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奕菁
這是好女後性侵,不是人受愛
請別再教育女孩要順從、乖巧。最重
要給女孩思辨能力,被男才能免於被人洗腦與控制。友性
「其實,跟起我是好女後被男友性侵之後,才開始跟他在一起的人受。」
在幾次的最重診療後,或許因為當時狼師誘姦女學生的被男議題正熱,憂鬱的友性她,突然拋出這一個祕密。跟起
之前,好女後我只是人受聽她苦於男友用情不專,屢屢偷吃、最重搞失蹤。我怎麼也沒想到這一對「情侶」的真相,竟然是性犯罪的「加害者」與「被害者」。
她覺得自己已經壞掉了
回想起當年,她過著平凡的高中生活。上課打點瞌睡,下課與同學胡鬧,週末則與朋友們約出玩,享受著青春歲月。
在一個平常不過的起鬨下,眾人提議要前往某個男生家裡的小別墅,然後在家庭電影院裡看DVD。她心想可以省電影票,就說要跟。
那天,她是第一個到的。他給了她一杯雞尾酒。她心想反正其他人就要來了,況且是自己同學給的,應該沒問題。
在她喝完之後,他提議先帶她參觀環境。她邁著輕飄飄的腳步,不疑有他地跟著走進黑漆漆的地下室,接著,事情就發生了。
震驚、恐懼、屈辱、疼痛……混雜著,她拉著衣服,跌跌撞撞地逃出他家。深怕他會追上來,她連包包都不顧拿了。
她狼狽地步行回家,直衝浴室,努力地搓洗。希望洗掉身體的髒汙,但創傷的記憶,卻怎麼也洗不掉。
她裹著厚厚的棉被,窩在床角。她覺得自己已經壞掉了,乾脆消失算了……
她的自我安慰
她曠課三天,終於在家人催促下,勉為其難去上學。他拉她到隱密處道歉,很愧疚傷了她。他說自己只是情不自禁。
「你喜歡我?」她問,而他低下頭。
那就是「默認」吧。因為太愛她而失控,或許這也是情有可原。他應該還是善良的,只是不善於表達。
她本來就是個心軟的人,也認為人性本善。因為他的態度放軟,且有悔意,她原諒了他。
或許是為了彌補她,他開始頻繁帶她出遊。他表現得溫柔體貼,很珍惜她的樣子,但後來都是帶她去開房間。
「這就是大人的交往吧……反正我們是男女朋友了。」她自我安慰著,忍耐著他的親密行為。
但在高中畢業後,他卻銷聲匿跡,無影無蹤。她曾經瘋狂地找他,但沒有同學知道他的下落。
被擺布的禁臠
在她開始工作後的某一天,手機響起一個未知的號碼。她隨手接了起來,竟然是他。他若無其事地問候,彷彿兩人還在交往,昨天才見過面似的。
她知道自己不該去見他。果然一見面就回到當年。她又成了隨他擺布的禁臠。
後來因大哥結婚需要一間新房,他知道她得搬到外面住,便邀她搬去與他同居,讓她省房租。
既然都一起住了,那麼,應該是認定她了吧?
即使她剛開始並不喜歡他,但如果他愛她的話,她也能接受這樣的幸福。
然而,他除了偶爾哄哄她,索討性關係之外,總是行蹤不明。
他自稱做業務工作,所以得四處跑,要她別管他去哪裡。到後來,她簡直成了他的管家,負責看家與清掃。
但相處久了,他說話卻愈來愈毒。說她既笨又醜,沒人追,只有他不嫌棄,他就當成做資源回收。
她難過到掉眼淚。他卻只是滑著手機,表面上說在談公事,但他那種邊打字邊笑的神情,想也知道對象是外頭的女人。
因為他總是不戴保險套,她因此墮胎好幾次。她身體變差,更擔心自己將來會不孕。
前些日子,她發現自己又懷孕了。她好想結婚,生下這個寶寶。
沒想到,他冷冷地說:「我都這麼久沒碰你了,確定是我的種?」
她滿懷屈辱,只能忍著心痛,再度拿掉小孩。當她術後躺在病床上時,竟然還聽到他用手機與女人打情罵俏。
她扯掉點滴,掙扎下床,去拉著他吵。
第一次見她這樣爆發,他又驚又怒。把她帶回家後,一個多禮拜都沒回來。
像垃圾一樣,被丟棄
終於盼到電鈴響了,開門之後,竟然是他的父母衝進來咆哮大罵,說她不知羞恥,死巴他家兒子,硬要進他們家的門,想要霸占房產。所以,他們現在就要把房子賣了,叫她滾蛋。
第二天下班時,她赫然發現自己的物品全被丟到公寓門口,而門鎖已經換過,鑰匙打不開了。
她絕望地猛打他的手機,但永遠是拒絕接聽,連傳給他訊息,也是不讀不回。
他又再度人間蒸發了。
「十年來的隱忍與付出,我到底算什麼?我就像是垃圾一樣,被丟出來了……」
她就這樣被拋棄了,再怎樣痛哭,也沖淡不了痛徹心扉的悔恨。
心碎的聲音在診間裡迴響著,久久無法消停。
精神科醫師專業分析
「性侵」的本質並非「性」,而是「暴力」。但因為社會忌諱談性,往往把性侵當成醜聞掩蓋,讓性侵被害者難以透過法律伸張正義,甚至無法接受治療,以至於留下長遠的創傷。
在台灣,遇到性侵事件時,因為社會「欺善怕惡」的習氣深重,對於陌生人隨機加害的案件,討論到後來,往往變成「檢討被害者」,而熟人犯案的,因為怕得罪人或嫌麻煩,常常以淡化、合理化來處理,安撫受害者:「他只是跟你玩。」、「他應該只是不小心,他不是故意的。」於是犯人常能逍遙法外,而暗夜哭聲,從未停歇。
受害者千萬別再「自我檢討」,不是你的錯
突然遭受同學對自己性侵,她除了震驚與痛苦外,還更困惑。「他為什麼要這樣對我?我做錯什麼?」
受害者千萬別再「自我檢討」。犯罪者難道是正義的化身,專門懲奸除惡,找上你,是因為你做錯事?當然不是,而是他想犯罪。
有點腦袋的犯罪者挑善良的弱者,才好順利得手,又不被反擊。所以,受害者除了長相善良,體格不夠強悍之外,有什麼好檢討的?
