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2.55亿年前化石证明吐鲁番曾经很凉快
斯氏具隔髓松木化石 到过吐鲁番的科学人,感受最深的家用就是40摄氏度以上的酷热。那里,亿年一直是前化“火焰山”吗? 2012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军、石证博士研究生万明礼、明吐密苏里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杨晚教授等人,鲁番凉快在新疆发现了一种“斯氏具隔髓松木”化石,曾经经过两年多的科学研究,他们还原了2.55亿年前的家用吐鲁番—哈密盆地的“清凉往事”,那里温暖潮湿,亿年年平均气温在12~14摄氏度,前化年平均降雨在900~1240毫米。石证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知名地学期刊《古地理,明吐古气候,鲁番凉快古生态》上。 这棵“树”年轮不明显 “这就是我们研究的木化石。”王军的电脑里有一张图,图中的硅化木化石,直径15公分左右。 “它其实是一棵生活在2.55亿年前的松柏,如今已经灭绝了。它应该很长,我们只发现了其中的一部分。”王军说,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种松柏类的化石,它活了多少岁,它是怎么死掉的?这些都无法知道。可以确定的是,这棵树生活在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之前的1000万年,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中,它属于已“消失”类。 王军他们把这棵树取名“斯氏具隔髓松木”,以此纪念中国古植物学和陆相地层研究的先驱斯行健院士。他们化石切片,在显微镜下细细研究。时光过去了2.55亿年,但树的木质部细胞依然完整,上面的细胞孔,有大有小,中间还有一个个的小间隔……“这棵树的生长年轮不太明显,化石上的细胞大小是渐变的。”万明礼说,借助显微镜,他们还发现了这棵树“生前”状况并不太好,它被螨虫啃噬,身体里到处是螨虫的粪便。 2.55亿年前,吐鲁番年平均气温为13℃左右 “植物是气候变化的‘温度计’,当时的古气候、古环境怎么样,通过植物能解读出来。”王军介绍,对于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古气候,杨晚教授已经研究了10年多,之前,科学家们通过对植物周边岩石圈、土壤的研究,推测出了那里古气候的大致情况,但一直缺乏植物学的佐证。 事实上,植物对气候、二氧化碳比较敏感,雨水多、温度高的时候,树木生长相对快,木化石中的细胞会比较大;而天气冷,又比较干燥的时候,树木生长就会比较慢,木化石的细胞就会比较致密。 通过对“斯氏具隔髓松木”化石的研究,万明礼还原了2.55亿年前新疆吐鲁番的气候。“那里不是天然的火焰山,2.55亿年前,那里很清凉、潮湿。”万明礼说,那时候,吐鲁番-哈密盆地处于北纬50度左右,且年平均气温在12—14℃,年平均降雨在900—1240毫米。 而现今的吐鲁番盆地气候形成原因,万明礼认为,可能和博格达山脉的出现有关。距今2.5亿年前左右,由于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吐鲁番微板块的碰撞,加上中、新生代板块运动碰撞、挤压,形成了博格达山脉。“博格达山脉的出现,影响了大气环流,阻挡了带雨的云块,造成了今天的吐鲁番盆地的干旱。” 对于这次研究,王军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探究距今3亿年到2.5亿年期间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繁盛之后突然绝灭的原因。“斯氏具隔髓松木就是在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前消失的。当时,世界上95%的海洋生物以及75%的陆地生物都在‘短期’内神秘消失。”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南京江北新区:开展春节期间白酒市场“双打”专项执法检查
- 星级服务 吃得明白放心
- 滁州马拉松抽签结果公布_
- 暑期更重责任!北京体彩销售员为未成年人撑起“防护伞”
- 土耳其發生假酒中毒事件致11人死亡
- 高雄大樓疑「冷氣電線走火」竄煙! 住戶聽到爆炸聲驚逃
- 新航一波音客機緊急迫降曼谷機場 機上1死30傷
- 制止餐饮浪费|广西梧州市压实网络点餐平台责任 大力制止餐饮浪费
- 【快围观】2019年国庆放假通知来啦!这些变化要知道!
- 驻四会石狗镇工作队:“智改数转”打开乡村振兴新次元
- 杜蘇芮增強恐轉中颱!最快明晚發布海警 一圖看最新颱風預測
- 医德高尚不断进取的好医生
-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 宣布辭任執政自由黨黨魁
- 黑龙江: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全面启动
- 景美公寓頂樓加蓋竄火伴爆裂聲 住戶驚逃:嚇死
- 非ST股接连锁定面值退市 专家建议:市场变化中规则应有灵活性
- 关于广东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我们请AI写了一篇“广东三农”版
- 安徽实施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
- 歐盟突擊檢查中國企業在歐辦公室 商務部:中方對此表示嚴正關切和強烈反對
- 全国首单商标海外布局费用损失保险落地广州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