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评丨建立农产品品牌,撕掉“洋水果”外衣
三农大小事,尽在兴农评。兴农 国产葡萄披上“洋外衣”,评丨品品牌撕从6元一斤暴涨到66元;替换标签后,建立南非橘子立刻“变身”澳柑;包装盒上印满日文的农产秋月梨,实则来自山东……近日,掉外据央视新闻报道,洋水果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虚假宣传和标签欺诈手段,兴农将国产水果伪装成进口水果,评丨品品牌撕进行溢价销售,某些水果的价差甚至能达到5-10倍。 近年来,市场上悄然兴起一股“进口热”,部分国产农产品摇身一变,贴上了“洋标签”,身价陡增。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深层次地暴露部分消费者心中的某些倾向——盲目追求“洋品牌”,忽视本土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些消费者认为外国商品更加高端和优质,消费也更有面子,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所谓的“进口崇拜”。当面对“日本阳光玫瑰”这类产品时,即使价格高昂,也愿意为此埋单。 另一方面,在消费市场中,“本土货”比不上“洋品牌”,也提醒我们,农产品品牌建设迫在眉睫。在我国农业发展和消费市场培育的过程中,“本土货”的品质确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比不上“进口货”,或者说品质媲美甚至超越“进口货”的“本土货”产量稀少,供不应求,无需品牌效应。在这种背景下,“进口”成为优质农产品的标签。要彻底打破“洋外衣”现象,在提高“本土货”品质、建立“本土货”品质不比“进口货”差这种意识的同时,应尽快建立农产品品牌,包括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等,全面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其次,普通消费者可能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途径来辨别产品的真实来源和质量,尤其是在食品领域,产地、种植方法等因素直接影响产品品质。商家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夸大宣传和模糊产地信息的手法,成功营造了一种假象,给国产水果披上了华丽的“洋马甲”。 这种假冒进口水果的乱象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存在不正当竞争,破坏了市场秩序,对国产水果及果农都是伤害。另外,假冒进口品牌,也是一种侵权行为。 对此,除了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外,商家也应诚信经营,共同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对消费者来说,在提高警惕、擦亮眼睛的同时,也不妨破除对进口水果的盲目崇拜,应季的国产水果物美价廉,同样具有优秀的品质和竞争力,在基于自身需求购物时,积极关注和支持本土农业品牌,鼓励高质量的国产农产品走向市场,这样既能享受到实惠的价格,也能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杨娉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喊全球吃广东荔枝!中荔花旦荔枝品鉴会在马来西亚举行
- 乌称击中俄“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俄方否认
- 中铁工业:一季度新签合同额122.32亿元同比增长6.99%
- RIGIN可以成为所有人的多链开发者
- 香芹酚标准品:助力香料与药品分析
- 快讯:零售板块异动拉升步步高5连板
- 梦洁股份:股东张爱纯拟减持不超过2%股份
- 铜陵有色:一季度净利同比预增60.51%
- 我国研究团队开发出太阳能提锂新技术
- 长春卫健委:社会面清零不代表马上就能“解封”了
- 广东:支持建设深圳市数据交易所全面实施“广东强芯”工程
- Kevin Westcott解释元流媒体的进步
- 简历优化:锦上添花还是掺水“埋雷”
- 涪陵电力:2021年净利同比增长26%拟10派1.6元送红股2股
- 工信部、发改委调研汽车行业经营困难有车企建议重启“汽车下乡”
- 俄乌第四次交换被俘人员
- 2024国际油价“过山车”,2025或将继续下探
- 吉林省各市州均实现社会面清零
- 浙江金华婺城区新增9例初筛阳性人员
- 铁路部门对大秦铁路坠桥货车开展救援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