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致勝心態》:頂尖運動員的賽前儀式、考生迷信幸運物,為什麼有助於提升表現?

文:丹尼爾.麥金(Daniel McGinn)

過去30年來,致勝運動心理學家進行過數十項研究,心態幸運現探討運動員在競賽前會做些什麼,頂尖而這些研究的運動員的儀式有助於提結論顯示:通常始終如一地執行一套例行程序的人,比沒有任何例行程序的賽前什麼升表人,表現得更好。考生

一些針對上場前準備程序的迷信研究,是物為描述性研究。舉例來說,致勝有一項針對跳水運動員的心態幸運現研究,用碼表記錄跳水運動員跳下前,頂尖在跳水板上花了多長時間;結果發現運動員跳水之前,運動員的儀式有助於提進行的賽前什麼升表準備動作時間愈長,通常成績愈好。考生

這些研究有的迷信用了「干預」,教導不使用上場前準備程序的運動員,組合出一套準備動作,再將他們使用前後的成績和對照組做對比。在描述性研究中,「干預」通常顯示學會每次做同樣事情的運動員,成績更好。

「在上場前執行精心安排的準備程序,據信是極為重要的行為方法,可幫助運動選手取得好成績。」英國溫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Winchester)運動心理學家史都華.柯特里爾(Stewart Cotterill)寫道,他曾針對保齡球、水球、射箭、橄欖球、標槍等不同運動的上場前準備程序的既有研究,進行後設分析研究。傳統的看法是,上場前準備程序對於沒有防守方干擾的非競爭性活動,比如罰球(籃球)或推桿(高爾夫球)尤其有幫助,因為仰賴的是技巧,且著重在成功重複運動員已經練習幾千次的機械性動作。

問題是:為什麼上場前的準備程序,會有幫助?

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

柯特里爾引用其他研究人員提出的理論和假設:例行準備程序可幫助運動員集中注意力、減少分心,有利「觸發」他們練習的動作,有助於感到樂觀、精力充沛,並處於自信的心理狀態。

這些理論都有道理,但無從證明到底是什麼機制在起作用。正如柯特里爾寫的:「總括來說,還是不清楚例行準備程序究竟起了什麼作用,應該由哪些要素組成,或者最有效的教導方式是什麼。」

上場前準備程序的幫助,不只在體育運動層面上。作家兼外科醫師阿圖.葛文德(Atul Gawande)在其著作《清單革命》(The Checklist Manifesto)中,探討過這個議題。葛文德的靈感來自飛機機師,他們的訓練是以書面檢查清單來執行飛行前後、飛行期間的活動,萬一有緊急情況,可減少意外發生率;他也描述自己如何將臨場檢查清單引進手術室。他還記錄自己拿起手術刀前,按部就班遵循同一組步驟如何改善結果。

無論是奧運體育活動還是複雜的外科手術,上場前準備程序定義中的關鍵詞是:任務相關性(task related)。葛文德在正式進手術房前所做的一切,都牽涉到即將進行的「手術」;奧運跳水選手在跳水板上所做的一切,是讓他做好「跳水」這個實際任務的準備。

史蒂芬.寇柏特在表演喜劇節目前的例行準備程序,有些部分同樣也和主持電視節目有任務相關性,如化妝和穿上西裝。

但是寇柏特按下小鈴、咬筆蓋、掌摑自己的臉、盯著牆上的某一點,又是怎麼一回事?那些動作和任務並不相關, 與上電視表演也沒有明顯關聯。

這些事項,或許當成一種儀式會比較恰當,也就是每次以同樣方式做的事。請注意,所有的上場前準備程序,都可稱為「儀式」,因為每次都以相同方式進行;但並非所有儀式都可稱為「例行準備程序」,因為儀式包含與任務不相關的動作。

頂尖職業運動員,也有自己的賽前儀式

美國職籃巨星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就有一大套具任務相關性的上場前例行程序,包括暖身投籃、纏繃帶、冰敷雙腿,但他有另外一套複雜的賽前儀式,是隨著職業生涯逐漸演變而來的。2010年時,包括:在美國國歌唱完之後,用手指組成3——3——0的數字(他的家鄉俄亥俄州阿克倫鎮的區域碼),和14名隊友一一來個獨特的握手或碰拳,接著請裁判給他一顆比賽用球,以便在跳球之前輕輕地摩擦,最後將滑石粉灑向記錄台桌子旁的空中。

現代棒球界最有儀式感的球員,可能是1980年代及1990年代擔任三壘手(大多是在紅襪隊)的韋德.波格斯(Wade Boggs)。他每次比賽前會吃雞肉,每次內野練習要接117顆滾地球,如果是夜間比賽的話就會在賽前傍晚5點17分準時做打擊練習;雖然他不是猶太人,但在走向本壘板打擊時,會在泥土地上刮出一個詞:chai,希伯來語的意思是「生命」。

運動儀式十分普遍,甚至現在的電動遊戲都容許玩家自己創造的選手,除了有客製化設計的身體特徵(包括身高、膚色、髮型),還能指定特定的賽前儀式。在我兒子最喜歡的電玩遊戲《NBA 2K16》中,現成的賽前儀式包括激勵觀眾的動作(如捶打胸膛),做出保齡球或棒球投手擺動手臂的準備動作,或是頭頂籃框支柱。

儀式的效用就跟上場前準備程序一樣,並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一般人覺得儀式有鎮定或安撫作用。大部分人認為儀式可減輕焦慮感,只是不清楚為什麼;有些人認為儀式可在不確定的情況中,給人一種支配掌握或自我效能的感覺。

「穩定可靠的例行程序,會給人的心理能量養成一種習慣狀態,有助擊退情緒的支配。」知名部落格作家梅森.柯瑞(Mason Currey)寫道,他在《創作者的日常生活》(Daily Rituals)一書中蒐羅了偉大作家與思想家的每日作息清單。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