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潛水教練幾年了,從蛙成雪蛙鞋穿得比高跟鞋還習慣,鞋換靴打雙腳改換成雪靴踩上雪板仍然是擊連菜鳥一枚。我的滑雪滑雪是自學(亂學),又怕變成豬隊友,課程初期都自己練,讓突動作不標準、破盲技巧也不穩定,從蛙成雪東倒西摔,鞋換靴打(上過教練培訓課才懊悔早知道就應該先上課再自己練,擊連屁股會少摔很多次),滑雪稍微有點基礎後有時拖著教練朋友一起滑,課程順便檢查我的讓突姿勢動作,就這樣練習一陣子後,破盲稱不上高手,從蛙成雪但也能從山頂滑下來唬人。隨著時間逐漸練到中上階段了,揪高手一起滑,加快速度追趕,還勉強追上車尾燈,加上已有人陪膽子大,敢挑戰高難度雪道,玩得也挺開心。
後來想精進報名幾堂滑雪課,不過內容已太簡單,效果有限,其實早在當初決定到北海道待整個雪季時,教練魂已燃起,計畫著應該把考滑雪教練證當成目標,就不會只顧著玩,會盡量糾正自己的姿勢。況且教練課程是高階的系統化課程,應能補強我中間遺漏的小細節,糾正滑行姿勢與技巧,還有正確的滑雪概念,就算不當教練,照片影片也會看起來很厲害。
考滑雪教練時非常焦慮,因為雪齡才幾個月經驗不足,並且只在開課前三天才候補成功,線上教材還是上課前一天才收到,一切都太突然,沒辦法預習,上課內容都來不及準備就坐在教室裡了。正式上課前訓練官有初略講解上課流程,不過一次太多資訊灌進來,吸收有限,一知半解的情況下搭上纜車,大家一起試滑,看看每個人的滑行程度,不難想像同梯的同學中,我是雪齡最短也滑得最差的。
三天的課程,腦子短路,犯許多愚蠢錯誤,連平常輕而易舉的事情都做不好,比如下纜車跌倒,進閘門卡住,就連平時滑到可以飛起來的雪道也滑得七零八落。這些從來也沒發生過的問題竟然在重要的考試期間出現,不要說訓練官,我都搖頭嘆氣了。第一天下課後,資訊轟炸、腦子爆炸,人都快虛脫了,而且打擊很大,信心低落,只想盡快追趕進度,複習寫作業,期望第二天表現好一點。
第二天包含了滑行跟教學兩個部份的評估。經過昨天的指導,滑行有進步但還在適應中,仍舊差強人意,不過讓我超沮喪的是,教學評價很低,扣分點在哪?首先是課程順序還不熟悉,跳過了某一個步驟,訓練官還說我教課程很bossy,命令指揮讓人不舒服!天啊,過去潛水課程結業時,學生總是以幽默溫柔有耐心來評價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字彙會連到我身上。每次我做學生問題糾正時,一直被講make it shorter, simple and clear.簡單口語翻譯一下=廢話太多,重點太少。這下子打擊更大,下課後在教室內跟同學沙盤演練一整晚,臨陣磨槍,期待能把教學流程灌進腦中。
第三天是兩個階段的教學評估,前兩天的表現把我打到谷底,早上的試教比前一天進步,但仍差強人意,問題少一樣,教學流程依然不夠熟悉、跳過一個步驟,但至少教學的過程是有趣的,逐漸回復正常中。中午吃飯時的氣氛低迷,大家低頭吃飯看教材。因為是最後機會,萬一再失敗就是明年再來。許多同學是費盡千辛萬苦,排假搭飛機千里迢迢只為了這次考試,臉上寫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下午的最終機會,內心坎坷不安的情況下進行了我的最終測驗,剛開始時可能是一種豁出去的概念,拋開前面幾天的打擊,不知是教練魂上身,還是頓時開竅,或許是午餐有吃飽總算記起來流程,亦回到教潛水時的水準。
試教結束後,訓練官跟我說:Thank you for great lesson. 當時我真的很開心,最後每個人都會與訓練官的個別總結,他跟我說,他一直覺得我表現失常,總是差一點,但最後總算讓他看到我的表現,而且是他覺得非常棒的教學方式,請我繼續保持,之後一定會是個很棒的教練,差點飆淚。
經過三天扎實的課程後,除了滑行技巧有進步之外,對我最大的收穫是學到另一種更有效率與精確的教學方法。每次上教練培訓課程都能為我帶來新的收穫,各個教練都會有自己的風格,當剛上教練時都會盡量去旁課多吸收,參考其他教練的教學優點。有位經驗豐富資歷幾十年的教練跟我說,不論資歷,我們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時間久了,人難免有惰性跟盲點。學生第一次潛水甚麼都不懂,潛水時玩得開心照片漂亮就任務完成,自己也不自覺,忘了精進。這次課程中,想起了他的叮嚀,應該把這句話放進手機桌面時刻提醒自己。
課程被指出的問題點通常反映出平時生活的缺點,當初考潛水教練最後的開放水域考試時,我過度緊張,游到學生前面時,停頓了一下,等著考官下指令。等了一下,考官拍拍我指著手錶,我翻譯一下水語:你浪費太多時間,請馬上開始。後來思考著,其實平常經常依賴性過高,等到自己要掌大局,總有點失常,找出問題後,便時刻提醒自己。這次的滑雪課程,突破過去溝通的盲點還有膽子大一點,找出自己的獨特優點,是這次課程之外的最大收穫。每次教學過程跟學生的互動是一種訓練跟考驗,遇到好教的上課跟玩差不多,寓教於樂就是這種感覺吧;遇到難教的,考驗是互相的,如同打電玩要一關破一關,很具挑戰性,沒找到破關方法只能停在同一個關卡,腦袋得轉個幾千次找方法。順利破關的成就感無限,或許這是我一直享受當教練的原因吧。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