭的調查都可能揭露隱匿多年的過去,《死亡藍調》在這種不安的氛圍下行進。

主角像是雷普利。某些角度來說,他可能比雷普利更邪惡——雷普利並沒有嗜殺的傾向,而主角幾乎就在連續殺人魔的預備班。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可能比雷普利更平凡——主角沒有更多掩飾罪行的舉動,雖然惶急、雖然思索對策,但多數時間他就是在過一般人的日子,等著看命運會把他推往哪個方向。

這是《死亡藍調》值得一讀的原因。

不是告訴讀者善惡終將有報,而是讓讀者看清,無論是以一時衝動或長年行為當成判準,一個人的善惡都難以定義,甚至連善惡本身都並不純粹,而這是現世生活的實際面貌。在現實裡,沒有純然的「正方」與「反方」,只有是否「站在自己這邊」,但不僅他者在各種物事上可能選擇與己相符或相悖的立場,就連自己可能也不永遠站在自己這邊;而我們每個人,在死亡之前,都得如此混雜地過活。

《死亡藍調》好讀,而且耐讀。

故事裡有相當黑暗殘酷的成分,也有十分和緩溫柔的橋段,無論確定或遲疑,主角都身不由己地被時間推著行進——這種讓時間在文字裡流淌的基調,是卜洛克的拿手絕活,彷若一曲節奏與音符都不複雜的藍調,沉沉地打進心裡,才讓人發覺箇中豐富的味道。

這是好小說引發的思索。這是《死亡藍調》。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死亡藍調》,臉譜出版

作者: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
譯者: 劉麗真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Readmoo讀墨有聲書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為什麼情投意合、論及婚嫁,卻始終壓抑按捺,不敢跨越親密關係最後一道防線?

為什麼圓滿成家、有兒有女,腦海卻時不時浮現槍殺妻小、然後自我了斷的念頭?

死亡藍調
愛倫坡獎終身大師獎得主卜洛克於八十二歲生日自費出版的全新獨立作──

「不管其他人喜不喜歡,我這把年紀寫出這樣一本得意之作,夫復何求?」

「創作這本最新的小說,遠遠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歷經這麼久的創作歷程,我一度以為我跟小說已經絕緣。但是這本書堅持要被寫出來。部分評論家甚至說,這是我有史以來的最佳作品。」

——摘自卜洛克給台灣讀者的〈後記〉

最完整的卜洛克,一次滿足!
三彈齊發:紙本書、電子書、有聲書
三種選擇、同時上市

一九六八年,擔任臨時工的年輕男子羅傑穿著繡上別人名字的制服,在一個陌生的城鎮走進一間酒吧,搭訕了已經醉醺醺的女客,開著車載她到郊外的空地。

但隨後發生的並不是火辣的一夜情。

女方酒醒之後,兩人開始爭執,羅傑不但一怒之下將她掐死,還大膽姦屍。

等他恢復理智,發現自己成了噁心邪惡的變態殺人犯,出於自保的本能,只好草草藏屍,接著倉皇逃亡,賣掉車、改了姓名、有了新的社會安全號碼、新的工作,甚至以假身分結婚生子,成為親友眼中的愛家好男人。

只是,他永遠無法擺脫心中的兩大恐懼:

警察終究會找上他。

或是,他會太過懷念那一晚的快感,忍不住再度下手逞凶……

getImagePhoto Credit: 臉譜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