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孕婦在產後的孕媽憂鬱影響與日焦慮、憂鬱和強迫症,咪請有其固定的息怒發生率:
- 產後焦慮:9%
- 產後憂鬱:13%
- 產後強迫:3-5%
我最近好奇閱讀到國外的研究,那些正值懷孕的長期孕婦在COVID-19的流行期間,不管是焦慮焦慮和憂鬱傾向,都會遽增:焦慮從原本的胎兒29%上升到72%,憂鬱從原本的發育15%急遽上升到40.7%。
另外我更好奇,情緒我們常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管理有其母必有其女」,障礙這些是孕媽憂鬱影響與日真的嗎?影響其子女的情緒行動又是如何呢?
孕婦的壓力、焦慮和憂鬱,咪請會直接影響胎兒的息怒發育
早在1999年,Dr. Glover便已經發表過孕婦的長期壓力、焦慮和憂鬱,焦慮會直接影響胎兒的發育。
2009年,Dr. Kinsella和Dr. Monk發現孕婦的焦慮,會影響胎兒的大腦皮質的發育、增強胎兒的驚醒性格。具體而言,產婦懐孕時的焦慮與胎兒晃動有關,並且與產後會增加胎兒神經發育障礙的風險有關。
還有一些科學研究指出,母親的焦慮症和憂鬱症是並存的,一種情緒障礙可能會影響另一種情緒障礙。例如Dr Heron等人發現產前的焦慮,也可預示產後憂鬱風險的增加。
在研究中,研究人員使孕婦晚期暴露於光、聲,還有聲光交叉刺激孕婦,使孕婦產生不同情緒狀態的張力。
研究者測量那些孕婦在聲光刺激下所產生的自我壓力,包括焦慮和憂鬱嚴重程度。而胎兒,則測其在聲光刺激下眨眼反應次數,並找出兩者的關係。
實驗結果發現,胎兒的眨眼頻率會因母親的焦慮和憂鬱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當母親表現出較高的焦慮狀態時,胎兒的眨眼速率會增加;而當母親報告的沮喪狀況程度較高時,胎兒的眨眼速率會降低。
在實驗組,其眨眼的平均速度為每分鐘2.17次眨眼,而對照組為0.23次/每分鐘。
孕婦焦慮指數每增加1分,胎兒的的眨眼速率會增加20%。孕婦憂鬱指數每增加1分,胎兒的的眨眼速率會增加21%。
研究結論顯示,胎兒在母體內,會受媽咪本身的焦慮和憂鬱情緒影響。
媽咪憂慮對小朋友日後的影響
一項調查1萬928名婦女,產前在懷孕晚期時,媽咪處於焦慮狀態,影響小朋友在五歲時出現情緒行為障礙的風險為3.25倍。
同一個研究也發現產後八週和八個月媽咪處於憂鬱狀態,小孩子會分別有2.27和1.68倍風險,影響到小朋友在一到四歲的情緒障礙行為。
上圖告訴我們,當一位孕婦如果長期處於焦慮、憂鬱、思覺失調、濫用藥物、家庭暴力等等情緒狀況,會大量分泌糖皮質素(Glucocorticoids)且傳遞給胎兒,其出生之後子女可能易有以下請況:
- 容易恐懼
- 焦慮
- 注意力不集中
- 新陳代謝問題
- 出生體重過輕
- 認知能力障礙
為什麼孕婦長期憂鬱和焦慮壓力,可能會影響胎兒及小朋友日後的情緒行為?
當一個母親一直處於憂鬱和焦慮、壓力狀態下,她們身體會一直分泌糖皮質素,這些激素以四種方式改變了胎兒的一生:
1. 邊緣系統(Limbic sytem)
當一個母親一直處於憂鬱和焦慮、壓力狀態下,她們身體這些糖皮質素透過胎盤,進入胎兒的大腦,影響了邊緣系統(例如杏仁核和海馬體),此抑制了神經元分化,影響了未來神經的健全發育。
2. 下視丘-垂體-腎上腺軸(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in Axis)
下視丘-垂體-腎上腺軸(HPA軸),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在人類身體構成了HPA軸。HPA軸是神經內分泌系統的重要部分,參與控制並調節許多身體活動,如免疫系統、心情和情緒行為等等。
van den Bergh等研究人員在2005年提出,當一個母親一直處於憂鬱和焦慮、壓力狀態下,她們身體這些糖皮質素改變了下視丘-垂體-腎上腺軸,並導致胎兒軸的基礎活動一直在增加。小孩出生後,會易處於高度焦慮敏感狀態。
3. 降低Hsd11b2基因的表現
由於孕婦身體内,升高的糖皮質素會抑制胎盤血管形成,且抑制其生長。糖皮質素會降低Hsd11b2的基因表現。而這些Hsd11b2的表現,正是母體糖皮質素的保護性屏障,也就是說當一個母親一直處於憂鬱和焦慮、壓力狀態下,她們身體這些糖皮質素,更容易穿透胎盤,到胎兒的體內影響身心發展。
4. 甲基化改變(methylation changes)
糖皮質素升高,會改變胎兒的基因圖譜遺傳情況,從而導致對未來的轉錄反應活動大量的增加,啓動很多甲基化的改變(methylation changes)發生。
結論
- 產前產後媽咪的憂鬱狀態,會影響一到四歲小孩子日後情緒行為的發展。
- O'Conner等(2002年)發現,妊娠32週的胎兒如果母親一直處於焦慮狀態,胎兒出生後在四歲和七歲時,易有行為和情緒管理障礙表現。
孕婦們,好好修身養性;老公們,好好善待老婆。
參考資料
- Effects of matern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n fetal neuro-development
- Glucocorticoids as Mediators of Adverse Outcomes of Prenatal Stress
本文經黃軒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