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學術界也盛行「請君入甕」?小心毀了您的名聲

學者的學術小心社會地位取決於您在學術圈的參與程度,尤其是界也在具同儕評審機制的期刊中的發表狀況。若是盛行發表在值得信賴的期刊上,能對您的請君學術生涯有助益;但若是發表在名聲較差的期刊上,則對您較不利。入甕如果為名譽不佳的名聲期刊擔任編輯或評審,您的學術小心職業生涯可能會因此受到無法彌補的傷害。

雖然「學術的界也設局行動」(academic sting operations),或大膽一點直稱「偽造文書」在過去已發生過很多次,盛行但在2018年,請君卻特別發生了幾起備受矚目的入甕事件,因而引起國際爭議。名聲

2018年5月,學術小心加拿大皇后大學的界也期刊指出,一位加拿大籍兼職教授指導了3個班級,盛行但其所領取的薪水卻仍然在4人組成家戶的貧窮線以下。2018年8月則出現了嚴重的國際爭議,匈牙利總理Viktor Orbán刪除了性別研究的學術課程經費。自2019年開始,匈牙利不再投注公共經費於性別研究中,也不會給予完成此學位者任何文憑。Orbán的理由是,性別研究只是宣傳性質的意識形態,而不含任何實質的學問。

2018年9月,某些學者偽造一篇題為「Newer Tools to Fight Inter-Galactic Parasites(對抗星系間寄生蟲的新工具)」的假論文,並發表於3份期刊中,分別為《ARC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IOSR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Biological Sciences》和《Clinical Biotechnology and Microbiology》。這些學者沒有獲得任何官方報酬,但其論文在期刊上發表也足夠他們誇耀自己的成功,並自傲於他們的聲望。而這幾家期刊則為此感到羞恥。不過這樣的騙局,其實不太會在任何與生物科技學術研究的適當性中引起大眾爭論。

2018年10月,又有其他欺騙者指稱他們成功欺騙了許多期刊。James Lindsay、Helen Pluckrose和Peter Boghossian偽造了20篇假論文,而其中7篇被成功發表於多本人文期刊上。這些論文宣稱報告了大量實證資料,但當中卻沒有包含任何原始資料,而這幾個作者則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是不太可信的,期刊評審應該要求他們提供原始數據才對。

雖然有其中6篇假論文因為嚴重缺陷而被拒絕,但這些欺騙者仍收到來自他們所投期刊的4封邀請函,邀請他們參與其他論文的同儕評審。這些期刊的辯護者稱這些偽造是惡意詐欺,而支持此欺騙行為的人則認為這樣的設局行動揭露了這些人文期刊早就存在的問題。這3位偽造論文的學者表示,他們不是要攻擊整個學術界,他們只是在避免一些表面看似真實的知識產出(以他們自己的立場)。然而,設局的行為不但造成他們自己名聲掃地,也毀了這些期刊的聲譽。

未來,其他國家可能跟隨匈牙利的腳步,不再認可許多領域的學術工作,造成無數學者無法獲得研究經費,而許多目前擁有良好學術生涯的學者可能將會陷入困境。

參考來源:

  1. Queens Journal – Higher education but lower salaries for adjunct professors
  2. RT Question more – Attack on academic freedom or stand against pseudoscience: Is Hungary right to ban gender studies?
  3. Discover Magazine – “Rick and Morty” Sting Predatory Journals
  4. Aero Magazine – Academic Grievance Studies and the Corruption of Scholarship

本文經WALLACE華樂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