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理科太太叫「酸民惦惦啦!」,但若學員在課程中「情緒被打開」,誰來負責接住他?

文:楊貴智

「我不是理科心理師不能幫你諮商,但我在諮商室的太太另一頭和自己搏鬥了100多個小時,我想以學姊的叫酸接住身份,分享我的民惦筆記,陪你走過這一段。惦啦但若打開」

——理科太太

網紅理科太太與網路學校平台Hahow、學員緒被集資平台Zeczec合作的課程新課程「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自2022年12月1日上線,立即吸引網路目光並橫掃市場,中情短短十日募得近三百萬鉅資,誰來引發諮商心理界極大疑慮。負責然事實上,理科自同年6月Hahow發布課程問卷以來,太太相關爭議就不斷出現。叫酸接住

事件回顧

於2022年6月,民惦Hahow發布名為「自我覺察線上課程」的惦啦但若打開問卷,稱填寫問卷可獲得早鳥八折優惠券,內容並提及「理科太太透過過往諮商時學習到的知識,利用#生活案例X#科學理論X#實際練習,以一套具體方法有意識探索自己」

image_(12)作者截圖提供

到了8月,這套課程發展為「理科太太自我覺察線上課程」,標榜協助學員「從過來人經驗,打造不受外界影響的自評系統」,而從右側說明欄位,都可看出課程將藉由理科太太的「諮商經驗」為基礎,帶領線上課程學員進行心理探索。

image_(13)作者截圖提供
image_(14)作者截圖提供

然8月的影片及相關文案貼出後,隨即在諮商心理界引發議論,因此到11月課程正式上線前,Hahow及理科太太始將課程名稱改為「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並於文案中開始強調「我不是心理師不能幫你諮商,但我在諮商室的另一頭和自己搏鬥了100多個小時,我想以學姊的身份,分享我的筆記,陪你走過這一段。」

然而在課程介紹的相關內容中,仍然將「認識身體、觀察情緒,整合自我到選擇回應」、「建立自評系統,成為不受外界干擾的不倒翁」等通常需藉由專業諮商心理師引導進行之項目,列入課程項目,讓學員自行操作,引發更大爭議。

調查發現,課程行銷手法,早期直接宣稱課程為「自我覺察線上課程」,引發爭議後近期才改名為「諮商筆記」,企圖藉此掩人耳目,但內容換湯不換藥,仍然是讓學員在毫無專業陪伴的情況下進行「自我覺察」。

image_(15)作者截圖提供

來自諮商心理界的質疑

課程正式上線後,課程大綱內容隨即曝光,再度於網路上引發更多討論。

網名為Jeff Lee之臨床心理師撰文認為:

心理治療或心理諮商很重視的是獨特性,每一個人都不一樣,而這樣的筆記如果有人照做了或是信以為真覺得原來這樣就可以了,而錯失了需要正視治療和諮商的機會和協助,請問理科太太可以負責嗎?

陳劭旻諮商心理師則撰文指出:

諮商的學習其實是個人的:我知道如何處理夫妻間的衝突、知道現在到底要不要離職,從被性侵的經驗中復原,諮商的「學習」從來不是去獲得一套可以到處教授人的知識,而是解決你當下人生遇到的困難。

理科太太諮商的的收穫,理論上也只能夠回應他個人的難題,憑什麼一個個人的經驗尊貴到能解決所有人的困難。

而且諮商的目的應該是專注於他個人的難題是否解決,如果一個人諮商過後的焦點是在他「從心理師身上學到了多少技術」,那樣的過程也許根本稱不上諮商,而所謂的「諮商筆記」其實也根本毫無參考價值了。

