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亚洲最大种质库:52万种子沉睡待命,有的冬眠37年
袁隆平用了50多年时间,把一粒稻种变成了“超级稻”,最大种质种沉而在北京西北三环,库万国家作物种质库长期库里,睡待包括水稻在内更多的命有眠年珍贵种质资源正在低温环境下冬眠。作为亚洲最大、探秘全球第二大的亚洲种质库,这里共保存着45.1万份珍贵种质资源,最大种质种沉除此之外,库万还有6.9万份保存在全国各地种质圃中,睡待加起来共计52万份。命有眠年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探秘资源战略储备之一,这些种质资源可在库里保存50年以上,亚洲在需要的最大种质种沉时刻随时能被从容唤醒。 数十万份种子从哪里来?5月下旬,新京报记者探访了国家种质库,密封盒里每一粒种子背后,都有着一段特别的故事。故事是昔日的故事,种子却总能面向未来:即便那些沉睡数十年的种子,只要一点水,就会长出根芽,开启全新的生命之旅。 973份高粱在长期库里“冬眠”了37年 海淀区学院南路80号院里,一栋砖红的三层小楼,就是国家作物种质库。新京报记者前往种质库探访时,北京室外气温已经达到30摄氏度,但在种质库里,则始终保持着零下18摄氏度的气温。库门口的衣架上,几件军绿色棉衣就是专门为入库人员准备的。 穿上棉衣,首先进到一个狭小的房间,阵阵凉意,房间的实际温度控制在零上4摄氏度。“这个房间叫做缓冲间,是在零下18摄氏度长期保存库和外面室温间的一道缓冲。一方面,它可以阻断零下18摄氏度与外面的直接热量交换,可以保障种质存储环境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如果种质资源从室温直接到零下18摄氏度,巨大的温差可能会造成潜在不良影响,因此,种质资源入库前会在这里停留一天,平衡温度后,才会进入零下18摄氏度。种质出库时,也需要先在缓冲间平衡温度。”中国农科院副研究员辛霞称。 再打开一扇门,这才算正式进入到冷库。一排排4米多高的深蓝色架子紧密排列,近乎将整个库房的空间占据,每个架子的每一层里密密麻麻存放着一个个圆形的金黄色小盒子。这些盒子里面,就装着中国最珍贵的“战略资源”。盒子的上面都贴着一张标签,标签上的一串编码正是种子的身份证号。 “从这些标签上,其实也能够体会到明显的年代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标签是手写的,后来是打印的,近十年来则是带条形码的标签。”辛霞介绍,从1986年建成至今,这里已经保存了来自全国以及国外的种质资源45.1万份,其中,由河南农科院粮作所提交的973份高粱是最早一批入驻的种子,这些高粱种子甚至比整个种质库正式建成还要早两年,已经“冬眠”了37年之久。这973份高粱的标签就是手写的。 “有限的空间只能留给独一无二的种子” 一粒种子要想真正进入国家作物种质库里妥善保存,必须经过层层“关卡”。冷库外的接纳室里,工作人员会对一份份作物种子的样品进行“查重”,如果发现与已入库保存的种质相同,就会剔除。辛霞说,“有限的空间,只能留给独一无二的种子”。 从接纳室里出来的种子,会被送到隔壁的“发芽室”。新京报记者探访当天,在发芽室里,几位工作人员正在给一批油菜种子“体检”,入库的种子不能是死种子,要保证足够高的发芽率。从牛皮纸袋里取出一些种子,小心翼翼地放入一个个透明的发芽盒里,里面有铺好的滤纸,适量的水。“我们会根据作物种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器皿、发芽基质、发芽温度等。比如,大豆发芽需水量较大,在进行发芽率实验的时候,除了在种子下面铺上吸水海绵和滤纸,还会在种子上面给它盖上‘小被子’,加盖一层湿滤纸。这样就能保证大豆种子快速而且均匀地吸水。”在工作人员精心呵护下,一粒粒种子将在可以控温、控湿、控光照的发芽箱中慢慢长大,最短几天,最长十几天后,就会长出根芽。 “种子发芽率越高,在种质库里保存时间越长。大部分种子的入库发芽率需要达到90%以上,即便是生长难度极大的一些野生珍贵种子,发芽率也需要达到50%以上,否则就需要重新繁殖一次,确保它们能够在种质库长期保存下去。”最终体检合格的种子,在经历干燥、包装等处理后,才会进入最核心的库房。 “冬眠”30余年的种子被唤醒时活力依旧 如何保证种子在库里“冬眠”30年依旧能够被顺利唤醒?除了入库前的严格筛选,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是核心。辛霞介绍,延长种质寿命保存技术、种质衰老监测预警技术、多维入库技术、干燥脱水和密封包装技术,这些手段保证了我们的种质资源在库中至少可以保存50年以上。 “举例来说,我们研发了种质衰老监测预警技术,提出种质衰老拐点理论。即在每一份种子保存一定年限后,会迎来一个关键期,这个阶段会出现种质衰老的拐点,所以这个时期,工作人员就需要对种子进行抽测,重新进入发芽室进行发芽检测,需要在发芽率降低到70%之前重新繁殖更新,目的就是确保每一份种子都能保持活性、世代繁衍。”辛霞称。 “除此以外,还有干燥脱水和密封包装技术延长保存寿命,让种子睡得更长久;监测预警技术让我们能够知道哪些种子睡眠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人为干预,活力低的就去繁殖更新一次。