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香港城市大學心理學三年級生)
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何從PTSD)是創傷長為創造典型的焦慮症之一,其中徵狀如反覆回顧創傷經歷、中成影響睡眠質素等。不幸但是事件,若人們找到適合的意義方法,或許能從創傷中成長。何從
創傷後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創傷長為創造PTG)指人們可從創傷事件中達到個人成長丶重新審視生活、中成以及從事件中找到意義。不幸首先,事件經歷創傷事件後,意義能改變人們對自我的何從感知。他們會明白到自己有足夠的創傷長為創造力量去應對創傷,走出陰霾重新開始。中成與此同時,他們亦會把自己視為事件的倖存者,而並非受害者。其次,經歷創傷後,他們亦會重新審視與他人的關係,更注重與他人的關係。他們亦會對其他人產生更多的同理心,願意為他人付出。最後,他們亦會更加清楚自己的需求,例如甚麼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他們或會減少對物質財富,金錢和社會地位的追求,反而更注重與他人的關係,以及自身的健康等。
事實上,許多人會把PTG以及彈性(resilience)混淆,因為兩者同樣強調著人們面對創傷時的力量 。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回復的強度有所不同,例如精神狀態以10分為滿分,彈性高的人在經歷創傷前狀態為7分,創傷後為4分,然而,他們會很快回復到創傷前的狀態,即7分。但是PTG的人即會回復到比創傷前更加高的狀態。
那麼我們應如何從創傷中成長? 就是透過為創傷事件創造意義(meaning-making), 即以正面的思維重新審視創傷事件以及其所帶來的意義。
創造意義可分為兩部分,首先我們需要為創傷事件創造合理解釋(Sense-making)。人們常常認為生活中事情的發生機率能預計到,所有壞事不會隨機發生,即跟隨着:「好人有好報,壞人自有報應」的原則生活。因此當壞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為何會發生在我身上?為什麼不是他人? 我明明沒有做過什麼壞事呢!」從而失去對世界的控制以及理解,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慌、以及對未來失去信心。
然而,事實上我們沒有能力去預計所有事情的發生,無論是美好的、抑或是傷心的。所以,我們應該要為自己所面對的事情創造解釋以合理化事情的發生。對不同的人來說,相同的事情或會有不同的解釋,以親人去世為例,有宗教信仰的人或會說:「這是上天的計劃,這是注定的。」亦有人會說:「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每人終需一死,所以我早已預備好他人的死亡,我亦會欣然接受。」為創傷事件創造解釋,能夠為人生提供指引,把事情看似能夠預計到的,從而提高自己對未來的信心。
同時,我們亦要在創傷事件中尋找效益(benefit-finding),例如:我在事件中學甚麼呢? 以車禍為例子,雖然在車禍中受到身體上嚴重的傷害,但是我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明白到身邊會有人陪伴我走過一切。同時我亦了解到人是脆弱的,因此我會更加珍惜生命,嘗試去參加不同的活動,更加充分人生。
每個人在一生中或會經歷不少風風雨雨,但是若我們能夠從中找到意義,事情或不會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壞呢。
本文獲Lo's Psychology授權轉載,內文與題目由編輯稍作修改,原文請看此。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