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谢可纬|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谢可纬|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2024-06-02 15:16:00 作者: 谢可纬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Venice Biennale)于今年 4 月中旬拉开帷幕,纬第首先 VIP 预览一周,届威随后4月 下旬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国际 在威尼斯的绿城花园展区 (Giardini) 和军械库展区(Arsenale 下图左) 以及其他教堂 宫殿和户外空间展示。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Noelle Xie 谢可纬

意大利威尼斯报道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Venice Biennale)于今年 4 月中旬拉开帷幕,艺术首先 VIP 预览一周,双年随后4月 下旬起正式对公众开放,纬第 在威尼斯的绿城花园展区 (Giardini) 和军械库展区(Arsenale 下图左) 以及其他教堂  宫殿和户外空间展示。本次展览由巴西策展人阿德里亚诺·佩德罗萨 (Adriano Pedrosa) 担任总策划,届威 威尼斯  双年展组委会主办。

1、国际

国际馆主题展“处处都是艺术外人(Stranieri Ovunque – Foreigners Everywhere)”右)共有 331 位/团组艺术家参展, 同时还有88个国家馆参展。 作为指导原则,双年 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优先选择从未 参加过国际展览的艺术家 。值得一提的纬第是军械库和绿园展区的户外项目受到特别重视, 组委会计划在第60届艺术双年展开幕之际和11 月闭幕那个周末举办表演活动。

2、届威 

本届双年展主题为“Foreigners Everywhere 处处都是国际外人”。总策展人·佩德罗萨在新闻发布会上(下图中) 阐释 道: 外人除了在国外他乡,艺术 有其他更多含义。首先,双年 无论去哪里或呆在哪儿, 我们总是会与外人/陌生人相遇。

其次, 无论身居何处, 我们内心深处总会真切地感觉到象个外人。而且生活在当代世界中的每个人总有机会   在某个时刻或者某个地方成为一个外人或外国人 。“Foreigners Everywhere处处都是外人”这个标题早先来自 法国艺术家克莱尔·方丹 (Claire Fontaine) 的系列作品, 她从 2004年起创作丁一系列有关“处处都是外人”的作 品。方丹出生于巴黎、现居西西利岛巴勒姆城 。她的作品由不同颜色的霓虹灯雕塑组成,用不断增多的各种  语言文字表达出“到处都是外人”这个含义。而这句话本源出自都灵一个民间团体的名字,该群体于本世纪初   因反击意大利的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而闻名。

本届双年展特点是, 在参展三百多位艺术家中, 大部分首次参加国际艺术展; 且在威尼斯双年展的百年历史中, 首次由所谓外人艺术家创作占主导,。总策展人认为外人艺术家主要包括四类:

1, 酷儿艺术家,他们在不同的 性取向和性别之间穿梭,经常受到迫害或被取缔;

2, 局外人艺术家,他们处于艺术世界的边缘, 比如自学成才 或非正统科班出生的艺术家;

3, 民间乡土艺术家或街头大众艺术家;

4, 土著/原住民艺术家, 他们经常在自己  的土地上被视为外人/外国人。这四类艺术家及其作品是本届双年展的主角, 他们构成了当代艺术反体制反传统之核心。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不仅仅是一场艺术展览,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交流、 自然环境可持续性和全 球身份交织的深刻探讨。本届双年展似乎将威尼斯水城变成多元文化对话的巨型画布,展示的作品新颖原创,

激发启迪大众团结向上。参展艺术家结合科技/人工智能与艺术, 探讨当今社会的独特问题, 包括种族歧视、 性别偏见、战争难民和环境健康及未来趋势等问题。

以下是本届双年展引人注目的阵容中脱颖而出的几个国家馆和国际展 。

3、 

中国馆的主题是“地图集:和而不同”,  中国艺术团队巧夺天工, 将中华文化古代艺术传统与当代   艺术表现形式融为一体。展览分为“收藏”和“解读”两个部分, 展示了古代艺术作品的数字档案和从这些历史   文献中汲取灵感的当代作品。这种并置排列不仅促进了跨越时代的古今对话, 也鄣显了和谐共存与文化延续的普世价值和永恒主题。