如果是熟人犯案,犯罪者還可能找個「藉口」來幫忙解釋。尤其對年輕女性,以「愛慕而控制不了衝動」來合理化罪行,帶有點正面肯定的感覺,常讓人聽了就心軟。
原來對方是喜歡自己、愛慕自己的,受創的自我受到些許撫慰。之後,犯罪者再灌些迷湯,「犯罪」就被包裝成「追求手段」,彷彿受害者再追究就是不近人情、不識抬舉了。
- 不斷貶抑她,讓她毫無信心,更無法離開
她的狀況類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被害者選擇無視對方的暴行,竟還認同加害者,甚至為其辯護。
但還不只這樣,要在行動自由的狀態下長期奴役她,還要配合「洗腦」貶抑她,讓她沒自信到不敢離開。
且隨著時間愈久,她的沉沒成本愈高,愈不能承認自己選擇錯誤,人生一敗塗地。他的手段相當惡毒,哪有一丁點的愛可言?
而這樣的壞人原來是個媽寶,不想負責就躲起來,請出父母來扮黑臉。但也讓人秒懂,原來有這樣不問是非又護短的家長,才會養出這樣的人渣。
她還想結婚、生子的話,這一家子既自私又無良,她被兒子纏上,已經倒楣十年了,若真的再加上他父母,她這輩子可能就真的毀了。
被他們拒於門外,絕對是塞翁失馬,否極泰來。
精神科醫師教你突圍
遇到暴力事件,首要的是保護生命與減少受傷,而在脫困之後,就是要「保全證據」。
- 若遇性侵,請直接到「醫院驗傷」,並提告
尤其是性侵案件,受害者常出於反射,躲回家,反覆洗澡,等到決定提告時,卻苦無證據。正確做法應該是直接到「醫院驗傷」,並明確告知自己受到性侵。
層級夠高的醫院,都有標準流程,可以照相、採檢體、製作病歷,通報社工,提供諮詢,協助報案。
為什麼一定要蒐證、提告?主要是讓加害者得到教訓,讓他知道還有法律在,害人是會受到懲罰的。隱忍就是製造更多受害者。提告不只是為自己,更為保護其他人,是相當高尚的情操。
比起身體的傷害,性侵造成的心靈創傷,更難癒合。此時,必須會診精神科,讓受害者立即服用「抗憂鬱劑」治療,這通常能削弱其腦部「創傷記憶」的強度,減輕痛苦,而且能一併處理焦慮、不安與失眠,讓受害者比較容易度過危機。
後續還需安排「心理治療」,由治療師與受害者單獨會談。重建受害者的人格與自信,重獲安全感,恢復對人的信任。整個治療時間,可能需要花費數年之久。
- 性侵能造成人格全面的摧毀
總之,遭受性侵並非一句「你就忘掉嘛……」那麼簡單。絕對別對受害者這樣講,這輕描淡寫的背後是極度的殘忍。
性侵會對人格造成全面的摧毀,讓被害者的世界整個崩塌。如果沒有妥善的治療與心理重建,任憑受害者躲在暗處舔傷,最後不是帶著創痛度完餘生,就可能是尋短,以求解脫。
再來,就是「遠離加害者」。當加害者是熟人,例如親戚、鄰居、同學等,如果不報案,並聲請保護令,對方很可能因為同處一個生活圈,依然能就近向被害者求情、恐嚇或威脅,企圖躲避刑罰。
曾有病患被加害者的妻子謾罵,說她勾引自家的老公。當遇到利益衝突時,人心能有多險惡、多護短,可見一斑。所以,離加害者愈遠愈好,避免再受傷害。
像上述案例裡的她,遇到的加害者就以「感情」為幌子來蠱惑、洗腦她,讓她變成自己能操控的性奴。
- 他不愛你,只是奴役你
其實,在沒被掃地出門前,她也知道應該分手,因為與加害者交往簡直是瘋狂。
可是,她最大的疑惑是,「你們都叫我離開,但我要怎麼離開?」長期以來,她已經被灌輸「自己很糟,離開他,不可能更好……」的想法,讓她根本不敢去考慮其他的選項。
我對她說,首先就認清「世上真的有壞人」吧,而且「你就只是運氣不好,遇上了壞人。他說得再天花亂墜,還是一個傷害你,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壞人。他只愛他自己,根本不愛你。放棄人性本善,你能拯救他,等待他良心發現,改邪歸正的妄想吧!」
戳破自欺欺人的假象,會讓人很痛苦,但,這是自救的開始。
「放棄是為了得到」,別浪費時間在渣男身上,因為讓渣男占據身旁的位置,即使好人出現,她也看不見,也沒有位置給人家。
所以,她這麼久以來,沒有更好的對象,絕對不是她的條件不好,而是旁邊有個衰神。就像店門口拴了一隻惡犬,生意鐵定差透了。
