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普及法迎施行22年来首次修订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11月4日在京举行,科学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请大会审议。技术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作草案说明时表示,普及草案新增“科普活动”和“科普人员”两章,法迎共8章60条。施行现行科学技术普及法于2002年公布施行,年首这是次修22年来科学技术普及法首次修订。 科学技术普及是科学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阴和俊指出,技术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普及科普事业蓬勃发展,法迎但还存在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施行主动性不强,年首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次修科普队伍建设滞后,科学科普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等问题,有必要修改现行科学技术普及法。 草案结合科普领域改革发展实际,将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成熟做法上升为法律规范,同时适应科普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科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优化创新制度,完善体制机制。 草案第五条增加规定,“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草案第六条规定,科普工作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遵守科技伦理规范,反对和抵制伪科学。 草案对学校科普责任进行了细化,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科学教育,提升师生科学文化素质。草案同时强化了科研机构科普责任,强调科研机构应当使科普成为机构运行的重要内容。此外,草案强化了企业、社会团体科普责任,强调企业应当把科普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生产线等科研、生产设施。 如何促进科普活动?草案作出了相关规定,包括:支持科普创作、发展科普产业,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鼓励兴办科普企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重点领域科普,明确国家推动新技术、新知识传播与推广;加强科普信息审核监测,对伪科学、反科学等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科普工作评估,明确国家完善科普工作评估体系和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体系。 搞好科普,人才是关键。草案规定,加强科普工作人员能力培训和交流,明确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职业学校设置和完善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强调健全科普人员评价、激励机制,鼓励相关单位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 草案同时强化了保障措施。草案增加规定,国家完善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建设布局;强调国家建设完善开放、共享的国家科普资源库和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求科研机构、企业、学校的主管部门以及科学技术等相关行政部门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普的评价标准和制度机制;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普奖项。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森林火災風險增加 智利暫時關閉40餘個森林公園及保護區
- 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巴基斯坦前总理特别助理:经济发展离不开以人为本
- 保安也要上战场?赖清德玩火别拿全民陪葬
-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两岸同胞携手同心 共享民族复兴荣光
- 市场监管行风建设在行动|辽宁全力构建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
- 两岸交流往来是民之所盼、心之所向!
- 台湾“缺”字困局 大陆来“融”解
- 影像中国:镜头中见中华锦绣山河 天地里续两岸文化根脉
- 韓公調處長:將對尹錫悅採取強制到案措施
- 民进党当局应顺应民意,全面恢复两岸正常交往!
- 赖清德窜美面试走上了一条“台独”不归路!
- 中国外贸的“活水”从哪里来?
- TikTok禁令生效日或再獲延長 蘋果Google重新上架
- 2022两岸关系综述
- 中老铁路开通两周年:客货畅通 产业迸发
- 这个逼台湾购买88架波音客机的美政客要凉?民进党被掀了老底
- GB/T 14550
- 【新疆故事】赵莉:永远和克孜尔石窟不分开
- 加强中越互联互通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 “中企承建的面粉厂让多方受益”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