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比爸媽堅定就有機會免於處罰,正是孩子說謊到底的原因

文:陳品皓

說謊應該被處罰嗎?

在本章開始之前,比爸先問你兩個問題,媽堅免於請依據直覺回答:

問題一:你會選哪一所學校?

假設你的定有到底的原孩子即將入學, 剛好住家附近有兩所學校,機會 這兩所學校師資、處罰評價、正孩收費跟交通便利性都差不多,說謊唯獨在風氣上不太一樣,比爸請問身為家長的媽堅免於你,如果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定有到底的原品行,以下哪一所學校會是機會你優先的選擇呢?

A學校。辦學理念較接近歐美的處罰教育方針,嚴格但合理。正孩當學生表現出不良的說謊行為時, 老師或學務人員會以嚴肅的比爸口頭訓誡、被取消特權等處罰,不過該學校沒有施行體罰。

B學校。辦學理念比較接近傳統東方文化的教育方針,有著嚴格的行為規範,如果學生違反規範將會受到很嚴厲的處置:體罰。行為偏差包括沒做功課、沒帶作業、師長對立、衝突以及說謊。學校每一週都會有「訓育人員」把行為偏差的學生帶到操場,在眾目睽睽之下體罰,沒有例外。

現在,你要為孩子的品性發展(包含不說謊、培養誠實的行為)做出重大決定,在A、B學校之間,哪一所將會是你最後的選擇? 為什麼?

問題二:你會選哪一本繪本?

假設你想要選一個關於誠實的故事,剛好手邊有兩本繪本,都是我們從小到大耳熟能詳的故事。一本是「放羊的孩子」(故事內容就是牧羊童慣性說謊,下場就是大家都不相信他,導致羊群被狼吃掉的悲慘結果),另一本則是「華盛頓砍倒櫻桃樹」(描述華盛頓小時候砍倒櫻桃樹,他的爸爸沒有責備他,還肯定他的坦誠)。

這兩本繪本如果你只能選一本的話,你會想要選:
A「放羊的孩子」
B「華盛頓砍倒櫻桃樹」

你的答案是什麼?

問題一:你是選A或B學校呢?

這兩所學校對於品性的要求都是注重的,唯一的差異就是不良行為的後果,其所遭遇到的處置嚴厲度不同。

A學校嚴格,但沒有體罰;而B學校只要是不良行為就會嚴厲處罰。因此,這兩種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對於自己犯錯時的態度,也會因為會遭受的結果不同,而帶來相當大的差異。

問題二:你是選擇A還是B繪本呢?

兩本繪本都能讓孩子理解說謊不是好事情。然而我想再進一步詢問,請猜猜看,哪一本繪本對於增加孩子的誠實行為會有具體幫助呢?

之所以請爸媽選擇,是因為這兩本書面對說謊行為所隱含的態度,是相當不一樣的。在公布答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兩個心理學界相當有名的誠實實驗,透過這幾個實驗的結果,正好可以回答我們心中的疑問。

偷看遊戲

多年前,在加拿大麥基爾大學裡,教育與諮商心理系的教授Victoria Talwar想要知道,究竟採取不同處罰方式對於說謊行為的影響是什麼,以及我們可以如何有效增進孩子的坦誠行為。為了回答這兩個問題,Talwar教授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跟研究,而她的發現也深深影響了我們面對孩子說謊時的看法跟態度。

Talwar教授在非洲找了類似上述的A、B兩所學校,這兩所學校除了教育方式以外其他背景都差不多,這讓我們比較有把握相信,兩所學校的學生在說謊反應上的差異,跟他們所受到的教育方式有關,因為既然兩所學校其他條件背景都相似,那就不是影響說謊反應的原因。

在找到了適合的學校後, 教授從這兩間學校各找了3歲和6歲的兒童,進行了著名的「偷看遊戲(peeping game)」。

偷看遊戲進行的方式是:

研究者會跟小朋友玩一個猜謎遊戲。

遊戲開始會讓孩子先面對牆壁坐著,研究者會在孩子背後拿出一個玩具,並用它發出聲響,讓孩子猜猜看是什麼物品。

遊戲規則是如果孩子猜對3次,就會給予獎品。前兩次的題目都非常簡單( 像是警車、哭泣的娃娃等) , 但第3次的題目就變得很困難(足球配上音樂),孩子幾乎很難透過聲音猜出來。

