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謬.薛富勒(Samuel Scheffler)
對未來的未來未來偏見與其極限
你在病床上醒來。護士告訴你昨天你經歷了一場長達十小時、關什關心更甚過去極為痛苦的麼事面們無麻醉手術,但是苦樂你打了一針忘憂劑,忘了這疼痛的悲喜經歷。但是這方護士也可能告訴你,你待會就要接受一場大約一小時、於意極為痛苦的未來未來無麻醉手術,術後會給你打一針忘憂劑,關什關心更甚過去忘掉這份經歷。麼事面們如果是苦樂你,你希望聽到哪一種情形?大多數人都寧可選擇昨天剛挨過漫長的悲喜手術,也不願選擇今天的這方短暫手術。
帕菲特用一連串這種例子來論證我們對於未來其實抱持著某種偏見,於意我們寧可是未來未來在過去經歷了一定時間的極端痛楚,也不願等到未來才承受;我們甚至會寧可過去受苦的時間更長一點,也不願等到未來還要承受較短的折磨。要是能讓下半輩子忍受的苦難少一點,我們甚至寧可因此接受讓這一生的困厄痛楚多過平順喜樂。
安東尼.布魯克納(Anthony Bruekener)與約翰.馬丁.費雪(John MartinFischer)用了一個類似帕菲特的例子,論證我們對於愉快的感覺則會有相反的時間偏好。我們會比較想要在未來體驗一定時間、一定強度的愉悅,而非在過去體驗過同樣時間的快樂;我們會比較想在未來體驗較短的歡樂時間,而非在過去體驗到較長時間的愉悅。要是能讓下半輩子迎來更多快樂,我們甚至寧可因此接受讓這輩子的痛苦期間比快活時光還長。
要是把這些主張合起來看,姑且不論其間種種細部差異與條件限制,可以說我們一般都會偏好將苦難留在過去,將快活留在將來。也就是說,在苦樂悲喜這方面,我們關心未來更甚於在意過去。在這意義上,我們會對未來有所偏好。
帕菲特說,偏好未來並不是我們唯一展現出來的時間偏見。比方說,大多數人也會偏好較近的時間。我們寧可掌握眼前蠅頭小利而放過將來大富大貴,不願馬上遭遇皮肉之苦而寧可來日痛徹心扉。他還說,這種對於未來的偏好有其範圍限制。這種偏好是我們對於自己某些經驗會抱持的態度之特徵,而不是對於我們人生中一切好壞善惡的態度之特徵。
布魯克納與費雪也有同樣的說法,認為我們對於自己沒有經歷過的壞事就不會有這種偏見。舉例來說,在「你有些朋友過去曾在你背後出賣你九次,或是有某些朋友將來會在背後出賣你一次」這種選擇裡,就不會有這種偏見。與疼痛的難過經驗對照起來,確實很難說我們大多數人都寧可選擇過去多次遭人出賣了。
帕菲特還說,「為了簡單起見」,他的例子都只聚焦在痛苦與愉悅的經驗上。這句「為了簡單起見」暗示了在他看來,我們這種對未來的偏好也同樣能套用在其他經驗上。他究竟還想到了哪些經驗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許多類型的經驗似乎確實不太能套用得上這種對未來的偏好。我們人生中會經歷的許多好事壞事都有經驗性的一面,而我們也不會認為這些事物的價值就只在於這種經驗面向上。
例如,我認為友誼很可貴,而且友誼也確實有經驗面向,可是我不會認為友誼的價值就只在於我能夠體驗到友情是怎麼回事而已。要是我當真這樣想,我就會認為一架可以讓我不用真正交到朋友、也能有同樣經驗品質的「友誼機器」也同樣可貴了。畫家吉兒也認為她的人生因為創作出美麗畫作而豐富,但她並不認為她作畫的價值就只在於她作畫時的那份體驗。對她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她真的畫出了那些畫,而不只是在作畫時所體會到的那種心境。
壞事也一樣。假使我心愛的某人過世了,真正糟糕的並不是我的傷心,而是那人的死亡。要是我知道朋友出賣我,或是有人侵犯我的權利,或是我畢生心血失敗落空,對我來說,這些事情之所以糟糕萬分,是因為這些事實實在在發生了,而非光是因為我有此心頭經驗。認真說來,單是想像這些事情發生的經驗就已經夠難受的了,更甭提要是這些事情真的發生,那無疑是雪上加霜。
我們可以將這種好事或壞事稱為半體驗性的事情(partly experiential),而我們對半體驗性的好事壞事就沒有偏好未來的普遍偏見。你會比較想要先前已經畫了五幅傑作,還是希望未來畫出一張好畫?你會比較想要知道你的權利曾有五次受到些微侵犯,還是希望知道將來會發生一次這種事?如果我們對未來的偏好也適用於這些情況,那我們就會寧可希望在未來畫出一幅好畫而非在過去有五張傑作;寧願是過去有五次權利受損,也不要未來不痛不癢的一次。但是我們實在很難說大多數人都會這樣想,事實上,有很多人的偏好反而完全與此相反呢。
帕菲特大概也會同意。他說他「討論的不是我們對人生中包含了某些事件這件事實所持的態度,而是在歷經這些事件後,我們對此有何經驗的態度」。這句話該如何詮釋,當是各人所言皆不同。照其中一種說法來看,這句話蘊含了帕菲特並未對半體驗性的事情提出任何關於時間偏見的主張。如果這詮釋沒錯,則帕菲特的立場跟我對這些事情的說法之間就沒有什麼不一致。
不過,若照另一種說法來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關於時間偏見的說法只能適用於半體驗性事情的經驗面向,不能套用在這些事情的非經驗面向上。所以,舉例來說,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我們對未來的偏好,並不適用於我們摯愛之人的死亡這件事實,而是只限於我們歷經他們死亡而有的經驗,比方說為此感到悲痛等。或者,也可以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時間偏見不能適用於友誼本身,只能套用在我們對於友情所感受到的經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