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用盡一生努力,發展出震撼世界的太空理論

學生時代因為喜歡讀覽《三國》、航天撼世《水滸》,齊奧經常很訝異於那個年代大小諸侯國之間,爾科為了擴張領土,夫斯發展打仗時居然懂得使用易燃物和爆炸物捆綁成團,基用盡生界再運用化學原理燃動了火線之後,努力令這一團火球衝射到極遠的出震地方,一下子就炸死很多人。太空在東漢時期的理論黃巾義士,以及當時的航天撼世曹魏、 蜀國和東吳,齊奧曹操、爾科關雲長、夫斯發展劉備、基用盡生界諸葛亮、努力張飛等等人物故事中,為了爭奪城池,運用各式各樣不同的武器,使用於攻伐戰略之中,時有看到屬於日後現代人所謂與火箭相似的武器。

到了中國的北宋,由於前人的經驗,戰爭的武器日新月異地發展,在每個朝代的戰爭中,都注意到了爆破性、速度、攻擊力,其中最威猛的莫過於火器、炮、箭。中國的軍事武器史上,北宋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年代,包括大破西夏等多次的戰役中,所使用的就是火器、炮、 箭。雖然宋神宗英年早逝,沒能於在位期間看到他的功績成果,但是他的後代——宋哲宗也還算堪受大任,把神宗的任務漸次完成。當時所使用的火器主要是靠弓弩的拉張速度,加上拋石器的彈力,作為攻擊和爆破的用途。

現代的火箭是運用反作用力增加速度所產生的產物,這套原理到了十七、十八世紀,在國際上不同的戰役中,很多都是使用火箭而得到勝利。也許這樣子的一種技術引發了歐洲日後大量的科學家、軍事學家研發火箭,乃至於所有的航空原理也都是導源於此。在現代化的實戰中,陸續研究出更精確的導射系統,它的命中率更是到達了百分之百,其中飛彈便是一個例子。科學的基礎和動力是來自於幻想及創意,十九世紀末,歐洲出了多位科幻的小說家,他們突發奇想的一些構思,竟然引起了許多的科學家對於飛行、航空等技術有了另外一個新的里程碑,因此許許多多的發明和理論,都是在十九世紀後,陸陸續續地被發展出來。

其中影響現代航空宇宙論最重要的一位人物,是蘇俄的一位數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原本是在一所高中裡面教數學的他,運用數學的計算法則,研究出特有的理論,建議用液氫和液氧改善火箭的推動力,這在當時是史無前例。同時,這段期間他也發表了論文和觀點,在論文中他特別提到了噴氣工具作為原動力的概念,這種概念其實在中國古代早就有了,漸漸地發展成為了現在的火箭。

齊奧爾科夫斯基終其一生寫了很多科幻的小說,更多是貢獻於研究宇宙論和航空、太空的理論,令人驚訝的是,這一位航空之父竟然是一位完全聽不到的重度殘疾人士。十歲的時候不幸得了猩紅熱,從此以後他就完全聽不到周遭一切的聲音,父親對他極度地愧疚,每次和他溝通也只能很無奈地在白紙上傾聽兒子的心聲。雖然家裡有七個小孩,但是父親對這位特立獨行的兒子有著另外的一分心思,他發覺到他有別於一般兒童的特質,那就是很喜歡靜默地思考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最後父親滿足了他的要求,把他送往莫斯科。

齊奧爾科夫斯基來到莫斯科唯一的理由,是為了滿足他的求知欲和研究太空理論,因為莫斯科有著汗牛充棟來自全世界最新的書籍和相關的資料可以供他研覽,後來連圖書館裡面所有的員工都被他好學的精神而感動。其中一位管理員幫他打理了所有一切的基礎教育,例如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等,他為了要快速地了解所有的學術原理, 幾乎每天只用少許的時間睡覺,家境不富裕的經濟來源,也只能資助他每個月極微薄的盧布,除了一天只能可憐地吃點簡單的麵包之外,他再也無力購買任何的物品,所以他的學識和知識就是在這樣子艱困的環境中,點點滴滴儲備起來。

他回到了家鄉之後,除了當一名省吃儉用的數學教師之外,幾乎用了二十年的時間研究和所有推動力相關及飛行系列的理論,其間從未間斷過,最後他寫出了影響這個世紀極大的一篇論文——〈利用反作用力設施探索宇宙空間〉。這個理論震撼了整個航空界,同時也成為科學家們研究時必備的基礎理論材料。同時他又花了二十年的時間, 寫下了一部歐洲曠世科幻巨著——《在地球之外》。實踐了幼年時開始的想像及幻夢,他認為利用火箭的原理,可以在沒有任何空氣的虛空中任意翱翔。

