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安徽日报】“将小岗村的故事讲给世界听”_

小岗

《安徽日报》(2025年1月26日6版)

“现在的安徽日子是当年做梦也想不到的”

——小岗村的故事里潜藏着中国广袤乡村蓬勃发展的密码

冬日里,记者沿着宽阔清爽的日报小岗村友谊大道前行,大包干纪念馆、将小界听“当年农家”、岗村给世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等小岗代表性景点自西向东排列,事讲更多新景观正在村里如火如荼营建。安徽

“当年农家”景区披着明媚阳光开门迎客。日报合肥游客王先生一行走过寒鸭戏水、将小界听苇丛拂身的岗村给世池塘,走进原址修缮的事讲茅草屋。幽暗逼仄的安徽侧房里,几个矮凳围着一张木桌,日报摆着当年分田单干的将小界听“生死状”。“这是岗村给世原件吗?”“是复印件,原件在国家博物馆。事讲”导游笑着回答道。

1978年,小岗农民在这里摁下的18个红手印,摁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惊雷。游客们大都知道这段历史。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对着记者回忆说,那时粥里没有几粒米,生产队的牛瘦得干不动活,明中都城离小岗那么近,他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才去看了一趟……

而在今天的小岗村,精准监测作物的智慧农业物联网,迎来研学游的中小学生,农民主播在美丽小岗助农直播间介绍特色文旅产品。严金昌的“金昌食府”这几年不断扩建,年毛利润达3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40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5万元。

从大包干的“红手印”到确权颁证的“红本本”,再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分红利”,改革让小岗百姓过上了红红火火的生活。

2018年,村党委拿回原本托管经营的旅游公司主导权,由村集体持股51%,成立小岗村旅游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推动“乡村+旅游”不断上台阶。这只是其间的一段插曲。

情景剧《1978:十八个红手印》定期在景区上演。当年小岗24户场景再现、农家院落、农趣体验园,将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农民生产、生活场景,融入今天的乡村诗意生活。村里成立了小岗精神培训中心,依托安徽小岗干部学院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发展培训产业,以大包干、沈浩和新时代小岗3个故事为蓝本,打造精品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课堂。

漫步在小岗,看着河道里的风车、谷仓外形的小卖铺,穿梭在民宿周边的花丛和稻田里,再吃上一顿地道的农家饭菜,人们会觉得时间都慢了下来。单一观光游,向集乡村休闲、民宿、研学等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转变。

“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村潜藏着中国广袤乡村蓬勃发展的密码,成为小岗村吸引全国游客的最大底气。

2024年11月15日,“安徽小岗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单。这也是继西递村之后,安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村庄。“现在的日子是当年做梦也想不到的,我要将小岗村的故事讲给更多游客们听。”严金昌说。

“以前敲花鼓只为填饱肚子,现在是为了让更多人知晓”

——独特非遗文化和通俗乡村文化不断结合,乡土风景得到了更多文化滋养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在“当年农家”非遗展示大舞台前,今年61岁的朱仁华裹着毛巾、身穿蓝褂,乐滋滋地表演国家级非遗凤阳花鼓《凤阳歌》。锣鼓铿锵,曲调悠扬,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

“以前敲花鼓只为填饱肚子,现在是为了让这项传统非遗被更多人知晓。”朱仁华在小岗村演出凤阳花鼓已经4年多了。在紧邻景区的凤阳县小岗小学夕阳下的操场上,教师张田田也在带领一群同学“咚咚锵”地在操练。“我们每周都开设花鼓课,同学们传承学习花鼓,花鼓队不断走向更大的舞台,孩子们变得更阳光自信了。”张田田说。

“我们将10余个非遗项目、传统技艺引进景区,搭建非遗直播基地,打造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展示区。”滁州市小岗村旅游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彪介绍,小岗村开发建设了两座乡村博物馆、8处传统手工艺坊,设立遗产教育基地,建设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和网络虚拟展馆,让游客深度融入乡土文化。

游客拿起画笔,在凤画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临摹涂色。榨油坊、老酒坊、老卤坊、挂面坊移植重现传统手工艺,游客可以亲自制作并将产品带回家。小岗是景区,也是舞台和窗口,独特非遗文化和通俗乡村文化不断结合,乡土风景得到了更多文化滋养,乡村文旅也被赋予更多特色内涵。

怎样让更多游客留在小岗

——兴建更多延伸性文旅项目,让历史记忆、乡村风貌、田园乡愁“唱主角”

一栋栋独具地域风情的院落式民宿,点缀着别致的园林小品,走进客房,灯光、电视、窗帘等均可通过语音控制,尽显智慧生活。这就是皖北地区最大的乡村民宿——小岗村宿。

市场经营单一、产业内生动力不足、流量无法变现,一度是小岗村文旅面临的发展难题。怎么破解?兴建更多延伸性文旅项目,让历史记忆、乡村风貌、田园乡愁“唱主角”。在小岗村,沿改革大道打造“五彩缤纷”果岭廊道;游客们在乡村旅游区夏天体验葡萄采摘,秋天看稻田画,踩上古老的水车,体验农耕文化的乐趣……

产区变成景区,田园变成公园,劳作变成体验,家庭游、研学游成为小岗文旅游的新亮点。如今,全村一半人吃上了“旅游饭”,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回到家乡发展。2024年,该村游客接待量6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5亿元。

孙彪介绍,未来小岗村将完善智慧旅游系统,加快推进“希望田野”游学乐园、“小岗徽味”美食市集、“岗上花开”休闲田园等项目建设,策划筹备红手印剧场、“大包干”实景演出等场所,让更多来到小岗的游客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