研究的經典就在第3次的猜謎之前, 研究者會藉故離開房間一陣子,在他離開前會先警告小朋友不可以偷看背後的物品,接著就離開房間,而這時房間內的攝影機把孩子的行為拍得一清二楚。之後,研究者再回到房間,讓孩子猜測物品並問他們有沒有偷看。

事實上,如果你當時就坐在房間外的監視器前,你會發現不管三歲還是六歲,幾乎每一個小朋友都會轉頭去偷看。當然在同時,你也會看到當研究者問孩子們是否偷看時,他們的回答。

還記得這群小朋友分別來自兩所不同的學校嗎? 嚴格卻沒有體罰的A學校,以及嚴厲用體罰處理說謊的B學校。

當研究者詢問孩子有沒有偷看時,無論年齡,所有的孩子在第一時間都會否認自己有偷看,不過當研究者進一步詢問孩子為什麼答對時,有了以下的差別:

A學校:3歲孩子,會馬上承認自己說謊;6歲孩子則會說出可信度比較好的謊言。

B學校:有趣的是B學校的孩子,這群來自嚴厲體罰環境的孩子,所有人都說謊。不管是3歲還是6歲,並且,他們說謊的品質不但好過A學校,甚至還會操弄心機跟技巧以試圖蒙騙研究員,讓研究員更容易相信自己的謊言。同時不管三歲還是六歲,B學校的孩子在面對質疑時不但面不改色,還展現出高度的自信去維護自己的謊言。

看到這,你會不會懷疑,明明採取用嚴厲體罰來處理說謊的B學校,反而造就出一群更會說謊且技巧高超的騙子呢?

其實我們可以設身處地想像一下:如果你所處的環境對於任何謊言都會嚴加處罰,只要被抓到一次,就會換來一頓打,不管情節毫無例外。在這種情況下,你會不會願意賭上一把,好讓自己的謊言不被發現。因為你用說謊換取平安的成本是比較低的,相較之下被打的代價太高了,所以如果能夠成功一次,那就可以少一頓處罰,用少少的說謊成本來避免要付出極大代價的體罰。一旦發現如此,你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地使用謊言,讓自己能夠免於處罰。這個選擇的邏輯相當合理。

而這也是孩子堅決說謊到底的原因,對他們來說,只要比對方更加堅持就有機會免於處罰,實在很划算,他們唯一要做的只需要再磨練自己說謊以及鎮定的技術就好。

看到這,我們回到你在問題一的答案,如果我們把問題一的選項換成在家中,A家庭是一個嚴格但不體罰的環境,B家庭是一個嚴厲且體罰的環境,你覺得哪一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最會堅持說謊?

如何提升孩子的誠實度?

看到上一節研究的結果,或許有些爸媽鬆了一口氣,有些爸媽嚇到一身冷汗,不管你的反應如何,我想大部分的家長應該還想繼續再問,那我們該如何讓小朋友誠實?

Talwar教授後續的研究可以讓我們有個參考的方向。在先前的研究中,當研究員出去房間後,幾乎每個小朋友都會偷看,不過重點在於他們對說謊的堅持度不一樣,這種情況下,要如何增加孩子的誠實度呢?

這次,研究員做了一些新的實驗,他們回到房間後先向小朋友說故事,之後再問小朋友是否有偷看。藉此觀察在閱讀不同的故事後,對於誠實坦白的行為是否有影響。

研究員對其中一些小朋友說了「龜兔賽跑」的故事,對另一些小朋友說的是「放羊的孩子」,還有一群小朋友則是說「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想看看用不同角度跟態度面對誠實時,是否會影響孩子的反應(龜兔賽跑的故事在研究中是作為一個比較基礎,不是研究要討論的)。

等到研究員說完故事之後,他們請小朋友坦承是否有偷看玩具。

結果,聽完「放羊的孩子」這類故事(說謊導致悲慘的下場)的小朋友, 跟聽完「 華盛頓砍倒櫻桃樹」 故事( 誠實值得讚許) 的孩子相比,後者的孩子比較能夠承認偷看的行為,坦誠的機率幾乎是其他小朋友3倍的差距。

