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大陆最早!110万年前中国古人类已掌握“准备石核技术”
3月6日,欧亚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大陆通过系统研究110万年前岑家湾遗址出土的最早石器的技术特征,该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发现欧亚大陆最早的年握准“准备石核技术”,成功将中国古人类掌握石器技术模式2(阿舍利技术)的前中时间提早了30万年。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国古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东部的人类岑家湾台地,发现了大量百万年前的已掌古人类活动遗址,被誉为“东方人类的备石故乡”。岑家湾遗址位于岑家湾台地的核技古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其古地磁年代距今约110万年。欧亚该遗址共出土2000余件石制品和丰富的大陆动物化石,是最早泥河湾盆地出土遗物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之一。 “岑家湾遗址除了石核、年握准石片和修理工具等石制品外,前中还出土了152个石器拼合组,拼合率高达30%,是世界上拼合率最高的早更新世遗址之一,为揭示古人类技术与行为特征提供了重要材料。”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裴树文说。 通过对岑家湾遗址出土的石器拼合组进行技术分析和高精度3D扫描,科研人员系统重建了岑家湾遗址古人类的剥片技术和工具修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岑家湾遗址存在“准备石核技术”, 其表现形式为生产具有一定标准的最终产品。 为生产背面相对平坦的薄石片,岑家湾遗址古人类已有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步骤,包括对原料的选择、石核台面和剥片面的预制等。在工具修理技术方面,古人类对薄石片进行有意截断,然后利用其中的一半进一步制作成修尖工具。 “准备石核技术”最早起源于古人类石器技术演化的模式2阶段,是阿舍利技术的重要元素。岑家湾遗址古人类所表现出来的同时对石核台面和剥片面的准备技术在阿舍利技术的中期才开始出现,如100万年前的南非“西维多利亚石核”,就是该技术在非洲的例证。 裴树文表示,这项研究表明,作为非洲之外研究人类演化与技术发展的关键区域,泥河湾盆地在构建东亚百万年人类演化和行为发展模式研究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未来对泥河湾盆地内古人类信息的系统研究,将进一步丰富“东方人类的故乡”科学与文化内涵,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这一宏伟画卷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大连警方通报救护车和小车碰撞事故
- 徐立德能否東山再起?|天下雜誌
- 2024經濟會軟著陸嗎?IMF調高今年經濟預測|天下雜誌
- 開放民營銀行 — 大富翁玩大富翁|天下雜誌
- 張偉麗成功衛冕女子草量級金腰帶
- 談九二共識、一國兩制 陳建仁:台灣人民沒辦法接受
- 我市奖励63座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加油站
- 屠呦呦抵达瑞典 颁奖前将用中文演讲—新闻—科学网
- 浙江嘉兴开展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整治并发布点评
- 2024天津女子公开赛开幕 为高尔夫女子中巡揭幕战
- 向朴槿惠扔酒瓶的男子獲刑1年 準備多種作案工具
- 2024天津女子公开赛开幕 为高尔夫女子中巡揭幕战
- 首月财政收入居全省前三实现平稳开局_
- 敖文江:党员干部下沉一线 争做战疫“急先锋”
- 趕緊提出經濟對策|天下雜誌
- 分布式大EPC均价3.09元/W!集中式大EPC均价3.19元/W!本周5.25GW光伏招中标项目【项目·周分析】
- 全国腰旗橄榄球公开赛落幕
- 死纏女子「妳才是我的寶」 新北消防局長黃德清爆6年婚外情下台
- 武汉市发布长江防汛蓝色预警
- 交通月票吸引不到民眾? 專家:價格太高、建議推多元配套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