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用高工時換取競爭力,其實反而大幅度降低我們的競爭力

人的用高一天只有24小時,你也可以說它是工時1440分鐘,或86400秒。競爭降低競爭如果你吃飽太閒,力其力想要使用最精確的實反定義,你可以用國際度量衡局對於一秒的幅度定義來用國際單位制描述何謂一天:

銫133原子在超精細結構和基態這兩個能階之間持續794,243,384,928,000次躍遷輻射之週期。

不過有鑑於作者是用高年過30了還很中二地在用日本刀斬竹子當休閒娛樂的文組人,本人沒那麼多他媽的工時理組時間去用銫133原子嗨到像是在舞廳嗑了太多美江佈道詞之後產生超自然震動般跳來跳去的龐大數字來寫這篇文章,所以我們還是競爭降低競爭以不甚精確的「小時」來作為這篇該死文章的計算基準單位。

人的力其力一天只有24小時。嗯,實反這是幅度廢話,就跟肚子餓了就要吃東西,用高身體累了就要睡覺一樣,工時是競爭降低競爭所有人都知道的純粹廢話。但,就因為這他媽的太廢,整個廢到爆,廢到似乎根本沒什麼人真正在乎它。對於時間的重要性,其實已經散見在我的很多篇文章中,但都是零碎而片段的,很容易在我那些萬字地圖炮的茫茫字海中被忽略,所以我們這次就專門來談論一下「時間」、談論一下「一天」。

由於作者畢生夢想是當中學教師,所以就像校長、各處室主任、還有教官一樣,這個「一下」,當然也是比照「各位同學,接下來教官簡單報告一下」的那種時間長度。所以各位可以注意到,都還沒進入正題之前,我就已經用超過500個字耗掉了大家可以撒泡尿的時間。不用擔心,接下來我會讓這篇文章跟便秘一樣,讓讀者朋友們能夠充分享受到這坨又臭又長的拉屎過程。   

人的一天只有24小時。你幾點起床呢?6點?7點?8點?還是剛要睡覺?是說我打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是早上10點5分,而我還沒睡。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作者一樣是個需要靠吃藥才能睡著、而且還不保證吃藥過後多久才能睡著的病患,所以我先假設你早上6點起床好了。   

從早上6點來當作一個人「生活作息循環週期一天」的起點,倒數計時開始。

起床之後呢?假設你有份工作(或學生),你會需要從家裡透過各種方式移動、通勤到工作地點(或學校)。在眼睛張開,醒來的那一瞬間,你人就可以宛如《星海爭霸二》裡面的神族用水晶塔的幽能矩陣傳躍、瞬間移動、精神抖擻地站在目的地了嗎?吃屎,除了少數人以外,我相信大多數人會在鬧鐘響起過後先在床上翻滾個一陣子,再睡眼惺忪地把您的尊臀從床上移駕到廁所去。

An Indian Asian woman wakes up and reaches to turn off a traditional alarm clockPhoto Credit: Depositephotos

從床上掙扎著爬起來,然後去廁所刷牙、洗臉(有人還會需要加上拉屎)、換衣服、整理東西……一直到著裝完畢踏出房門口,每個人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不同,通常介於10分鐘到2小時之間。我們抓個方便的數字:1小時。   

現在來到早上7點了,離一天結束還剩下23個小時。   

有些人會吃早餐,有些人不會;有些人住在公司或學校宿舍,有些人則需要騎機車、開車、搭乘公車、捷運、甚至火車來進行跨縣市移動。同樣的,為了方便,我們用1小時來計算。也就是從你踏出家門口,直到你在辦公室(或教室)坐下來,所需要花費的時間。   

現在來到早上8點了,離一天結束還剩下22個小時。   

雖然「通說」上班、上學時間是8小時,但我們都很清楚鬼島的「實務」是如何運作的。學生可能得在教室裡面花上10個小時把屁股坐爛,如果有晚自習或補習班的話甚至會超過12個小時。

而不管你的職業是什麼,在「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已成為主流的鬼島,「被打卡」已經「相對來說」還算好的了,更多的是根本沒有打卡這回事,所以在工作上「被自願加班」到10、12小時以上也是稀鬆平常的基本款。我們「仁慈」一點,連帶把休息跟吃飯時間也算下去,算總數10小時就好。「刷」一聲,靠么,10個小時不見了!