然而,為了繼續利用她、奴役她,加害者會說實話嗎?他用言語損她,就是希望她的自信低落,相信自己糟到去哪裡都一樣,只能認命接受這樣的對待,猶如戴上無形的手銬與腳鐐。
這樣就能低成本奴役對方,榨取好處,得了便宜還賣乖。所以,他絕非自稱的救世主,根本是吸血蟲──不甩掉,她的好運不會來。
況且,即使一個人過,也遠比跟一個渣男在一起好。
她有專業、有正職,根本不用怕離開。說穿了,她根本不需要他。她往後所要做的只有──鑑別出真心愛她的人,並給予對等的回報。
何必苦於自己得不到他的愛?這世界上,絕對有人不愛我們的,就像我們也沒有博愛到每個人都愛啊!
所以,遇到不愛我們,甚至惡意傷害我們的人,不用訝異,也不需企求,就當運氣不好,躲遠一點,換與別人打交道就是了。
我寫這一個案例的目的是,請別再教育女孩要順從、乖巧,那可能會害了她的。要給女孩自信與思辨能力,這樣才能免於被壞人洗腦與控制。
我們傳統的教育模式會讓女孩們像上述案例裡的她一樣,即使念到大學,也還是無能自我保護,更何況,狼人還可能躲在校園裡,披著老師、同學、學長的外皮,虎視眈眈地尋找下一個獵物……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好女人受的傷最重:精神科醫師教妳立下界線,智慧突圍》,寶瓶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賴奕菁
一本為所有遍體鱗傷的「好女人」
所寫的療癒書。
媽媽:「如果妳不拿錢給弟弟,就是對我不孝。」
婆婆:「我也知道是我兒子不對,但妳忍一忍就過去了啊!」
先生:「之前爸媽的賭債,都是妳幫忙還的。這一次,妳不會見死不救吧?」
面對家人,妳總是難以拒絕,
於是,妳一再的妥協、忍讓與犧牲,
雖然妳早已心力交瘁……
妳懷疑,這真的是愛嗎?
我們都想成為他人口中的好媳婦、好女兒、好太太,
但妥協、忍讓與犧牲,無法讓妳被愛。
請放下好媳婦、好女兒、好太太的迷思與包袱。
好女人不會被愛,只會被控制、支配與索討無度。
我們應該從「好女人」的桎梏與牢籠裡走出來。
- 丈夫的外遇對象是她的親姊。娘家和夫家都勸她吞忍,跟她說「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
- 她不斷償還公婆欠下的千萬賭債,最後卻連兒子的留學費都付不出來。
- 因為怕媽媽崩潰,她聽躁鬱症媽媽的話,扛下了800萬房貸,卻落到抱著孩子徹夜痛哭……
在台灣傳統的家庭教育與文化中,女性往往被隱性、幽微地要求,要乖巧、聽話、順從,甚至妥協、忍讓、犧牲。於是,哪怕女性已經萬般委屈求全了,但糾葛在女性心中的仍然是:是不是自己只要再退讓一些、是不是自己只要再犧牲一些, 這些爭執與紛爭就不會發生了?
看診多年,傾聽無數女性患者心事,但也更曾被傳統好女人的束縛,綑綁到想輕生的賴奕菁精神科醫師,她想對這些女性說:
不是的,我們再退讓、再犧牲,對方也不會感激或改變,只會更食髓知味、一再進逼,不會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天。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立下界線,設下停損點,更別害怕拒絕他人,我們有拒絶他人的權利。而關係裡的尊重與平等,不會從天下掉下來,別人也不會自動給妳,妳必須自己爭取與捍衛。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深刻了解自己,為自己做適合的選擇與決定,並勇敢地承擔結果,而不是被動、消極地等待別人的看見、給予或成全。
因為曾走過心痛與心碎,賴醫師特別能體會為了做到社會或他人眼中的好女人,女性們所付出的代價與眼淚。這是賴醫師特地為所有遍體鱗傷的「好女人」所寫的一本療癒書,也是勇氣之書。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