由於他一生的努力,他的理論印證了用火箭原理製造衛星和發展宇宙航空,對於這個世界的航太技術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這位殘而不廢的老人在一九三五年逝世,當時全世界所有的科學家紛紛寄上追悼文。蘇俄的領導人——史達林對他是極度地尊崇,認定他是蘇聯最傑出的英雄,目前蘇俄科學院還特別設立齊奧爾科夫斯基金質獎章,來表揚在航太領域傑出貢獻的人,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航太博物館,並且塑造他的銅像。

在這個社會中充滿著許多四肢健全,但卻茫然不知人生方向的群眾,這和如齊奧爾科夫斯基一樣雖然身心有著殘疾,但卻為了追求生命的真理,不斷地努力不懈,只為了可以幫助這個世界更美好、更進步、更卓越的人們是截然不同的。人浮於世,最重要的是要尊重自己內心的想法,並且堅持自己的想法,一旦堅持之後,就要承受在最寂 寞、最無助的時候,也不能放棄。一切的讚譽和毀損,都無置於心,只一味地遵循自己所堅持的道路,自然而然就會為自己打造出最有價值的天梯。

由於經常和許多在現實生活當中遭遇到苦難的朋友或學生們做問答諮商,所以我也常常舉些見聞上面的一些參考個案資訊,提供給正處於憂傷狀態,無出口或尋找不到任何療癒方法的人一些參考的個案。例如前些時日對一位正在徘徊於是否要從大半生的軍職生涯中,尋找其他另外跑道的學生,我就舉了美國海軍第一位黑人潛水員,後來被美國榮升為首席士官長的光榮職位。

他在近四十歲的時候,一次在艦艇上的意外事件,讓他失去了一條腿,而且在當時種族歧視還很明顯的社會,他一直被長官和同袍欺壓,即便他完成了最艱難的尋獲核彈任務,成為世界上知名的人士,他還是被挑剔和刁難。最後他在眾目睽睽的公正會議中接受挑戰,身上背負著兩百九十磅重的潛水衣,沉甸甸的裝備背負在他只有一條腿的身軀上,他竟然可以不畏懼地完成了徒步十二步的考驗,重新獲得了職位。因此他殘而不廢的故事,成為家喻戶曉的傳頌題材。我跟這位擁有官銜的同修舉了許多的例子之後,他重新又拾起了對事業的鬥志並燃起了心中的光芒。

各位也許知道,在澳洲也有一位四肢都短缺的人士,他並沒有因為他沒有了雙手雙腳就放棄了自己,雖然他也曾經經歷過被嘲笑、譏諷、 奚落、排擠,到最後天天想自殺,後來由於信仰的緣故,他找到了生命中的出口,努力地讓自己生活過得很充實,同時也影響了許多人。他曾經沮喪地和許多人講,他不敢想談戀愛這件事情,就算有女伴,他也沒有雙手去擁抱對方或者牽著對方的小手。總之,他經歷了別人一生中都無法經歷的痛苦和經驗,最後他覺得與其讓自己生活於憂傷和恐懼之中,不如和自己的命運做一番搏鬥,最後他終於成功了。現在他可以很輕鬆地運用身上的肌肉和一般人一起游泳、開汽艇......,他還去過二十幾個國家,對著不同的族群講演勵志的話題。和他互動過的人士早已超過百萬人,而且近期他還贏得了美人心,娶得了一位日本美嬌娘。

一位來自波蘭的女選手,在奧運期間,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原來她是一位失去了一隻手臂的單手桌球選手,但是在比賽過程中,她優異和矯健的表現,贏得了全場的掌聲和鼓舞。你也許不是一個喜歡運動的人,更不是一位專業的運動員,可是你可以想像得到,沒有了手竟然也可以參加奧運桌球比賽?可見她在這一條路上奮戰了多長的時間。我覺得從她身上看到了人類與生俱來最高潛能的激發狀態。

生命既然可以存活於天地之間,就是暗示著每一個人自然有他的潛力!即便一時之間沒有辦法衝到生命的極限,但是,相信只要是用最極致的真誠去面對自己的真誠,任何一個正在十字街頭茫然徬徨不知方向的人,抑或正在痛苦深淵底層哀號的人,假如他可以做到真正地相信自己「可以成了此事」,那他最後一定可以大獲全勝。就如同 一個可以放下自己內心執著的人,當然他也可以寬恕和諒解所有的敵人一般。

  • 王薀老師書友會,熱烈舉辦中,詳請請點此參考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