現在來到傍晚六點了,離一天結束還剩下12個小時。

一天的一半過去了,你可能會想,還有12個小時啊!錯,我們得先扣掉睡眠時間。有人6小時就可以生龍活虎,有人要10小時以上才勉強算睡飽,一樣,我們抓通用基本款,算它8小時。睡覺時間8小時一扣下去,你就會非常驚悚地發現:離一天結束只剩下4小時。  

RTXQ47T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剛剛我們跳過了什麼?上班上學要花時間,下班放學就不用花時間嗎?當然要,於是,又一個小時,你被困在車陣或是充滿汗臭味的車廂裡。   

現在來到晚上7點了,離一天結束只剩下3個小時。   

你可能在回家途中買外食,也可能直接在外面吃;你可能得自己去黃昏市場買菜、也可能回到家就有家人做好的熱騰騰晚餐在等你。有人狼吞虎嚥、有人細嚼慢嚥,所以我們把吃飯跟「收拾殘局」的時間合併計算比較方便,再減一小時。

現在來到晚上8點了,離一天結束只剩下2個小時。   

然後呢?然後要洗澡啊!除非你像某些民族一樣,一輩子只洗三次澡:出生一次,結婚一次,死掉一次(不過那是人葛屁之後的事情,嚴格來說算大體清洗,所以活著的時候其實只有2次),否則依照鬼島的生活習慣,一般人在通常狀況下,一天至少會洗個一次澡。   

有些人隨便沖沖洗洗,3分鐘戰鬥澡結束;有些人視洗澡為每天的「重大儀式」,非得要把浴缸的水放好放滿,然後在浴室裡面「全面淨化」自己的身心。嗯……這讓我想起有個國中同學就是帶著這樣的態度在洗澡,每天至少要花上2小時在浴室裡面。好啦,既然我們沒辦法蹲在人家浴室裡面拿碼表計算2000多萬人從踏入浴室到走出來的時間,我們算半小時就好。   

現在來到晚上8點半了,離一天結束只剩下1個半小時。   

這一個半小時是空的嗎?鐵定不是。還有很多家事要做咧!吹頭髮、整理明天要用的東西、倒垃圾……。於是,最後的1個半小時也沒了。還有,別忘了,你不是一躺到床上,大腦立刻就進入睡眠狀態;跟起床一樣,不少人習慣刷刷手機、或者死瞪著天花板一陣子之後,才會睡著。  

於是,24小時倒數完畢,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事情有這麼簡單嗎?屁啦,最好每個階段到下一個階段都是「吳鳳接鬼」,那就真的看到鬼了。你他媽的最好都不用「休息」,可以每天像生產線上的機器一樣一個程序接著一個程序,中間完全不會有任何停頓。只要你是個人,做完一件事情之後,在做下一件事情之前,都會多多少少有個幾分鐘的緩衝休息時間。

Depositphotos_25079635_l-2015Photo Credit: Depositephotos

把一整天當中那些事情與事情之間的零碎休息放空時間通通加起來,我敢說一定超過1小時。幹,可是我們已經24小時倒數完畢了耶!對啊,你也知道喔(挖鼻)。現在時間變成負數的了耶,也就是說,如果依照上述所謂的「正規程序按步就班做好做滿」來過日子的話,你會發現:一天24小時根本他媽的完全不夠用。   

我們在上面的計算甚至沒有把撒尿跟撇條的時間計算進去耶。   

所以,人們做出了改變,並且付出了很大的犧牲。我們很多人並不是每天洗衣服,也不是每天倒垃圾,更沒有每天做家事。其產生的影響是:我們的生活「品質」其實是一直在往下掉的。  

上述只是假想的一個例子,我們都知道事實其實更糟糕,不少人自己也體驗過:學校、晚自習、再加上補習班;早上6點出門,晚上10點回家的日子。   

人的一天只有24小時。就算我們只計算工作(上學)、通勤、睡覺,連吃飯洗澡都當是在公司(或學校)解決的好了。就算省略到這種程度,一天的「剩餘時間」依然不足4小時。睡前的這4個小時,通常拿來看電視、滑手機。   

運動?進修?閱讀?學習?社交?那太奢侈了,相對多數的人回到家只有一個念頭:幹……累爆……死死算了。   

除非你內分泌失調、或者基因天生跟一般人有些許不一樣,每天都嗨到一個極致、不管是身體還是大腦都完全不會覺得累(特別附註:通常我們俗稱這種狀態叫「輕躁症」,也就是:你該看醫生了),否則經歷過一天的「摧殘」下來之後,不要說累,可能累到連「累」這個字都無法在腦海中浮現。此刻的狀態,叫做腦袋一片空白,近乎白痴。   

Concept of stress with gear in the head of a businessmanPhoto Credit: Depositephotos

鬼島的「大人」們信奉一種完全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奇怪價值觀。對教師、家長來說,很多人以為花越多時間啃書效果越好、成績越高;對資方、老闆、主管來說,很多人以為工時越長,產能越好、產值就越高。但眾多學門領域的無數嚴謹的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事實完全相反。   

大腦和人體需要充分的休息,學生才能將學到的東西充分轉化吸收,真正被記憶、學習下來;大腦和人體需要充分的休息,員工才能發揮更高的效率與效能,創造出更高的產量和產值。   

如果高「蹲課桌椅時數」跟高工時是「正確並有效」的,那麼鬼島應該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經濟和軍事超級強國。但是,有嗎?沒有啊,沒有就是沒有啊。把其它那些「有腦袋」的國家的學生表現與政經軍事實力拿來比較,欸,人家時數越少的表現越好耶,怎麼辦?要狡辯什麼呢?鐵錚錚的事實就是擺在那裡啊。

