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买买买 这些套路不得不防
一年一度的双11“双11”购物节正如火如荼展开,各路商家开启了新一轮促销,买买买套尤其是双11线上商家促销手段多种多样,预售定金抵扣、买买买套“养猫活动”、双11闪购价等,买买买套让广大消费者目不暇接。双11不过,买买买套这些促销活动除了有实惠,双11也可能存在套路。买买买套 近日,双11中国消费者协会整理了近年来“双11”“6·18”等大促活动期间消费者投诉最多的买买买套促销套路,包括直播带货刷粉丝、双11价格虚标、买买买套虚假宣传、双11促销广告骚扰多、刷单不发货、售后服务跟不上等,提醒消费者多加注意。 红包活动是各大电商平台吸引用户、提升销量的惯用手段,但有时这些红包活动看似优惠多多,实际上却很鸡肋。“此前,有消费者反映其在某网络购物平台参加抢红包活动,一共抢到了900多个红包,但实际优惠金额累计不到10元,花费了很多精力,最后只有满满的失落感。”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主任任静介绍,还有商家使用“限时抢购”“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极具诱惑力的宣传用语来吸引消费者下单,但实际上是“先涨后降”的套路。 此外,近期越来越多的平台与商家推出商品预售促销模式,以提前支付定金换取优惠的方式吸引消费者下单。任静提醒,这种商品预售模式看似优惠,但消费者应理解“定金”与“订金”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定金”支付后,如果消费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定金”将不予退还。因此,支付“定金”前一定要谨慎。 作为新兴销售渠道,直播带货是当下最火爆的网购引流方式,在“双11”期间更是成为焦点。数据显示,2019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已达4338亿元。但是,在销售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一桩桩主播“翻车”事件也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不满。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令消费者不满的问题主要包括,直播带货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证照信息公示义务;部分主播在直播带货过程中存在违规宣传问题;产品质量货不对版,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主播将消费者引至信用资质不佳的第三方平台或是私下交易;部分商品售后无保障,消费者难享“三包”权利等。 任静提醒消费者,应树立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意识,在面对各种促销、优惠广告时,保持理智并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购商品;尽量选择与资质齐全、信誉较好的商家交易,切勿贪图价格便宜登录陌生网站或者点击不明链接并交易;切勿随意添加陌生人微信、QQ等通讯方式并私下交易,以免吃亏上当。 在交易结束后,应注意索取并保存购物凭证以及相应的商家承诺,通过网络购物的消费者还应留存订单信息、购物聊天记录等,作为维权证据;发生消费纠纷时,消费者可先与商家及平台沟通,如联系不畅或沟通未果,可向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记者 佘颖)“双11”买买买 这些套路不得不防
编辑:高方勇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0-11-06 10:44:55 【字体:小 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斯洛伐克和歐盟將成立天然氣過境問題工作組 烏克蘭不參與
- 苹果客服回应不送充电器被判罚
- 李易峰及其工作室被浪莎起诉 涉及侵权责任纠纷
- 消费者“1元购”衣服未发货起诉寺库获赔
- 丰富监管手段 护航食品安全
- 浙江海宁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儿童玩具商品比较试验报告
- 购买燃气具和配件 您最好看看这些建议
- 上海永久自行车公司生产不合格产品被处罚 此前产品多次抽检质量不过关
- 石破茂正式当选日本首相
-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22年棕纤维弹性床垫比较试验报告
- 好丽友再度回应涨价及“双标”说法
- “海豚皮”仿生面膜广告引争议,膜法世家道歉!律师:面膜营销伤害受众道德情感
- 外媒:馬斯克稱無興趣收購TikTok
- 广东省民政厅曝光10起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典型案例
- 浙江省温州市消保委开展“小龙虾”消费比较评测活动
-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 需要全方位出击
- 新丰:打造“党建+”品牌,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好丽友再度回应涨价及“双标”说法
- 侵害用户权益 浙江通报尚有10款APP未完成整改
- 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儿童防晒化妆品比较试验分析报告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