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書評】《破案女神》:犯罪剖繪「是藝術,也是科學」,重新賦予被害者身為人的本來面目

文:黃致豪(資深刑事辯護律師、書評身為美國國家詰辯學院訴訟專家與講座、破案剖繪司法心理學研究者)

他們在犯罪心理學裡抽取令人不安的女神表象細節,再簡化成好人對抗壞人這種耳熟能詳的犯罪故事。他們創造出對觀眾來說容易理解、藝術也科予被消費、學重新賦和產生共鳴的本來人物角色。這套方法奏效了。面目……我看到的書評身為那個反諷正在流行文化裡上演,但它逃不過我的破案剖繪眼睛。…他們最終的女神目的是要娛樂大眾,而非找出真相。犯罪——《破案女神》第332到333頁

人類總是藝術也科予被性喜浮誇。也因此,學重新賦古今中外的本來人類社會,與其說是對於犯罪的本質感到興趣,倒不如說多數仍傾向對犯罪行為乃至犯罪者有著各式各樣莫名的憎惡,或崇拜——姑不論是光譜哪端,到頭來終歸是以各色獵奇遐想為本。

我們裝作想要深入了解犯罪;我們看似對被害者寄予無限同情。但歷來人類的各式創作告訴我們:很少有人真的那麼在意犯罪者或被害者—他們可以是載體,可以是文本,可以是我們渴望看入惡之華的那一方窺孔,可以是我們藉以發遣「蒼天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悲懷的芻狗;但他們甚至不太算得上是有血有肉,有悲有喜,行為思緒有其脈絡的人。

至少在窺看的我們眼中,不太算是。

從各式試圖解構犯罪者與其行為的犯罪、推理乃至驚悚懸疑文學與影視作品,乃至於以「真實犯罪」(true crime genre)為賣點的犯罪與社會報導文學,再到目前方興未艾,透過聳動敘事吸取點閱/訂閱的影音自媒體(實則內容多半拾人牙慧、拼貼事實佐以斷肢殘骸的血腥獵奇),現實是:幾乎少有創作可以像犯罪相關作品一般,讓人難以拒絕凝視。

因為我們在生命中多少都曾有機會觸及自己心中的惡,於是我們也往往對於終於跨越禁忌門檻,恣意釋放心中之惡的人,感到格外好奇。

以一種無比嫌惡的表情,搭配一雙移不開的眼睛,目光自掩面的指縫間透射而出。我們的好奇,轉瞬間變成消費犯罪者與被害人的工具,也成為被娛樂產業消費的貨幣。

犯罪剖繪(criminal profiling),正居此間娛樂產業消費主題之尤。

也因此,在(認真)討論犯罪剖繪的作品中,有像《破案女神》這樣誠摯堅實的半自傳體著作,像安・伍伯特・布吉斯這樣的一位行為科學工作者,也就彌足珍貴。


如果你以為我用「誠摯堅實」形容本書似在暗示本書毫無驚心動魄之處,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本書賴以建構犯罪剖繪科學性的過程中所引的真實案例,行文或平鋪直敘(甚至你看得出來作者一秉其專業特質,並不打算張揚這些案例中張狂發散的血腥味),但幾乎無一案不令人背脊發涼——因為作者帶我們見聞的並非只是犯罪現場的猩紅渲染,更多是犯罪者腦中的莫名蒼涼與幽闇。

本書的原文主書名《A Killer by Design》,指的當然是立意奪人生命的連續殺人者,但同時也精確指出犯罪剖繪一直希望探究的核心議題:連續犯罪者究竟是單憑「己意」(by killer’s own design)殺戮,抑或經由隨機之力(「天意」)的「設計」(by God’s design)才「造就」了這類典型由被害者演化為加害者的賦權錯亂(distorted empowerment)情境。

更重要的是:作者並未讓意在獵奇窺淫的大眾目光主導了本書行文方向。本書花了相當篇幅討論被害人,被害者研究(victimology)與其科學的重要性,並且重新把「被害者之物化」(the objectification of the victim)此一犯罪核心意念帶回以研究犯罪者為傳統核心的犯罪剖繪方法內,作為建構剖繪科學性元素的鼎足而立地基之一。

說本書透過將被害者研究列為剖繪科學性核心命題之一,從而重新賦予被害者身為人的本來面目,也不爲過。這是坊間眾多一味以魔化(也就是非人化〔de-personalization〕的一種效應)犯罪者加上潑灑血腥細節為核心敘事手法的類庸俗小說(quasi pulp fiction)著作,所難望項背的。

本書第六章「我的好朋友小梅」當中的小梅與奧珀處境,便是本書此一真摯嘗試的佳例;但此章讀來時卻又令人格外手足無措、哀痛難當。


如果必須一語道破本書的核心命題,同樣身為一個司法行為科學研究與實踐者,我會認為是作者累積畢生研究所發的喟嘆——犯罪剖繪,「是藝術,也是科學。」

為了證立此一命題,本書透過流暢的敘事、嚴謹的論述,以推動犯罪剖繪科學化進程的各宗重大案件所貫穿的時間線,帶領讀者一同回到犯罪剖繪在FBI總部地下室科學化的那段時光。

本書中文名雖然望而可知顯然有與另一以犯罪剖繪為本的暢銷敘事系列互別苗頭之意,但平心而論:本書在科學性以及對剖繪科學本質的探討,乃至對於人與權力關係的觀照等層面,可能都較其他同主題的著作來得更深入而出色。

我想,那是因為本書作者真摯地把犯罪剖繪當作是科學,也把被害者與犯罪者,都當成了人(而非娛樂載體的物)來細細加以探究的緣故吧。

書籍介紹

《破案女神:從學院講堂、急診病房到FBI的地下室,找出與殺人魔對話的方法,寫下解讀邪惡之心的規則,「行為科學組」與犯罪剖繪技術的幕後女傑》,臉譜出版

作者:安・伍柏特・布吉斯(Ann Wolbert Burgess)、史蒂芬・馬修・康斯坦丁(Steven Matthew Constantine)
譯者:高子梅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Netflix影集《破案神探》的女主角藍本人物,
首度揭露參與「行為科學組」的驚奇歷程

在學術期刊發表受暴婦女訪談研究,竟接到FBI來電邀請加入辦案;
奉派前往外地警局支援調查,卻被警察誤認為冒牌探員?!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