儘管本人在很多篇文章都有強調,但我假設所有人都是在過勞的恍惚狀態下不小心被魔神仔誘拐進來第一次看我的文章,所以我要再次強調:大腦在極度疲倦的狀態下,其「記憶力、注意力、反應力……」等能力會「全面性大幅度下降」到跟「喝醉酒」一樣。   

因為這樣而在上下班或上下學途中所產生的交通事故數量,遠遠高過於酒駕。所以如果你是屬於那種認為酒駕者罪該萬死的人,那麼依照同樣邏輯跟同樣標準:讓你累成這樣的人,還有你自己,一樣該死。   

無論何種產業、何種職業、何種身份,絕大部分的人都深受長期過勞之苦。比較明顯的後果,就是你會在通勤途中因為一個恍神而發生交通事故,幸運一點的坐救護車,不幸運的就躺靈車了。比較不明顯的,長期過勞會讓身體「整組壞了了」,會誘發各種急性或慢性疾病。「沒辭操到死,沒死操到辭」,這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狀況。   

我們誤以為可以「提升競爭力」的做法,其實是在大幅度降低我們的競爭力。不用任何權威背書或者學者研究,我直接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講、人、話」:當你的腦力跟體力都爛到一整個廢,全身上下裡外各種疾病一堆,你要怎樣跟人家競爭?競爭個屁,是要比賽誰先進靈骨塔嗎?  

TIREDNESS_SLEEPING_NAPPING_疲累_打瞌睡_睡覺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而「錯誤」會造成損失……非常嚴重的損失。這些損失造成舉國財力和人力完全不必要的「嚴重浪費」,拖垮社會整體的「對外競爭力」。至於是怎樣的悲慘損失?那就得請各位移駕到很久以前我談論過勞的另一篇文章,除了重複的內容沒必要再打一次,複製貼上又覺得似乎太混以外,也因為我現在這個當下「很累」了。   

結果,到最後還是進到了兩廳院(醫院、法院、景行廳),人們才會發現自己的損失到底有多慘重,一輩子的努力在一次的重創下徹底化為泡影,完全得不償失。   

我們沒有時間運動、沒有時間好好交朋友、沒時間談戀愛、沒時間培養興趣、沒時間陪伴孩子成長、沒時間陪伴朋友、伴侶、家人;沒時間休閒娛樂、更沒時間「充實、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最慘的是:我們連好好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或許會有人說:「哪有沒時間?一堆人回到家不是還有時間看電視跟滑手機嗎?」是啊,因為大腦「北七化」了,沒辦法吸收或思考,整個腦袋空空;身體也累到就算想動也沒辦法動,當然也只能看著各種大小的螢幕,然後讓自己越來越北七、一天比一天北七。不然還能怎麼辦?   

雖然我常常帶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情,用強烈的措辭和一大堆的髒話,試圖激起人們對於「增加、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基本常識和知識,也大聲疾呼「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原本就應有的」權益、甚至是去幫助他人。但其實我很清楚,在絕大多數人每天累得半死、心力交瘁、根本沒時間的前提下:主觀不能、客觀不能。   

7個字:「欠缺期待可能性。」我們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心力,更沒有體力。就算有心,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最近華航的機師們在帶頭罷工,本人雖然在行動上沒辦法響應,但立場上是絕對支持。不管是社運還是工運……各種公民運動,無論是何種職業身份,我都支持人們站出來爭取權益。因為權益並不會憑空從天上掉下來,任何權益都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經過持續而漫長的時間、流淚流血爭取而得來的。

在這裡稍微提一下,《鐘點戰》這部電影,個人認為其採用的手法是個不錯的比喻,把時間具體化為實際的貨幣,甚至是壽命。現實也確實是如此。只有極少數人,能真正擁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能夠不去做自己並不想做的事情。   

人的一天只有24小時,但我們被迫需要負荷的量卻遠超過於24個小時,以至於我們根本無法好好過完「完整的一天」,更別說「好好過完一生」。   

誰霸佔了我們寶貴的時間,讓我們絕大部分人一生勞碌卻得不償失?誰讓我們失去了寶貴的時間,讓我們絕大部分的人一生從未真正擁有過時間?

而那些人,卻「強行支配」了我們幾乎所有的時間,讓我們在缺乏「時間」這項最寶貴「彈藥」的艱困處境下,幾乎難以進行任何反擊。   

因此,無論要花多久時間,我的態度和立場都不會變;無論要花多少心力,我的言語和行動也不會變。因為我深深相信:人們應該奪回原本就屬於自己的時間,完成自己的人生。   

最後,我想引用《生命的時間學》這本書裡最重要的一句話來作為此篇文章的總結:

如果我們給時間更多的生命,生命也會給我們更多時間。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