还有一些不适合在低温种子库保存的资源,我们研发超低温保存技术,让茎尖、休眠芽、花粉这些组织材料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里保存。利用这些技术,让更多种多样的资源,尤其是一些野生濒危种质资源能进入国家库,能保存得更好。”辛霞透露,根据近期对库存种子活力监测的结果,在种质库里保存了30年的水稻、大豆、花生,种子的发芽率依旧能够保持在96%以上。 新库8月建成 全球单体量最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粮食安全的基础。数据显示,2000至2010年,我国作物种质保存总量增长4.3万份,但从2010年到2020年,保存量增加了10.9万份,种质资源保护正越来越被重视。 不过,另一组数据也在印证一个事实——我国既有的种质资源中,地方品种、珍稀野生资源占70%,其中80%已经在野外、生产上消失或绝种。 如何留住那些消失或濒临消失的种子,更好地保护种质资源?我国以国家种质库为核心的资源保护体系已经建成,新的国家作物种质库正在抓紧建设,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正在进行。 采访中记者获悉,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将于今年8月建成,库容量将达150万份,实现全智能化,成为全球单体量最大的国家级种质库。第三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则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完成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全国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主要性状等家底,种质资源普查结束后,我国种质库里特色地方品种及野生资源将再增10万份。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实习生 赵利新探秘亚洲最大种质库:52万种子沉睡待命,探秘有的亚洲冬眠37年
编辑:汤晓雪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5-24 08:45:28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 浙江湖州: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 交通延誤、登機廣播、公司公告,一次學會三大常見情境英文廣播用詞
- 「重縫」婆羅洲邊緣:現代馬印汶的三國分界,讓原在此的南島語民族「同島不同命」?
- 為什麼職業電競選手不容易「遊戲成癮」?選手與休閒玩家之間的五種差異
- DeepSeek:现代化产业体系“门面”!广东农企Top50有谁?
- 中華足協章程修訂案「理事會女性保留名額」被投票否決,立委:男性思維仍主導台灣體壇
- 《那些學校忘了教你的事》: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延長生命,首要工作不是企圖從死神手中再多爭取一、兩年
- 通膨與乾旱夾擊,美國畜牧業者縮手不願養牛,居高不下的牛肉價格未來恐再飆漲
- 拜登:如果我沒退選 能贏特朗普
- 《進擊的台劇》:《茶金》其實很有宮崎駿的風格,都是在重塑一個不為人所熟悉的世界
- 随机阅读
-
- 福建厦门:核查处置黑豆豆浆粉等9批次不合格食品
- 肯亞總統大選開票緩慢,政黨不實訊息趁虛而入,選戰緊張再次引發種族暴力擔憂
- 陶淵明〈桃花源記〉鼓舞了許多人對「理想世界」的追尋,但其實這並非他的本意
- 【專訪】9m88:新專輯刻劃從女孩蛻變為女人的心情轉折,扎根台灣朝世界舞台用力發聲
- 同济大学报到 陈芋汐成大一新生
- 陳蕾《下流社會》:搖滾唱出社畜的心聲,抗世下流社會之咆哮
- 【小說】川端康成《初戀小說》選摘:俊夫在一瞬間,聽見落在少年傘上的冬雨,落在自己心上的聲音
- 如何判斷加密貨幣市場的牛、熊市?長期投資人與短期交易者該如何因應?
- 《哪吒2》登陸北美 外交部:走出國門的中國電影為中外交流架起新橋樑
- 滑稽中見真情,《我左眼見到鬼》:有幾愛呀,先識得嗰七日?
- 裴洛西訪台延燒法國內政,激進左派梅朗雄「挺中」遭自家人砲轟
- 壞壞惹人愛的古典音樂家們:白遼士、李斯特、華格納,偷吃、送綠帽樣樣來
- 制止餐饮浪费 | 湖南出台15条措施制止餐饮浪费
- 普亭就是一個賭徒,在烏克蘭賭局輸得徹底,卻無法承認錯誤
- 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台灣4選手奪2金2銀,與韓國並列第4
- 《解決人生90%煩惱的阿德勒心理學》:自我正當化是欺騙自己的行為,一不小心就會使我們把失敗歸咎於他人
- 聚焦关键领域大力提振消费
- 柬埔寨打工詐騙:人蛇在台女首腦等4人落網,徵求「月薪10萬打字工」50多人被賣出境
- 作家魯西迪遇刺後已可取下呼吸器說話,JK羅琳聲援收威脅推文,蘇格蘭警方調查中
- 「會被騙的都是智障嗎?」柬埔寨拐賣主線之外,以偏概全的暴力支線正在上演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