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匿名提问箱”成年轻人社交新宠 为何这么火?
“年度歌单里排名第一的网络是哪首歌?”“未来十年你的人生规划?”“有没有被甩过?”最近,这种别人能够匿名向自己提问的匿名年轻“提问箱”越来越得到年轻人的钟爱。只需要在朋友圈或是提问微博发出一个提问链接,便能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箱成匿名提问,问题类型涵盖了学习、人社生活甚至是交新隐私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何火释放好奇还是解答困惑,“匿名提问箱”正在为当下的网络互联网社交建立全新的互动关系。 只需分享链接,匿名年轻便可收集“匿名提问” “我玩匿名提问箱算是提问晚的了,去年六七月份才开始用。箱成”南京某高校大三男生J同学告诉记者,人社自己算是交新“匿名提问箱”的跟随者,“开始火的何火那阵子,我还没留心,网络后来重新被同学‘安利’,才开始玩提问箱。”J同学介绍,“匿名提问箱”的玩法相对比较简单,注册后,将自己的页面分享到朋友圈或是微博等社交平台,分享的露出页面里会有“快来匿名向我提问吧”这样的提示,你的同学或是朋友就可以来匿名提问了。 热度最高的时候,J同学一天可以收到二十多条提问,情感问题、学习问题或是职业规划、个人理想等,问题的涵盖范围涉及到了方方面面。“问个人情感问题的朋友,我觉得大多数都是出于好奇或者朋友之间的一种关心吧。而学习方面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我平时还是很重视学习的,大家也觉得跟我有话可聊;第三类是关于我个人情况的一些其他问题,比如说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我的理想等等。”J同学认真分析过自己的提问箱里各类问题的构成和来源,“我一般会用坐车或是休息的时候回答问题,因为这些时间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打发,回复提问箱成了我消磨时间的办法之一。” 网友“小仙女”开始玩提问箱的契机完全是因为追星。“去年上半年,看到站子(粉丝对明星官网、后援会、粉丝论坛等的称呼)在通过提问箱的方式收集我们对爱豆的建议,一下子觉得这是个挺好玩的东西,所以决定也用着玩玩。”“小仙女”曾在一天里将提问箱链接在朋友圈重复分享了三次,“的确有迫不及待想收集问题的心理,想看看大家对我的提问都会集中在哪些方面,我在大家心目中又是怎样一个人。” “来自陌生人的关心”为什么这么火? “匿名提问”在年轻人中到底有多火?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某品牌匿名提问箱通过小程序和APP,在两年内吸粉近200万。网友比喻,提问箱就像是一个渔网,当你把它放出去的那一刻,就开始对网里会出现的东西充满期待。数百万年轻人在这里宣泄情感,释放秘密,感受着“来自陌生人的关心”。 提问箱里,寄托着年轻人的爱与哀愁。“很多话面对着熟人反而说不出口,但一旦匿名,一切都不一样了。”“山坡地瓜”认为,“匿名”让社交关系恢复到了曾经的“躲在昵称背后”的时代。“你不知道对方是谁,这是匿名提问箱最大的‘好奇点’,对方可能是你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也有可能是陌生人。通过一个箱子来建立交流和联系,这一点感觉很奇妙。” 对于一些名人来说,“匿名提问箱”也让他们有了和粉丝沟通的全新渠道。一位知名网络写手曾公开表示,自己会和粉丝约定,定期打开自己的匿名提问箱回答问题。“我曾经通过匿名提问箱向一位写手提问过。”大四女生小梅告诉记者,提问箱让自己感受到了快乐,“得到回复的感觉,不亚于随手买的一张彩票中了奖。” 也有人表示,“匿名提问箱”的背后,绝大部分还是“熟人社交”。“我最好奇的点就是,大家提问更多的是出于自身的好奇还是只是娱乐或者调侃。然后我们如果认真地做出回答,他们又会关注多少。”J同学曾经有过多次将“线上提问”折现成为“线下见面”的经历。“比如,之前有同学问我类似人生规划一类的问题,后来在线下,他就找我交流了。我觉得他是真正想解决问题,只不过一下子不太好意思问我,通过这种匿名的方式,跟他建立了沟通,使他放平了心态,他愿意线下跟我讲更多,真正能够解决问题。” “匿名提问”成为“社恐”保护色? 除去释放好奇和坦诚交流的功能,匿名提问箱的火爆,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它的“安全距离”属性,解决了当下年轻人的一大社交困惑——社交恐惧症。通过“匿名”的方式构建的安全社交距离,让年轻人们重新燃烧起坦诚交流的欲望。 网友“丢丢”认为,匿名提问箱给很多人提供了“想说但说不出口”的机会。““我就是严重社恐,连给同学打个电话都觉得困难。”“丢丢”表示,匿名提问箱给自己带来的“保护”,让自己无比安全。“我曾经在QQ群里和同学聊天,吵崩了,但谁都不肯在群里先说对不起,后来我们是通过匿名提问箱互相问答的方式和好的。我主动去她的提问箱里和解,她肯定知道是我的提问,但我们就是不互相说破。前一天晚上聊了好久,第二天我们见面了,照样手拉手一起去食堂吃饭。” 这样的“安全距离”,专家们却并不一定认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表示,“匿名提问箱”容易让人产生对“匿名社交”的依赖。“面对面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通过‘匿名’的方式来完成,这其实是一种不够自信的表现,双方之间也没有构建起完全的信任,生怕互相遭到不理解。这就是年轻人们给自己贴上‘社交恐惧’标签的根本原因之一。”袁勇贵告诉记者,“打交道”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如果长期依赖网络,没有线下的“面对面社交”,“交流”的能力会产生退化。因此,熟人之间的“匿名”完全可以当做一种游戏,而不是依赖,“勇敢迈出这一步,和同学、朋友设立起健康安全的社会关系,多多锻炼和交流,这才是真正的‘安全距离’。我们要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友善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网络“匿名提问箱”成年轻人社交新宠 为何这么火?
编辑:汤晓雪 来源:扬子晚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1-04 15:02:43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消费环境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竞赛总决赛在深圳举行
- 南极冰层下首次探测到大型地下水系统
- 国际乳业巨头恒天然下调原奶价格预期
- 4月份挖掘机销售同比降47.3%
- 伊朗外長:旨在懲罰侵略者的合法防禦是必要的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0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545例
- 以岭药业:连花清瘟胶囊获得尼日利亚注册证书
- 海正药业:国贸集团拟减持不超2%股份
- 市场监管行风建设在行动
- 科信技术:两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6%股份
- *ST亚星:5月10日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
- 新课程探索元宇宙中的学习
- 陪诊服务如何“走得更远”?
- 游戏发行商Com2uS与当地医疗产品制造商签署协议在元宇宙中获得健康服务
- 构建“15分钟核酸服务圈”上海松江已设1400多个采样点位
- 俄副外长格鲁什科:俄罗斯不会关闭驻外使馆
- 安徽: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_
- 德国联邦议院议长巴斯抵达乌克兰基辅
- 日驻美大使:预计拜登将在访日期间正式启动美国印太经济战略
- 深圳:5月9日电,对受疫情影响人群住房按揭、信用卡等灵活调整还款计划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