理科太太的回應:酸民惦惦啦

對於來自網路的質疑,理科太太的回應則是「酸民惦惦啦」,堅持自己的課程本質並非諮商,而是「分享諮商經驗」,且目的是鼓勵大家勇敢去諮商,網友不應在實際課程上線前就攻擊。不少粉絲給予支持。

image_(16)作者截圖提供

Hahow平台則於Facebook留言區回應:「課程主要會分享的是:理科太太自身怎麼實踐自我覺察、並造成改變,且課程內容資訊也經諮詢專業諮商心理師,並不會實質替學生諮商或心理治療。」

image_(17)作者截圖提供

然而觀察發現,課程設定的教學目標,並非單純「認識心理諮商」,更像是「完成心理諮商」,明顯與理科太太所說「鼓勵大家去諮商」的目的,相去甚遠。

在Hahow的課程頁面上,明確提供「接受改變中的自我」、「建立自評系統」,並提供課後練習,甚至引導學員利用自評系統來評價自己,梳理自己的想法、關係及人生目標。理科太太所說「鼓勵大家去諮商」的目的,明顯相去甚遠。

image_(18)作者截圖提供
Hahow課程頁面截圖(20221211版)

線上課程不適合進行自我覺察

石瀝新諮商心理師更表示,學習心理學及自我覺察的知識,跟實際進行自我覺察,是完全不同等級的事情。

石瀝新諮商心理師提醒,個案在自我覺察的過程中,經常伴隨自身經驗的湧現,進而出現諸如低落、絕望、憤恨、怨懟等情緒反應,而諮商心理師必須透過各種諮商的技術、對理論的理解與心理師的理論內化,接住「情緒被打開」個案。

在實務上不乏許多個案,因參加不具有心理學專業操作心理學課程,導致過往創傷被翻攪出來,例如回憶起幼時跟親友間不好的回憶,卻因為講師無法承接個案妥當處理情緒,甚至以錯誤方式處理,導致個案產生二度創傷,進而更加難以面對自己的人際關係。

石瀝新諮商心理師認為,從目前已經公開的課程資訊,可以看出理科太太的課程已經涉及到相當程度的自我探索,同時還有自評表、專屬社團等,已經不是所謂透過瞭解心理學知識後的自我成長,也不是看看理科太太諮商筆記的共鳴與反思,而是隱藏著許多「我陪你整理你自己」、「專屬社團陪你一起整理」的概念。

換句話說,理科太太在這堂課中,已經不僅僅只是講授「什麼是自我覺察」、「什麼是諮商」、「何時該去諮商」等知識,更是帶領學員嘗試操作「自我覺察」,甚至宣稱「自我療癒」,但是當學員「情緒被打開」的情況,誰來負責接住學員?因此諮商心理界才會有這麼大反彈跟疑慮。

課程帶領學員使用自評表,引發諮商心理師憂慮

石瀝新諮商心理師接受採訪時表示,理科太太在文案使用的「自評表」,不是諮商心理師會使用的專業用語,因此實際上確實不知道所指為何,但從平台文案觀察,應該是協助學員探索自我的工具。

針對這一類的工具,石瀝新諮商心理師表示,專業的諮商心理師會使用「具有專業信度及效度測驗量表」來進行評估與衡鑑,因此自評表究竟能夠提供多少幫助,以及是否會對購課學員帶來未知層面的影響是需要謹慎面對的。

此外,即使是專業量表,石瀝新諮商心理師提醒,由於人是立體的,而每一種測驗量表都只能呈現出人的某一個面向,因此專業的諮商心理師必須避免只透過一個評估工具來斷定一個人的狀態與模式,同時需要透過測驗後進一步的討論與整理,才能進行真正的覺察與自我理解。

而且學員還可能因為這個不夠客觀的「自評表」感到情緒低落,這時候誰來照顧學員的情緒?誰來承接學員的情緒。

89r3j5kzeq3pfbeg1ra96k3vx6p3pn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心理測驗不等於心理學,諮商是引導成長

石瀝新諮商心理師提醒,不管是利用衡鑑工具或其他方式,讓個案了解自己,都只是過程,重點是要如何引導個案利用自我覺察的結果進行反思,進而成長。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