對照本節開頭的第二個問題,A繪本與B繪本,現在你似乎發現一件事情,閱讀「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孩子之所以坦承,是因為故事中傳遞出「 誠實是值得讚賞的好行為」 。簡單來說, 如果想要增加孩子的誠實態度,我們可以考慮不強調說謊的下場,而是肯定強調誠實的正向結果。

至於,在生活中如何具體培養孩子的誠實態度呢? 其實按照心理學的實驗結果,最值得推薦的好方法,就是正向而具體的鼓勵與期待孩子的誠實行為,你可以這麼說:「××,媽媽(爸爸)最開心的時刻之一,就是看到你能夠用誠實的態度面對,而不是用謊話去逃避事情。當你努力做到誠實的時候,我會非常非常開心的。」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如果可以誠實,孩子為什麼要說謊?心理師親授!淡定面對孩子的謊言,從改變溝通開始!23個突破孩子心房的親子練習課》,木馬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陳品皓

做錯事怕被責備、作業聯絡簿不帶回家、
偷拿同學的東西、有心事不願意說……,

說謊不一定是孩子叛逆、調皮或想故意和你作對,
發現孩子在說謊行為背後的問題癥結,比責罵更重要。

用堅定、肯定、淡定的態度,陪伴孩子跨越情緒、心理、學習與成長的關卡。

  • 恭喜你,孩子開始會說謊了!能說出一個謊言,除了代表孩子的大腦認知功能發展完善之外,同時也是孩子成長與社會化的必經過程!
  • 孩子說謊時,除了將焦點放在「說謊」的行為上,我們會更深究孩子在謊言背後保留的真相嗎?為什麼做錯事不敢說、功課不想寫、在學校真的沒有被欺負嗎?……當發現孩子用說謊、逃避、裝沒事面對你的時候,你可以怎麼辦?
  • 謊言可以被偵測嗎?如何跟孩子拉近距離?善用開放式提問+突擊式提問,避免「攻擊式溝通」,提高親子溝通效能!

事實上,「說謊」,是人類不斷在歷史中上演的故事之一。矛盾的是,大人幾乎每天都在欺瞞中生活,但同時卻又對孩子的說謊感到怒不可言,這種矛盾又衝突的現象,是怎麼來的?

品皓臨床心理師在學校服務多年,最常遇到讓家長頭痛的教養問題——孩子「說謊」怎麼辦?

尤其是,當家長發現孩子說謊時總是氣急敗壞、暴跳如雷,仿佛孩子一腳踩中爸媽最恐懼的地雷——孩子的人格品德會被炸出一個大大的窟窿。但事實上,說謊真的令人不可接受嗎?說謊難道就是道德跟人品的瑕疵?若是如此,我們又該如何看待生活中許多人跟人之間有意或無意的欺瞞呢?

好比說:

  • 「帥哥,今天紅牌商品全部特價,買了絕對不會後悔!」
  • 「美女來來來!這是美國進口純天然駝羊絨毛被!」
  • 「蜂蜜一瓶250,不純砍頭!」

當閱歷久了,我們都能夠笑看這些操弄的動機與手段,但為什麼對於孩子說謊這件事情,家長卻會有這麼大的反應?說謊,真的有這麼嚴重嗎?本書將帶領讀者探討下列問題:

  • 說謊是人類先天具備的能力,還是後天學習的結果?跟孩子的人格發展有沒有必然關係?
  • 孩子在什麼狀態下會說謊?欺騙才算說謊嗎?當孩子因為逃避責任、塑造形象、對讚美有需求卻得不到……,而表達出與事實不符合的情況時,算是說謊嗎?
  • 當發現孩子不願意表達真相時,我們可以如何發現並陪伴孩子面對生活、心理上的困難及問題?
  • 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孩子說謊?誠實可以培養嗎?對孩子有什麼影響?有沒有什麼技術或能力,可以幫助我們判定孩子是否正在說謊?

這些都是家長心中的大問號,透過本書,將從家裡和校園中孩子常見的說謊問題,更深入的探討。並且提供當面對孩子說謊時,家長可具備的觀念態度、溝通方式,以及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getImage-3Photo Credit: 木馬文化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