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半癌症死亡是可以预防的
导读 (IC photo/图)早在1981年,近半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出了癌症的癌症三个三分之一的论断:癌症病因中的三分之一是可以设法避免的;癌症病人中... (IC photo/图) 早在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出了癌症的死亡三个三分之一的论断:癌症病因中的三分之一是可以设法避免的;癌症病人中的三分之一如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无希望治愈的病人中三分之一是可以通过姑息治疗减轻症状的。 时间过去了四十多年,可预全球的近半癌症防治也取得很多进展,且有了唯一的癌症一个预防癌症即宫颈癌的疫苗。癌症防治的死亡成果表明,需要对这三个“三分之一”的可预论述进行修改和补充。尽管WHO还没有对这个论述进行修改,近半但新的癌症研究已经指出,人类的死亡癌症死亡几乎有一半是可以预防的。 2022年8月20日,可预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了题为“2010-2019 年可归因于风险因素的近半全球癌症负担: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的研究论文,得出的癌症一个重要结论是,全球近一半的死亡癌症(44.4%)死亡可追溯到已知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依次分别是烟草、酒精、饮食和肥胖等。这意味着,如果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烟不喝酒,注重饮食健康并锻炼,以减少肥胖(降低身体质量指数,BMI),就可以防止近一半的癌症死亡。这说明,行为方式的改变的确能够显著地预防癌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主要通过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伤害和风险因素(GBD)的研究结果,首次评估全球204个国家的350多种疾病和伤害造成的死亡和残疾。对34种行为、代谢、环境和职业风险因素影响23种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的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可避免的风险因素导致了近450万例癌症死亡,这占当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44.4%。 2019年,一半的男性癌症病例,以及超过1/3的女性癌症病例,是由于可预防的风险因素,如吸烟和饮酒、不健康饮食、不安全性行为以及在工作场所接触有害物质导致死亡的。 其中有几种因素可以避免大部分癌症死亡,并且是男女有别。以伤残调整寿命年(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健康寿命年,DALYs)为标准,男女癌症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排行有所不同。男性的首要患癌死亡风险因素是烟草,占男性所有癌症的33.9%,其次是饮酒,占7.4%;再次是饮食风险,占5.9%;第四是空气污染,占4.4%。 女性的首要癌症死亡风险因素也是烟草,占10.7%;其次是不安全的性行为,占8.2%;再次是饮食风险,占5.1%;第四是肥胖(表现为高身体质量指数),占4.7%。 此外,无论男女性,其他诱发癌症死亡的风险因素分别是高空腹血糖、石棉(职业暴露)、饮食缺少谷物、饮食缺少牛奶和吸二手烟等。 这些情况表明,只要戒烟戒酒、饮食健康、减少肥胖,以及避免职业暴露等,就可以预防近一半的癌症死亡。而且,上述风险因素导致的全球癌症死亡人数从 2010 年到 2019 年增加了约 20%,其中肥胖导致的癌症死亡上升的比例最大,尤其是在低收入国家。 全球男性和女性因风险因素导致患癌死亡的主要癌症是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占所有因风险因素导致的癌症死亡的 36.9%。就男性而言,结肠癌和直肠癌导致的死亡占13.3%,食道癌占9.7%,胃癌占6.6%;就女性而言,宫颈癌占17.9%,结肠癌和直肠癌占15.8%,乳腺癌占11%。 由于男女行为方式的不同,患癌的比率和种类导致的死亡也不相同。研究人员发现男性和女性在行为风险以及环境和职业风险中存在较大差异。在行为风险方面,以伤残调整寿命年计算的男性患癌死亡率为33.2%,女性则为8.9%,男性几乎是女性的4倍。再以饮酒引发的癌症死亡计算,可引发男性7.4%的癌症死亡,但饮酒引发女性的癌症死亡只占2.3%。这说明,在生活方式上,男性比女性吸烟和饮酒更多。 在环境和职业风险方面,男性因这些因素患癌死亡达到3.9%,但女性仅有1.3%,男性比女性高出3倍,这既表明男性可能比女性更有可能在风险较高的地方工作和接触致癌物,也有可能是更容易冒险。 当然,这项研究从生活方式引发癌症并死亡的归因上来看,也有不完全的地方。这项研究没有包括其他一些已知的癌症风险因素,如紫外线辐射和某些感染。另外,研究人员使用“不安全性行为”替代了人乳头瘤病毒(HPV)和其他性传播病毒相关的癌症风险指标,这也是不完全的。宫颈癌只是女性癌症的一种,不安全的性行为可以引发的不只是宫颈癌。不过,从国家和地区差异来看,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宫颈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妇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在可依靠接种HPV疫苗来降低女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当然,这项研究给予人们一个最大的启示是,只要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绝抽烟,减少饮酒,注重饮食健康,加强锻炼和减肥,就可以预防近一半的癌症死亡,甚至可以预防近一半的癌症。 张田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金力调研凤阳和美乡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_
- 暖心!致敬这群战疫“CP”
- 6月1日—7月15日这些职工可“弹性”疗休养
-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泉州今年继续全额返还工会经费
- 央行行长潘功胜发声: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稳定运行|快讯
- 数十次跨海促交流 百岁“泉州女孩”龚书绵辞世
- 泉州南渠供水公司开展水质监测 助力复工复产
- 开售即秒光?抢票软件成功概率更高?……铁路12306回应来了
- 履职多年后卸任,他们的欣慰与遗憾
- 2021年泉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比增3.6%
- 福建港丰能源有限公司码头、仓储货种调整变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开
- 泉州A级景区逐步开放 实行预约游玩
- 甘草中新发现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二)
- 居家锻炼生活技能 泉州广大学生变“劳动小达人”
- 国际博物馆日:泉州18家博物馆开启55项活动
- 泉州全力打通物资配送“最后一百米”:让生活物资“买得到拿得到”
- 湖北武汉:开展月饼净含量专项抽查
- 2021年泉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31元
- 到晋江磁灶窑址感受一场沉浸式的“福”文化体验
- 2022年高考顺利落幕 愿少年们的梦想一路生花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