4、

美国馆由非裔艺术家吉布森(JeffreyGibson) 主导展览, 他使用彩珠饰和纺 织品等传统手工艺, 融合当代艺术元素, 庆祝美国土著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文化影响力。吉布森的装置和艺术  作品创造了一个动态的叙述空间,重新审视和欣尚美国身份的复杂多样性, 强调了在更广泛的美国话题中土  著和少数民族社区丰富多彩却往往被忽略的故事。

5、

法国馆由香奈儿文化基金会资助, 拉丁美裔法国艺术家朱利安·克鲁泽 (Julien Creuzet的多媒体影像  作品呈现了一段复杂的听觉和视觉之旅, 其中相当一部分源自于他的加勒比文化根基。他的展览结合了数字媒体、音响装置和诗意拼贴画, 创造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叙事情景 。克鲁泽的作品包含与海洋航行和文化融合相关的元素, 展现了全球侨民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殖民历史在当代文化表达中仍余音袅袅 。

 6、

德国馆的“门槛”展览直接针对分界国家、文化和历史的模糊地带。犹太裔德国艺术家巴塔那和蒙塔格(YaelBartana & Ersan Mondtag)创作了令人深思的装置作品,通过混合媒体(包括特定场地装置和视频作品)深入探讨归属感这一概念。展览延伸至拉切尔托萨(LaCertosa) , 让受众现身实地跨越水域, 呼应体验作品中 隐喻的门槛, 丰富了有关移民和截然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对话。

荣获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金狮奖的澳大利亚馆“亲友”展由艺术家阿奇·摩尔(Archie Moore) 创作 。澳洲原住民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延续至今的文化之一, ”亲友”展既是此事实的证据, 也是对历史的提醒。

7、

这幅黑板粉笔壁画将卡米拉罗伊人(Kamilaroi) 和比干布尔人(Bigambul)的关系追溯到 65000多年前, 包括所有人类的共同祖先。

8、

教材提到知识传承和历史遗漏, 画面中的两种字样彰显了土著语言复兴的举措, 而孔洞则预示着殖民入侵、屠杀、疾病和流离失所割断了家庭纽带。摩尔添加了有关亲属的 档案记录, 以展示殖民地法律和政策是如何强加于原住民的。这些记录悲剧的官僚文件被周围水中的家谱倒影所包围。艺术家用原住民家族史, 让观众感受到系统性问题的存在, 同时提醒人们:我们都是亲戚亲友。

总策展人佩德罗萨 (Adriano Pedrosa) 策划了双年展的核心展览“处处都是外人”, 在国际馆展出了300多位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作品, 主题涉及移民难民和身份问题。

9、

位于绿园中心的国际馆外墙的巨幅壁画格外醒目, 由一群亚马逊土著艺术家“Movementdos Artists Uni Kuin”绘制。展览聚焦于纺织品和家族遗产史, 推动了一场人类学的微妙讨论:如何用人们共同分享和丰富多彩的经历定义人文。通过这幅全球性画卷, 佩   德罗萨鼓励人们不要排外,不要将外人视为遥远或异类, 而是将其视为人类集体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众多国家馆竞相开馆之时,作者领略了各国各民族文化气氛与最新当代艺术创作, 并亲临现场参加中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馆开幕仪式, 并应邀出席双年展金狮奖颁奖典礼 。澳大利亚馆和新西兰  女艺术家团队(MataahoCollective) 分别荣获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最佳国家馆和最佳艺术家金狮奖;

10、

现居巴黎的土耳其艺术家亚尔特(Nil Yalter ) 荣获本届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 。亚尔特结合其标志性作品《流浪之家 Topak Ev》首次在国际馆展示其创新装置《流放是一项艰巨工作》。正如总策展人佩德罗萨所说: 鉴于本届双年展的标题框架, 我们重视南北之间, 欧洲和其他地区之间旅行和移民的艺术家。亚尔特是非凡的先锋女性艺术家, 也是移民, 她及其作品多方面体现了“外人- 处处都是外人”这个主题精神。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