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中職不能沒有啦啦隊?當你凝視著李多慧時,聯盟與球團也正凝視著你

文:Benny Ice

就跟近年來台灣社會許多的中職著李著議題討論一樣,這幾天對於職棒啦啦隊的沒有盟與討論已經變成過度兩極,非A即B的啦啦局面。但事實上,隊當多慧「啦啦隊替中職球隊帶來許多商機和獲利」與「啦啦隊的凝視凝視物化正在傷害職棒」這兩個論點,其實是時聯沒有互相牴觸的,而且同時並立。球團

啦啦隊的也正表演,主要目的中職著李著是希望能夠藉由唱跳帶動氣氛,讓主場優勢最大化。沒有盟與而其中的啦啦舞蹈表演,則是隊當多慧球賽空檔的餘興節目。雖然說這些表演的凝視凝視設計,主要的時聯目標群眾看似是職業運動觀眾最大宗的成年直男,但內容來說,球團還是可以闔家觀賞的。

但啦啦隊表演在中職盛行後,大砲哥的緊迫盯人,使得「熱區」比以往更熱鬧。球賽轉播的畫面,也越來越多啦啦隊的畫面,包括時長五到十秒的特寫。

我承認我自己看球,會避免到熱區(除了有一次朋友買錯票買到統一獅在新莊主場的熱區體驗) 。但是從實際觀察到與朋友們交談過程中,會發現熱區的體驗確實有其優劣。

優點就是除了眼前的「美景」外,看球的氣氛是非常熱絡。而如果是初次觀賞職棒,也很容易因此愛上棒球的熱血。即便我是習慣安靜看球的人,也會受到感染。

缺點當然就是看球視野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多了大砲哥之後,看到他們鍥而不捨的背影的頻率比看到啦啦隊和球還要高出許多,甚至因此起衝突。這對於熱區觀眾來說,確實五味雜陳。

而轉播的部分,這應該就不用贅述。「投球➡判決➡啦啦隊特寫➡球員」已經成了幾近固定的公式。有些球隊甚至也與轉播單位推出了各種視角,讓純粹只想看啦啦隊的球迷看好看滿。啦啦隊的畫面出現頻率之高,在我們比較中職和WBC轉播時更加顯著。

樂天女孩李多慧場邊應援Photo Credit: 中央社

但即使我是相對不喜歡這現象跟發展,我也很清楚知道這不能怪罪啦啦隊本身。她們是受僱於球團的工作者,這是她們的工作。若她們沒有在工作時傷風敗俗,在她們身上貼標籤是有失公允。而如果球團願意讓她們公布班表,我們也無地置喙。

不。真正該討論的,無論褒貶,是聯盟、球團、媒體以及我們的社會。

今天的發展,不外乎就是啦啦隊的商機所驅使。而這個商機,是建立在我們與啦啦隊之間的「凝視」(這邊還不是講Laura Mulvey的「男性凝視」)。

球迷與啦啦隊之間的凝視

法國精神分析學者Jacques Lacan的凝視有分早期與晚期的解讀。我這邊只提到晚期的。

所謂的凝視,代表當我在看一個目標時,這個目標其實也正在凝視我。而一旦我被凝視後,我原本以為所擁有的權力就會消失。而凝視的觀念也進一步被後人發展成其他的凝視理論,包括男性凝視、白人凝視等等。

那啦啦隊怎麼會跟凝視扯上關係?我們試著去想:啦啦隊文化以及在觀賽體驗(包括進場和轉播),最直接的解讀方式是資本主義市場機制的結果。觀眾喜歡看啦啦隊,產生需求,所以球團、聯盟及媒體就因應觀眾的選擇,供應了這滿足觀眾需求的產品與數量。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或許反而在觀眾關注啦啦隊的同時,啦啦隊的所屬方以及相關產業,其實早已「凝視」了觀眾,進而塑造出「觀眾就是這樣」、「觀眾就愛看啦啦隊」的印象與論點後,在供需時將啦啦隊變成了觀眾看球必須體驗的事物?

換句話說,觀眾可能覺得看得到啦啦隊是自己選擇後所得到的結果,殊不知卻可能反而是自己的選擇被剝奪。

這並不是說聯盟、球團、媒體等單位有多可惡,畢竟以所知的資訊數據來看,啦啦隊的邊際效益的確是不可忽視。

然而,這樣的結果究竟是因為觀眾們想看,還是是經營方因為觀眾想看,所以就不斷在這方面增加資源,並用市場選擇作為解釋?

這個問題,其實陳子軒老師早就在2022年八月的專欄文章〈男生打球,女生加油?中職「啦啦隊之必要」的運動性別分工意涵〉問過。時至今日,這依舊是沒人可以解答或願意回應的問題。

樂天女孩李多慧應援初登場 球迷搶拍(3)Photo Credit: 中央社

而另一方面,啦啦隊文化進入大眾後,也難逃所謂的男性凝視及刻板印象。

這邊所謂的男性凝視,就是前面提到Mulvey所提出的,用來形容影音作品中從角色、攝影者與觀眾眼中,對女性客體化以取悅和滿足直男性慾的行為。

在啦啦隊興盛以前,轉播單位就不時在找觀眾席內的年輕女性,不外乎是要吸引青少年以上直男的眼光,只是現在從場邊轉到了舞台罷了。這些女性不再是人,而是攝影師拍下的客體,以滿足直男觀眾。

這情況當然不限於轉播。媒體報導啦啦隊時著重身材樣貌,甚至也一併帶入審美觀來品頭論足,也是相同道理。

而女孩們在工作外的生活點滴,也被拿來討論,甚至會被人們用父權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加以批判。當然,也不乏有人會對啦啦隊冠上不堪字眼,將其妖魔化。

而偶發的啦啦隊遭到騷擾或侵犯事件,也鮮少有人去談論她們要面對的問題,彷彿就是社會要默認物化和男性凝視是合理的,殊不知這只是對她們的進一步傷害。

中職一定要有啦啦隊?

總而言之,啦啦隊現今和職棒之間的一連串現象,便是各方凝視下的結果。接下來如何發展以及是否要調整與方法,其實已經有許多人在討論。

小弟不才,沒有太多社會經驗可以去談論這般問題。但從棒球迷的角度來說,啦啦隊已經成為台灣職棒的一部分。在不影響球迷觀賽體驗以及職棒發展的情況下,啦啦隊蓬勃發展當然是樂觀其成。

然而,假使聯盟和球團只顧慮到啦啦隊的商機,而因此在球隊經營包括球員培育和軟硬體維護及升級怠慢,這就捨本逐末了。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