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套路”的“双十一”,才是购物节该有的样子
■ 视点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来了,你的双的样钱包准备好了吗? 据中新网报道,今年“双十一”与往年相比,才购迎来了一些新变化,物节比如预售时间缩短、套路购物车扩容、拒绝一键退差价、双的样告别零点……此外,才购今年貌似少了各种烧脑的物节优惠计算题,平台之间的套路优惠水平亦相差不大。为了凑单更方便,拒绝有电商平台推出“多地址下单”,双的样也就是才购说,消费者在支付一个订单时,物节可以将里面的商品寄送到不同的地址。 开始于2009年的“双十一”到今年已经有13个年头,很多消费者也养成了每年“双十一”启动“买买买”模式。但在此之前,某些平台无比烧脑的优惠规则、一些商家商品“先涨后降”的猫腻、消费者抢900个最后兑10块钱的红包大战等套路却拦住了不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在往年的种种吐槽之下,这也损害了不少商家的利益。 但今年以来,这些套路发生了些许变化。事实上,这些年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电商营销竞争更加充分,平台和商家也意识到,那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套路留不住消费者,促销就该多一些真诚、便利,少一些套路、障碍。大大方方让利也该成为一种自觉。 “套路”少了,“便利”多了,消费者才能“买并快乐着”。无论是线下购物还是网络促销,拉动消费的真正“套路”,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这需要平台和商家将“更好的消费体验”摆在首位,主动为消费者“减负”,真正从“拼流量”向“拼实惠”“比服务”转变,让消费者更省心、放心消费。 这些年,从“剁手”到“吃土”,再到现在的“晚八人”,从这些消费者戏谑的称呼中也可窥见,购物狂欢的热闹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更人性化以及多样化的购物体验。比如,更多平台开始简化营销规则,更多商家将全程保价变成服务标配。 “双十一”游戏规则的改变,既是消费端理性倒逼的结果,也是平台和商家顺应市场的正确选择。 (新京报 评论员 徐秋颖)拒绝“套路”的套路“双十一”,才是拒绝购物节该有的样子
编辑:汤晓雪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2-10-26 09:13:30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最新发布|北京发布《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规范》等41项地方标准
- 央视315晚会第二炮指向网络直播带货欺诈问题
- 宝马集团电芯采购金额增加67%超200亿欧元
- 中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进入铺轨施工阶段
- 张之臻结束澳网之旅 三线作战“竭尽全力”
- 德国要求波兰叫停运送乌克兰难民专列
- 北京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
- 腾讯控股知名投资者段永平表示要卖苹果买腾讯
- 广西桂林: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专项整治
- 中国核电:前2月净利同比增长50%左右
- 泰禾:与万科的合作客观上没有达成协议约定条件
- 数字化驱动服务升级 平安人寿获时代金融金桔奖“专业服务金融机构”
- 1比3不敌张本智和 林诗栋获亚锦赛男单亚军
- 高伟达:公司软件产品有能力达到国家信创产品要求
- 中来股份:拟140亿元投建工业硅及高纯多晶硅项目
- 克宫:如有必要俄美领导人可以恢复接触
- 固体废物的不同前处理分析测试对比(四)
-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共完成5家方舱医院的建设
- 中富电路:数据中心是公司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 冀东水泥:2021年净利同比下降1 4%拟10派7 5元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